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抵万金

今天中午,我坐在公司对面的Starbucks,完成了给父母的家信,整理了最近的一些相片,在反面细细写上说明,然后赶去邮局寄出,希望父母在中秋节可以按时收到。

从十七岁上大学开始,给家里的手书家信就没有断过。那时,打电话还很不方便,每十天一次的信件往来,是父母的殷殷企盼,也是我这个游子的精神安慰。

那时的我,“恰同学少年,激昂文字”,除了絮叨学校的鸡毛蒜皮、向父母请安、及变相要钱,还花了很多笔墨探讨人生和理想。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己对未来的畅想,或者是臆想。不过父母都是全盘接受和鼓励,从来没有笑话过我的浅薄和幼稚。

父母的回信都是一人一页。爸爸的大都是关心和励志,妈妈会用很小、很秀丽的字写满正反两面,细细碎碎地谈到家里各人的各种小事情,让我觉得身临其境。我每次收到信,都会一边读一边傻笑半天。

毕业工作后,父母给我写信写得少了。我妈妈说:“现在你成家了,我们真的放心了。再说,成天写信,让大家(指我公婆和先生)觉得好像我们很牵挂你似的,也不太好。”我妈妈向来是个细心并为别人着想的人,所以,我也让他们不必写信了,反正常打电话。

我那时还是常常写信回去,夹寄儿子的许多照片。妈妈总说,我在照片后面的说明写得维妙维肖,常常让他们对着小人精哈哈大笑。三年前,妈妈把我当年寄回去的家信和照片整理得整整齐齐地还给我,让我开个博客(对,博克。老妈自己从不用电脑,但很与时俱进的)。妈妈说:把孩子小时候的趣事、童言童语,还有照片都记录下来,是一份多么好的礼物啊!

我后来倒是开了博客,但和妈妈的初衷南辕北辙,真是惭愧。不过,儿子是注重私密的人,他也不见得希望我八卦他的童稚趣事。

我来美国读书后,又恢复了和父母频繁的通信。那时,我写回去的家信大都是说美国的新鲜事,报喜不报忧嘛。父母很喜欢,还夸我写得比《扬子晚报》的国际副刊还好看,弄得我很是沾沾自喜。

我唯一一次在家信中流露彷徨和孤寂是在毕业时。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去加州读博士吧,只有半奖,而且不知何时才熬出头;留在本校,倒是可以拿全奖转读地理系,但原来的经济专业就够穷途末路的了,再半路出家去读地理,只怕要走进死胡同了;去纽约闯荡吧,两眼一抹黑,兜里不足三千块也不知能撑多久。第一次在家信了没有了嘻嘻哈哈的兴致,第一次在寄出后又无限后悔……

父母的回信很快寄到,密密麻麻三五页,全力地帮我权衡利弊(虽然不了解美国,说的并不太对),又嘱咐我凡事想开,不要硬撑,不行就回家。我看得眼泪汪汪,仿佛触摸到万里之外父母的殷殷之心。

我那时已经想明白了,于是给父母打电话,轻松地告诉他们我要去纽约了,不止一个朋友会帮我呢,让他们别担心。总算“骗”过了父母,弥补了我绝望中向父母诉苦、给父母添忧的过失。也许天可怜见,我一头扎到纽约的茫茫人海中,倒是没有什么闪失,一些都渐上正规。

这几年,电话打得越来越多。父母眼神不济了,我坚决不让他们写信了。不过,我和父母都是不善言词的人,常常在电话里除了相互问好,说不出更多的。倒是写信,可以细细碎碎谈好多。所以呢,我常常有空就写一段,家常琐事、孩子的趣事、工作中的感想、旅行见闻等等,反正信手拈来。等写满四、五页,我就寄出去,如果有一些照片就更好了。

这次我的信里就包括了八月底送儿子上大学的一些照片、长周末去动物园和去朋友家party的照片。父母在中秋之际,没有他们疼爱的小女儿陪在身边,但有了这些照片,也可聊解相思吧。

在此谨祝爸爸妈妈中秋快乐,全家安康。

(Setp. 04, 2008)

培香 发表评论于
陈默是个好闺女。很多细节心领神会啊。

我们出国的时候,公公婆婆也把我们写的信(主要是我写的啦)还给我们。里面记录了我们的恋爱过程,以及大儿子最初的成长细节。
想去看海 发表评论于
回复LilyBD:

我出国前南京就有了“金陵鸭血汤”连锁店,虽然没有过去小摊子上做出来的味道,但还是很不错的。一直蛮想念南京小吃的,还有辣油馄饨,蒸二糕。。。
yangmei 发表评论于
看得我也下决心,以后除了电话,也要给父母写写信了:)
lilyBD 发表评论于
总记得11岁时去南京市街上的鸡鸭血汤和雨花石。在去上海的路上下了火车,早上5点钟,天还没亮。那时我喝过得最好喝的鸡鸭血汤,不知现在街上还有没有买。
上海是我半个家乡,带着上海的籍贯。上海话却全忘了,也没有半分上海人的精明。北京人的直肠子,我继承了100%。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想去看海的评论:

海妹妹(我总是这样给人改名字):谢谢你来作客。我知道你和长发妹、歌儿她们玩得很好。

我是南京人。妹妹也是吗?
想去看海 发表评论于
“父母的回信都是一人一页。爸爸的大都是关心和励志,妈妈会用很小、很秀丽的字写满正反两面,细细碎碎地谈到家里各人的各种小事情,让我觉得身临其境。我每次收到信,都会一边读一边傻笑半天。”
--读大学和来美国读书时,收到父母的信,也是父亲多是鼓励,母亲叮咛生活细节并谈些家庭琐事,那是很爱读他们的信,觉得“满纸生香”,也和JJ一样,读时会傻笑。
妈妈现在孤单一人,很心疼。
“扬子晚报”,很亲切,JJ的家乡在那里吗?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LilyBD的评论:

谢谢。

是啊,和生死相比,我们生活中、职场中的小烦恼真的不值一提。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吧。
LilyBD 发表评论于
看了大雪的博客很感伤。
我把你写的“大雪”的文章copy到职场上去了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元宝妈的评论:

老乡太客气了,我那里有那么好。:)

我们家里是比较宠爱孩子的,孩子倒也知道体贴父母,如此而已。各家风格不同,但爱是一样的啊。

中秋快乐!下次上个小元宝的照片让阿姨看看?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展眉的评论:

妹妹你好!你这么会写,记录了萌萌那么多趣事,她大了看起来多高兴。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chaojiang的评论:

chaojiang好!你也是孝顺的女儿啊。父母的事情是缘分,各人不同,不过只要我们爱过、孝顺过,也就无悔了。

问候你母亲。看了你的新作,很有感想,还没有来得及发言。:)
元宝妈 发表评论于

默默真是sweet.

要怎样的福气才能修到你这样的好女儿,好母亲呢?

你在北,我在南,看来没机会喝Starbucks.

遥祝中秋快乐!

展眉 发表评论于
文字, 尤其是手书的文字, 价值是非比寻常的. 从那些一笔一划中, 可以看出写信人当时的心情, 可以体会写信人的一片深情厚意.
chaojiang 发表评论于
父母依然健在,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我常常会打电话给母亲,当然也是‘报喜不报忧’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