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三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三集)
2008-6-21【字体: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世尊在經論裡面多次的告訴我們,也是提醒我們,「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不容易。世尊在大小乘經論裡面做過很多比喻,我們同學們所熟知的,須彌山穿針的比喻,須彌山是高,我們不要說須彌山,我們現在就算是,我們這個講堂在四層樓,我們在四層樓這個地方,放下一根線,一根線我們放下去,下面最底下放個繡花針,這個線放下去之後,恰好就穿到針孔裡面,這個機率有多少?一萬條線裡頭,能不能有一根線穿進去?那個不可能。十萬條,十萬條線,能不能有一根線穿進去?難,太難了。佛用這個比喻給我們說,我們現在的人,得了人身,再失掉人身,也就是我們死了,失掉人身了,下次再得人身那個機會,就像須彌山上放一條線下去,這條線剛剛好就穿到針孔裡面去,你說這個機會多難。還有個比喻,叫盲龜浮木的比喻,盲龜是瞎了眼睛的海龜,這個大海龜瞎了眼睛,在大海裡面游泳,海裡面有一塊木板,木板當中有個洞,牠一伸頭,剛剛好就伸到那個洞裡面去,這個木板洞裡面去,你們想想這個機會多少?佛用這個比喻說明,失人身之後再得人身,就這麼樣的困難。讓我們想到釋迦牟尼佛,是「真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金剛經》說五種語,佛不會欺騙我們,佛舉的比喻也是恰到好處。

  怎樣才能得人身?這一生的修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五戒十善相應,沒有絲毫違背才能得人身。我們細細去反省,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十善業道、與三皈五戒,是不是完全能相應?不相應就得不到人身,然後你才想到得人身是多麼困難。諺語,佛門的諺語說,「一失人身,萬劫難復」,不偶然。佛說這些話是真話,但是他的用意是叫我們珍惜,你要曉得,一萬劫當中,才有這麼一次得到人身。你要好好的把握著這一生,這一生修得好能成佛!為什麼鼓勵你要得人身?凡夫修行,天上修行成就很難,三惡道修行也不容易,人道容易,容易覺悟,容易懺悔,容易成就。我們得人身,為什麼不好好把握住?誰都能在這一生圓滿成就,要看緣分。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總在遇緣不同」,這話是真的。古時候的人學習聖賢教誨的緣分比我們殊勝,為什麼?社會上提倡,家喻戶曉,人人都重視,無論貧富貴賤沒有不重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的,機會多。所以古人作聖作賢、作佛作菩薩的機緣比我們現在要多很多。現在這個社會不講倫理,更不講因果,說倫理道德是糟粕,說因果教育是迷信,這些觀念深入民心,不但在中國,在全世界,所以自私自利這種心行大幅度的提升,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六種根本煩惱也大幅度的上漲。

  我們非常幸運,在這一生當中遇到正法,得人身聞佛法,遇到正法,遇到真的佛法。我們感恩老師的接引,感恩老師的教誨,感恩父母的養育。這一生中可不能白過,白過了對不起父母養育之恩,對不起老師接引、教誨之恩。如何報答?自己修行成聖成賢、成佛成祖,這是真的報答。自己修成了,佛門裡面有句諺語說,「一子成佛,九祖生天」,往上去九代的祖先生天,這真報答。這些道理,我過去在《金剛經》講演裡面說得很詳細。所以學佛一定要懺除業障,一定要發大願大心,要有意志,堅強勇猛精進,這一生決定成就。佛菩薩、祖師大德常常勸導我們,我們有信心,我們很明白這個道理。從大乘教裡面來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佛說的,說得太多了。聖人告訴我們,「人人皆可以做堯舜」,堯舜是中國古代大聖人,每個人只要你自己肯幹,都能做大聖大賢。佛法裡面跟我們講得太清楚,沒有別的,修行確實就是看破、放下。中國人雖然沒講看破、放下,中國人講「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放下,致知就是看破,言語不一樣,意思相同。物是什麼?物是欲望,格是格鬥,你要跟你的欲望去鬥爭,要把欲望消除。人到沒有欲望,心就清淨,清淨心是真心。我們有自私自利、有名聞利養、有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清淨心就沒有了,統統被污染,而且是嚴重的污染,迷失了自性。起心動念是分別執著當家做主,那個結果,結果就是六道三途的苦報現前。

