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白话解:秋季的7、8和9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时令,自然景象因—竺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气劲急,地气清明。为适应这一时令,人应龀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为宜,以保持神志的安定宁静,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收敛自己的心绪,控制自己的感情,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志外驰,以保持肺气的平和匀整,这便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逆了秋气收敛,便会伤及肺脏,到冬天使阳气当藏而不能藏,便会发生阳虚腹泻之症。
不忙添衣
秋季,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天气渐趋凉爽。“秋宜凉”,“未寒不忙添衣”,避免衣多汗出,津伤气泄,才符合阴精内收、阳气内敛的秋季养生之道。“春捂秋冻”可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御寒能力。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过后,天气渐凉,应随气候变化适当增衣。民谚:“白露身不露。”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秋季早晚凉,午问热,大汗之后忌脱衣裸体,应及时换衣,避免遭受风寒邪气而发病。秋季远足,应多带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薄毛衣等,以备增减。
清润养阴忌苦
金秋肺气旺,味属金,食辛金旺。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故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如食木瓜、梅子、山楂等,以养肝气。油炸煎烤、辛辣香燥、肥甘厚味的食品,多吃易内火亢盛,伤津劫阴。脾胃属土,土生金,甘味养脾,脾旺则肺气充。秋天干燥,宜多食梨、芹菜、萝卜、蜂蜜等含水较多的甘淡滋润食物可养脾利肺、生津润燥,防治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毛发枯槁等秋燥津亏病症。肺病禁苦,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苦性燥,易伤津耗气。
小劳小动
秋风习习,气候凉爽,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散步、长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进行户外运动。户外锻炼可增强体质,耐寒抗病,补养肺气,消除秋愁。
秋季锻炼或劳动,应遵守“秋季养收”的养生原则,即保证阴精内蓄,不随阳气外耗。情绪宜安宁清静,收敛神气,动作宜平缓温和,勿汗出淋漓,周身微热,汗出即止。
“津常咽,齿常叩”是长寿皇帝乾隆的养生秘诀。“漱津咽唾,可以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日本西冈教授发现,唾液含免疫球蛋白,能抵御病菌侵袭,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奇妙作用,是天然防癌剂。细嚼慢咽,唾液增多,胃肠病显著减少,并有助于延缓衰老。
防泄润养
秋季干燥,易伤津耗液,常见咽干口燥、皮肤皲裂、大便秘结、鼻出血等“秋燥病症”。应多吃梨、甘蔗、芦根、萝卜、西红柿、香蕉、猕猴桃等新鲜水果蔬菜,可润燥生津,利咽通便。秋季寒热更迭,慢性咳嗽、哮喘、鼻炎的患者容易发病,另外也是菌痢、食物中毒、伤寒、霍乱以及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等多种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多事之秋更需小心谨慎。,
为冬令进补,仲秋是打“底补”的最佳时期。打“底补”是为了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可请中医师配制打“底补”的开路药,或服健脾助运的中成药,也可取芡实、薏米仁、红枣、莲子煮汤服食。
白话解:秋季的7、8和9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时令,自然景象因—竺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气劲急,地气清明。为适应这一时令,人应龀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为宜,以保持神志的安定宁静,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收敛自己的心绪,控制自己的感情,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志外驰,以保持肺气的平和匀整,这便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逆了秋气收敛,便会伤及肺脏,到冬天使阳气当藏而不能藏,便会发生阳虚腹泻之症。
不忙添衣
秋季,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天气渐趋凉爽。“秋宜凉”,“未寒不忙添衣”,避免衣多汗出,津伤气泄,才符合阴精内收、阳气内敛的秋季养生之道。“春捂秋冻”可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御寒能力。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过后,天气渐凉,应随气候变化适当增衣。民谚:“白露身不露。”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秋季早晚凉,午问热,大汗之后忌脱衣裸体,应及时换衣,避免遭受风寒邪气而发病。秋季远足,应多带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薄毛衣等,以备增减。
清润养阴忌苦
金秋肺气旺,味属金,食辛金旺。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故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如食木瓜、梅子、山楂等,以养肝气。油炸煎烤、辛辣香燥、肥甘厚味的食品,多吃易内火亢盛,伤津劫阴。脾胃属土,土生金,甘味养脾,脾旺则肺气充。秋天干燥,宜多食梨、芹菜、萝卜、蜂蜜等含水较多的甘淡滋润食物可养脾利肺、生津润燥,防治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毛发枯槁等秋燥津亏病症。肺病禁苦,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苦性燥,易伤津耗气。
小劳小动
秋风习习,气候凉爽,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散步、长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进行户外运动。户外锻炼可增强体质,耐寒抗病,补养肺气,消除秋愁。
秋季锻炼或劳动,应遵守“秋季养收”的养生原则,即保证阴精内蓄,不随阳气外耗。情绪宜安宁清静,收敛神气,动作宜平缓温和,勿汗出淋漓,周身微热,汗出即止。
“津常咽,齿常叩”是长寿皇帝乾隆的养生秘诀。“漱津咽唾,可以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日本西冈教授发现,唾液含免疫球蛋白,能抵御病菌侵袭,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奇妙作用,是天然防癌剂。细嚼慢咽,唾液增多,胃肠病显著减少,并有助于延缓衰老。
防泄润养
秋季干燥,易伤津耗液,常见咽干口燥、皮肤皲裂、大便秘结、鼻出血等“秋燥病症”。应多吃梨、甘蔗、芦根、萝卜、西红柿、香蕉、猕猴桃等新鲜水果蔬菜,可润燥生津,利咽通便。秋季寒热更迭,慢性咳嗽、哮喘、鼻炎的患者容易发病,另外也是菌痢、食物中毒、伤寒、霍乱以及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等多种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多事之秋更需小心谨慎。,
为冬令进补,仲秋是打“底补”的最佳时期。打“底补”是为了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可请中医师配制打“底补”的开路药,或服健脾助运的中成药,也可取芡实、薏米仁、红枣、莲子煮汤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