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几个很要好的藏族朋友,他们分两类:一类是因为父辈在国共政权交替时站在了共产党的一边而“飞黄腾达”的,举家北移落户,担任政府内的重要官职。他们的下一代,娶汉人中的美女作妻子,过着与汉人一样的日子,甚至选择了更好的生活方式(无非就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有办法不走后门而得到一些稀有的东西,还有就是早早就摆脱普通人操心油盐酱醋的日子)。“平京是不会说藏语的藏族”,代表着这一类人的共同特征。
还有一类,是出身农奴阶层,靠着会读书和政府的民族政策,考上大学,由于成绩出色而被政府重点栽培成藏族的教育者。他们的特点是通藏汉的语言,由于成长背景的原因,他们的汉语也就是中下的水平,刚够交流沟通。藏文的水平能够看懂经典。藏族的所谓文化经典都与藏传佛教经典分不开,因为史承于今,藏族人不太重视教育,平民阶层的孩子一出生就靠天养,到死就天葬,是非常随意不争的一生。
在共产党执政之前,能读书的不是所谓的“贵族”阶层,就是生活在寺院庙宇的喇嘛。旧时的政教合一,白话表述就是贵族阶层通过对寺院庙宇的控制来统治藏人。喇嘛是经过挑选的,读书认字,达赖没出逃那时,寺院庙宇喇嘛有自己的武装(也为了防范饿极了的藏民冲进来抢粮食)。你想想,天生强悍的藏人男子,没了性生活,那种野劲上来有多蛮霸。其实,还有女喇嘛的,于是,密宗佛像中双练双修这些就不令人奇怪了。
俺尽量轻描淡写藏人的天葬和双修,其实,这在和藏族朋友交往的话题中是非常敏感的,非到了一定的信任度,还是能免则免为好。
曾经有记者突破禁区,拍摄藏人的天葬,结果被藏人活活打死的先例。当然,时代不同了,青藏铁路带来了物资和游客,西藏那曾经为禁区的面纱会越来越多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共产党执政后,在提高平民阶层的教育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对西藏的建设也投入很多。仅仅一代人的时间,藏人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有多少汉人死在建设西藏的路上,这么做他们个人得到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普通的藏人?有一种诚意,几代政府延续不断的建设诚意,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是以千千万万普通的人生轨迹为代价的。这些都是我的藏族朋友“供认不讳”的。不过,他们考证起西藏的独立也是很认真的,会跟你认真地探讨,绝不妥协。他们是不管独立出去,西藏的生存问题的。
藏族的文化是相当脆弱的,及其容易被“灭”掉,因为藏人没有教育的普及,文盲在人口的比例比较高。由于地理位置和生活的相对贫苦,受了教育的藏人很多人不愿意回去。
藏人也有虚荣心,能与境外的藏人集团搭个上,立马觉得身价不菲,就跟北朝鲜有个东北朝族亲戚那样有归依感。西藏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比台湾问题复杂,除了历史问题,还夹杂了民族间的差异,社会形态的差异,藏人天性,宗教信仰,加上达赖流亡集团的鼓噪等等。。。
所以,俺在了解了一些西藏的皮毛东东以后,决心作一颗种子,会发芽散枝的种子。虽然个人的力量有限,也要竭尽全力给不明真相的好奇者作全面而耐心的分析。
这首 《爱琴海》 是一位叫央金兰泽的藏族歌手唱的。语言是有它的政治和经济价值的,听这位藏族歌手对汉语歌词处理得这么圆润甜美,在商场上分一杯羹的后面,那片青藏高原呢?民族的繁衍生息是需要土壤和勤勉耕作的,不仅藏人面临文化的危机,难道汉族在面临全球一体化就没有危机了?
诸葛亮七擒孟获,显示的策略只有一个,就是诚意。俺认为政府的民族策略就是以诚意为基础的。
政府低调处理西藏议题是照顾到普通藏人的利益和民族感情,而不是被所谓少数与普通藏人相脱节的“精英”牵着鼻子走。
处理民族问题除了资源的投入还是资源的投入,让大多数普通的同胞感到日子好过,将来有奔头,普及及扶持本民族的教育,人口政策(政府规定的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少数民族从来就是不用遵守的),这些大概比什么都管用。
我相信政府对对于达赖集团的游走国际、借助西方世界的战略,达赖本人的性格特质还是有所了解的,沟通管道也敞开着,在所谓的少数“精英”上过分投入或渲染是没那么重要的,因为达赖集团对普通藏人的生活状态不会比政府知道得多。政府只要划个底线,留下足够的空间,请君入瓮就够了。
有些问题,是得耐心地等待解决问题的时机的(包括一个生命的终结而带来的重新洗牌的时机)。达赖等了50多年(观其集团半个世纪的所做所为,是以个人的私欲为主要考量的),政府用这半个世纪持续而无功利心地在建设着藏人的家园,孰是孰非还用说吗?解决西藏问题,政府有什么理由比达赖集团还着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