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格里菲斯(David Ward Griffith)



我们必须仰视格里菲斯对于电影艺术的贡献,到现在为止,凡是人们叫得出名的电影摄影技巧,都受过格里菲斯的影响。格里菲斯对镜头剪辑的创造性运用,是催生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一大诱因。格里菲斯常被冠以“电影之父”、“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等殊荣。 1994 年戈达尔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电影始于格里菲斯……”

生卒

1880 年 出生于肯塔基州的拉格朗基 —— 1948 年 孤零零地死在好莱坞的一家旅馆里。

成就

1. 格里菲斯一生拍摄过 450 余部电影,其中多数拍摄于 1908 年到 1912 年,这期间他共摄制了的影片超过 400 部,大多数为短片。

2. 在电影发展的里程中 , 格里菲斯以他非凡的才能,把电影从戏剧的奴仆地位中解脱出来,使之发展为一门与音乐、美术、文学平起平坐的独立的艺术门类。他不仅熟练地运用电影特权,创造性地安排电影的摄影构图和蒙太奇,而且巧妙运用大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淡出淡入、摇镜等手法,并交叉使用,使电影史上出现了令今人都叹为观止的第一个艺术高峰。一般认为,从格里菲斯开始,电影的单位从“场”变为“镜头”,而这正是蒙太奇的基础。

3. “格里菲斯的艺术活动的进步和革新的意义在于,他把导演看作是作品的统一形象的创造者。几乎在每一部影片中他都尝试解决一个形式或者美学问题。”从而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935 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他颁发特别奖。

类型

格里菲斯早期电影的类型有喜剧、恐怖片、西部片和家庭情节剧,这些作品多以大团圆为结局,格里菲斯成熟时期的作品类型是史诗巨片,如《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他晚期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悲剧《残花泪》。

影响

影响遍布全世界,包括诸如苏联蒙太奇、法国新浪潮这样的重要艺术流派。包括中国, 1920 年格里菲斯的《 WAY DOWN EAST 》(中国翻译为《赖婚》)在中国放映,反响巨大,不少电影历史学家认为奠定中国电影传统的《孤儿救祖记》等影片中使用的平行蒙太奇手法极有可能受到格里菲斯的影响。

溯源

格里菲斯在电影艺术上的非凡成就,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感悟人生。 由于家境不好,格里菲斯少年时代就走向社会,曾为了糊口,简直是碰到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完全没有选择的自由。这种生活使他广泛接触了下层社会,对人生和世界有超出常人的感悟。

2. 爱好文学。 不论处于什么生活状态,他都没放弃对文学的爱好,他阅读布朗宁、杰克·伦敦、莫泊桑、托尔斯泰、狄更斯和惠特曼的作品,并且自己还写过诗歌、小说和剧本。

3. 善于学习。 他继承卢米埃尔等人的纪实风格,也吸取了梅里爱戏剧电影的因素,甚至还受意大利历史电影的影响,拍了几部史诗性的影片。他将各个流派和许多前辈导演们那点滴的分散的创造吸收过来,融汇贯通,加上自己的许多独创的东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表现出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4. 勤奋。 格里菲斯的成就还来源于他的勤奋,在 1908 年到 1912 年的 4 年中,他平均每周完成 2 部电影,他也拍摄过不少平庸的作品,大量的实践经验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独创

格里菲斯独创的手法很多,比如 1908 年他在自己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陶丽历险记》里首先运用了“闪回”的手法;他成功地发展了特写镜头,在根据杰克·伦敦的《没有灵魂》改编的《黄金梦》中,他把摄影机移近演员,充分摄取演员的面部表情;他在特技摄影上也有独到的创造,因此于 1922 年他还获得此项专利;他在《隆台尔的报务员》里,运用交替蒙太奇,以逐渐加快的蒙太奇节奏,表现追逐镜头中的紧张气氛,他在《人类的创造》中,又巧妙地运用远景镜头。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现在这些手法被广泛地用于电影,已经不足为奇,但在当时确实令人惊奇。

“最后一分钟营救”

格里菲斯电影情节中常用的“营救”情节,在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中,他独创平行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四个故事同时展开、交叉出现、形成对比,其中有三个故事用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叙事模式,从而产生富有戏剧性的紧张感,这一模式成为百年来各类电影特别是悬疑惊悚电影的法宝之一。


佳作欣赏

《一个国家的诞生》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

格里菲斯根据牧师汤马斯·狄克逊那部赞扬种族主义组织三 K 党的小说《同族人》改编而成的影片。它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围绕南北两个家族以展开情节。影片在两个家族中,又以卡梅隆一家的遭遇为重点,展开三条线索:黑人的暴行引起大火焚烧大西洋城;卡梅隆一家焦急地注视外界的内战;“小上校”搏击在战场上。三条线交织进行以形成影片的总体结构。

《一个国家的诞生》因为含有种族主义气息受到严厉的批评,但不能否认的是作品在技巧上有很多创新。从未有过一部影片会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着这样触目的矛盾。

本片也开创了好莱坞“豪华巨片”的先河,使格里菲斯成为好莱坞技术主义传统的真正代表者。格里菲斯调动强大的阵容,花费 10 万美元,用九个星期就摄制完成了。全片共分为 12 本, 1500 个镜头,可放映 3 小时。在当时是算巨片了。

《党同伐异》Intolerance  1916

由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个小故事组成。影片的主题是“人类从不容异己到宽容的进化”,古代的《巴比伦的陷落》,描写巴比伦亲王贝尔沙撒的奢靡生活及波斯王居鲁士攻打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其中穿插了一个少女与亲王热恋的情节。近代为《基督受难》,描写耶苏与伪善的法利赛人的冲突,因犹太人出卖被钉上十字架。现代为《圣巴戴莱姆教堂的屠杀》。描写法王查理九世在位的1571年,一个女教徒随未婚夫一家到巴黎后,在巴戴莱姆屠杀日中,一家人遇害的故事。当代的《毋与法》,描写1912年一个罢工工人被控谋杀的冤案。为什么要将时间跨度极大的事情拍成一部影片呢?格里菲斯解释说:四个故事犹如四条河流,本来分开,慢慢前进,后来越来越奔腾,交叉在一起,汇成党同伐异的激流。

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里丰富和发展了平行蒙太奇、巧妙地运用隐喻、第一次把时空相距很远的事件组织在一部影片里,彻底打破了戏剧的三一律,使电影发展成独立的艺术,这些都是了不起的伟大创造。《党同伐异》成为电影史上经典作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