  要知道,六道三途,自性裡頭沒有,不但沒這個東西,連四聖法界也沒有,那才是自己本來面目。我們怎麼會搞成這個樣子?沒有覺察,真叫是迷惑顛倒。稍稍覺悟,怎麼能不慚愧?處處都是自以為是。我們雖然沒有說古大德的是非,沒有批判過諸佛菩薩,算不錯了,可是自以為是常常犯,「自以為是」是輪迴心,輪迴心幹一切事,都是叫輪迴業,學佛也是輪迴業。為什麼?真的是佛學,不是學佛。輪迴心學習佛法,統統叫佛學,不能夠契入佛境界;換句話說,不能回頭,不能回歸自性,問題在這裡。回歸自性這就成就,這就是我們一般講作聖作賢、作佛作菩薩,回歸自性。千經萬論,包括這個世間許許多多宗教的典籍,真正是所謂殊途同歸。我們在這一生有幸能聞到、能接觸到,這是多麼的幸運。遇到了,緣也不完全相同,這裡面確實有真的、有假的,有真佛法、有假佛法,有正、有邪,有究竟、有不究竟,細說說不完。我們很幸運遇到大乘,遇到淨土,尤其是殊勝的,我們遇到《華嚴》,《華嚴》是究竟淨土,無比的稀有難逢。遇到《華嚴》,依《華嚴經》的義理、《華嚴經》修行的指導原則,我們這一生回歸淨土的品位肯定是大幅度向上提升。只要我們真幹,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凡聖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餘土,而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世尊在經論裡面告訴我們,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那是什麼地位?在《華嚴經》上來看,圓教初住地位。在我們這個世間,就等於釋迦跟六祖惠能大師的模樣,也就是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不就成佛了嗎?一生當中超越了十法界,不是六道,我們能做得到!只要你真發心、真幹,決定沒有一念為自己,為正法久住、為苦難眾生。

  苦難眾生,怎麼樣為他、幫助他?要幫助他破迷開悟,要幫助他認識大乘,要幫助他回歸淨土。我們縱然壽命不長,可是你做的這樁事情,不是自利,是利他的,你自己這個業報身,報掉沒有了,現在眾生有福!如來的正法法運沒有滅,那怎麼辦?你的機緣就延長了。壽命只有五十歲,你就要走了,可能給你延長到一百歲,也可能給你延長到一百以上。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有個弟子,那個時候在世一百六十歲,釋迦牟尼佛八十歲滅度的,他老人家比釋迦牟尼佛大八十歲,有這麼個弟子。所以我們要曉得,壽命長短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的,隨時求往生。也不必刻意去求,佛門不是常說嗎?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這個意思是說,我活一天一定盡分盡職,把這一天的工作做好。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什麼?提升自己,幫助別人。

  幫助別人,要記住,全方位的幫助,怎麼做法?一定要記住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誨,首先第一個謙卑,不是謙虛,要做到這個。釋迦牟尼佛謙卑,對一個討飯的乞丐,他都非常尊敬,絕不敢輕視。乞丐看到是釋迦牟尼佛,佛給他說法,他在外面討了一點飯,就拿他那個飯去供佛。佛接受,當面就吃掉給他看,給他修福。有這麼一次,這在小乘經裡面記載的,李老師常常用這個來勉勵我們,一個年歲很大的乞丐,是個婦女,她討了一點點稀的東西,缽裡裝了一點點,餿了,味道都變了,很可憐的老乞丐。她把這一缽,就剩下這麼一點點,她自己活命的東西,她供佛,佛也吃了,給她祝願。七天之後,這個老乞丐死了生天。

  佛菩薩慈悲,眾生對佛菩薩財供養,佛菩薩對於眾生最重要是法供養。我們現在,現在這個社會跟從前不同,這是我們要曉得,佛沒有定法可說。佛法最重要的是開智慧,斷煩惱、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通權達變,就是佛經上講的善巧方便,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分;應以什麼方法得度,就用什麼方法。活活潑潑,無有一法不是佛法,你真的是通達。如果不是真正通達,那就跟你說,沒有一法是佛法。佛法的定義,真實智慧,從真實智慧裡面流出來的都是佛法,不是真實智慧不行!真實智慧從哪來?從戒定慧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不可以不知道。無論在什麼地方,保持你的清淨心,這就對了,心地清淨、慈悲。對一切苦難眾生,六道裡頭全是苦難眾生,出不了六道就苦、就有難,幫助這些人離苦得樂。

  我們要想幫助他,先要幫助自己,自己沒有離苦得樂,你就沒有法子幫助別人,你也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是樂。世間人以為有財富、有地位、有權力,一呼百應,這就是樂,佛法說不盡然。你這一生壽命終了的時候,依舊搞輪迴,那就錯了,眼前這個樂叫曇花一現,這不是真樂。真樂,佛法講了現前樂,來生還樂,後世還樂,這叫真樂。現在樂,來生苦,這不叫樂;現在苦,來生樂,還算是樂。佛對於這些事情講得透徹,講得很圓滿,所以我們要常常放在心上,要認真努力學習。學習不怕苦,學習成功之後更不能怕苦。我這一生,當初接觸佛教的時候誤會了,以為佛教是迷信。雖然我沒有批評過它,但是我不會接受,我也沒有意思去接觸。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給我講了一個科目「佛經哲學」,講這麼個單元,把我們對佛教的看法、誤會糾正過來了。他稱讚釋迦牟尼佛是大哲學家,那時候我們心裡崇拜的是哲學家,是大哲學家、是聖哲,佛經是高等哲學,又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從這個認知才算回過頭來,對佛法特別是經教留意,不敢輕視,知道這裡頭有大學問在,開始去探討、去摸索。真的是不容易,在一般人講,太幸運了,我遇到兩位對佛法真正通達的明白人。跟章嘉大師三年,他老人家圓寂了,這三年幫我奠定了基礎,這個重要,紮根教育,我這個紮根教育是章嘉大師。長成的教育是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提升自己,講經教學是跟他老人家學的,學不難,以後自己起用,那難,那個可不容易!

