我的爸爸妈妈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梅竹马,从小在一个镇子上长大。妈妈和我大姑姑是铁杆的闺蜜,而大姑姑和我爸爸年纪相差不大,所以三个人一起上的学,是同班的同学。我见过她们最早的一张照片是她们学校的一个文艺演出队的合影,她们三个都在,算来当时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
妈妈从小不爱念书,就喜欢唱歌跳舞,参加演出,因为这样可以不上课。爸爸总说妈妈其实是可以上大学的,那时的大学并不难考,就是妈妈偷懒。妈妈没有文凭,后来非常吃亏,所以倒是毫不吝惜的逼着我们使劲念书,可是要是想去逛街的时候,却会拉我去陪,全不管我眼见的要期末考试。妈妈最常说的就是平时怎么不好好念,考前抱佛脚,还不如去陪我。我没有意见,妈妈却常被姥姥骂。
记得上了中学,难免会好奇,就问妈妈当年为什么会选了爸爸,妈妈想了想,说:你爸爸成绩好,聪明。同样问题问爸爸,爸爸就说:你妈妈漂亮。然后说说多了,难免就有小时候的事情漏出来,爸爸说的得意,就指手划脚的描述妈妈当年,过年的时候喝多了酒,穿着新衣服跑到他家去玩,不停的说啊唱啊,结果出门就摔在泥塘里,被捆了回家的光荣历史。妈妈无话可说,只说那时才8岁,后来再也不敢多喝酒。可让护短的姥姥在边上听了不高兴,就揭出爸爸的短来。说那时爷爷家还没有败落,爸爸是小少爷,总有很多好吃的。然后爸爸是镇上一小霸,虽然个子小,却极会打架。爸爸不以为忤,反倒很是得意,自夸他在上街头一站,下街头都没孩子敢出来。说:你哥哥那两下比起他老爹可是差的远。这话我是信的,家族里净出会打架的人,我的叔叔,表哥们据说在老家都很有名。我哥算不能干的,也从小就有老师来告状。
至于爸爸和妈妈从何时由同学关系发展下去,就已不可考,那时父母老师都反对早恋,这样的典型在家里自然不能多说。我只知道爸爸是县里第一个考上北京Q大的,是家族的光荣。可惜那时爷爷家早已破落,根本没钱给爸爸去念书。后来是县长给买的车票,送了爸爸进京就学,爸爸靠了奖学金读完大学。妈妈的成绩大约是能上大学,却混不上奖学金的那种,又不忍心让姥姥去辛苦的供她,于是瞒着家里,和我大姑姑搭伴跑到杭州去考了技校,当时叫专科,两年毕业就可以工作,而且念书期间也有补贴。我只有想象当年他们大约是鸿雁传情,书信来往。
爸爸大学5年,一直没有钱回家,直到最后一年,那时妈妈已经工作,攒下钱来赞助爸爸路费,爸爸才得以回家一趟,并顺路去妈妈工作的地方探视。妈妈说,和她一起分配去工作的小姑娘都慢慢的被领导关心完了,就剩她了,眼见不好再混下去,而且很多人开始说她眼光高,看不起劳动人民,那就是思想问题了。所以要把爸爸揪去一趟。爸爸不负众望,依照爸爸的描述,他那时是破棉袄上补丁摞补丁,腰间捆了一根草绳,加上他贲健康的黝黑的肤色,看上去,比生产大队长还大队长的样子,让为妈妈的思想担心的同志们都长舒了一口气,觉得妈妈一点也没有辜负党那么多年的教育,思想那是相当的端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