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获日本芥川奖有多少“含金量”
华人在国外获得一个大奖本应该值得
庆幸的好事。
毕竟为华人争光不少,就像奥运会得到
一个哪怕是铜牌都是运动员经过坚苦
卓绝的磨练和自身突出的训练而得到的。
人们都会为获奖者高兴,鼓掌,欢呼,庆贺!
然而这次日本人将139届芥川文学奖为
什么给一个不太知名的中国人,对于这种
殊荣除了为之祝福和庆幸之外有些茫然的
情节。旅日华人女作家一鸣惊人地获得日
本文学大奖“芥川文学赏”, 是中国人的
骄傲?还是受到日本人的戏剧性的嘲弄而
悲愤? 作为哈尔滨出身的杨逸女士的作品
获得日本139届芥川文学奖, 她本人表示
“非常高兴,非常幸福”,然而高兴和幸福之
余不得不让人考虑一下,这推荐评选委员
会的深层心理是什么?
哪有那么容易得到的“桂冠”?
作者就用日语写了两不作品, 2007年以《小王》
获得文学界新人奖,同时又获得芥川文学奖的
提名。而第二篇小说《时间沁润的早晨(時が滲む朝)》
就在2008年获得了日本千万文学青年瞩目和期盼
的芥川文学奖。
我们在赞叹作者的神奇的同时,又有些不可思议
地重新认识了该奖的质量问题。
据说与芥川奖同时进行评选的“直木奖”是颁给
了另一日本女性, 她可是日本大文学家的孙女。
将前者颁给非母语为作家的华人女性在评委中
引起极大的争论, 而对于后者评委却是“满场一致”
通过的。这里就自然看出中国人问鼎芥川奖过程
中的令人不舒服的感觉。
难怪有的人说“时光渗透的早晨”就像一个风俗
小说一样得到这种奖有写名不副实。还是日本文
坛的沉闷,闭塞,封闭,导致日本人写的东西没有任
何闪光的东西,就像夜晚的星空偶尔划过一个流星
似的, 评委们就当作月光,可以照亮昏昏沈沈的日
本文坛了?
当然日本文人希望拿外国人寻开心的潜意识不是一点
没有的。
也有一些“炒作”外国人用日语写作的行为。
同时还不能排除对于作者来到日本留学又嫁给日本人
有了两个孩子后离婚妈妈辛劳苦作的同情心。
过多的期待会让更多的人觉得失望。
如果将这个得奖作品翻译成为汉语人们会觉得味同嚼蜡。
那得奖作品的文学性,技巧性,大众性又在哪里了?
难道是日本人读来觉得表现滑稽的新鲜感就是一
部分日本文学界人士所求的“标新立异”处?
总的说来“天下没有掉下的馅饼”,
得奖者真正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离婚女人辛苦,
但要靠写书维持生计是逃离辛苦的一个办法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我们期待的是作者写出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好文章,当之无愧的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