  同學們如果了解我這一生,你就知道,一生過什麼生活?流浪的生活。所以我是非常羨慕很多人的福報,能在一個地方長住,我沒有這個緣分。每到一個地方,環境我很喜歡的,就想在那裡長住,頂多兩三年就要離開,逼著你沒有辦法不離開。兩三年,不是在那裡住個兩三年,我在一個地方住,很少超過三個月。中國人從前講四海為家,我是四大洋為家。這種遭遇老師已經預知,早就告訴我了,他說你學佛、學經教,學不成還沒什麼,如果真學成功,你將來走投無路。老師給我這個提示不止一次,所以我印象很深刻,自己心裡也有數。以後在各處講經,果然如此,我就曉得老師講過,那是什麼?那是正常的,這不是不正常,正常的。這個話的意味很深!所以我就死心塌地學釋迦牟尼佛,這是章嘉大師教我的,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道場,遊化在人間,就好像過游牧生活一樣,哪裡有緣哪裡去。緣分不是很長的,都是幾個月,最長也不過一兩年,緣盡了就得離開;這個地方緣盡了,那個地方緣起來了。這個生活也很好,真叫無憂無慮、無牽無掛。我早年住在美國,在達拉斯,有一個同學尹建維居士,現在也在中國經商。他曾經問過我一句話,他說:「淨空法師,《大藏經》經典那麼多,如果只准你選一部,你選什麼經?」我說:「若是只准我學一部,一生就講一部,我會選《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的。」這是我最喜歡的,真的,是一生究竟圓滿成佛之道。可是我沒有福氣,人家邀請的時候,要我講什麼,我就講什麼。所以我這一生當中,講了幾十部經,自己不能做主,人家想聽什麼就講什麼。三十年前在香港,他們要求我講《楞嚴經》,《楞嚴經》沒講完,我簽證的時間到了。那個時候到香港,香港政府給我居留的時間四個月,四個月剛剛好講到第三卷,《楞嚴經》講了三分之一,那就得走。等第二次,第二次就沒有這個緣分,請的人不一樣,請的場所不一樣,他們喜歡聽的經也不一樣。所以我在香港地區,大大小小的經也講了好幾部,隨緣。

  這次的《華嚴》,實在是三個人啟請的,不敢講啟請,來找我的。第一個是台南的開心法師,都不在了,開心法師給我講過很多次,勸我講《華嚴經》,他說「法師,你要不講,以後沒人講了。」我聽了十幾遍,我也很感激,可始終沒有動這個念頭。第二位是北京的黃念祖老居士,他也講過幾次,希望我講這部經。最後一次韓館長往生,往生前兩三天提出要求,希望我把《華嚴經》講圓滿,留一套,那個時候還沒有光碟,錄相帶,留一套錄相帶給後人做參考。我答應了她,答應她,希望她病快好,沒有想到她一病不起。所以我在新加坡提出這些事情,李木源居士很歡喜,正式在新加坡居士林啟請開講《華嚴》,一直到現在。我們的處所,開頭是在新加坡,以後在澳洲,澳洲又移到香港,香港現在也移到此地。《華嚴經》世尊在世的時候,七處九會,李長者說是十處十會,《合論》裡面講得很好。我們現在根據傳到中國來的不完整的本子,古德從這裡面看,看出是七處九會。所以這就是一切隨緣,不管到哪裡,我們這個經都不斷。所以累積下來,現在將近四千個小時,這個經五分之一還不到,將近是五分之一的樣子。照這個進度來看,我們至少還需要一萬個小時,才能把這個工作圓滿,相當不容易。還要求佛菩薩加持,我要有個固定的地方,如果常常流動,這一萬個小時要講多少年!一天講兩個小時,一年我們算三百天,才六百個小時,十年才六千個小時。所以我總希望我能住在一個地方,身心清淨,沒有外緣,我每天能夠講四個小時,這樣差不多不到十年這個經能講圓滿,這是我現在唯一的希望。可是世間災難太多,也不能夠說置之不問。全世界的人殷切的期望,是希望這個世間不再有衝突,希望這個世界能恢復到安定和平,這是今天地球上全人類共同的希望,但是找不到方法。我們懂得了,在傳統文化裡面,儒家有,道家也有,佛家更完備。

  你看看杜順和尚給《華嚴經》提出修學的綱領,「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妙極了!提了六個綱領,依照這六個綱領,天下太平,什麼事都沒有。這個六個綱領,實在講是最高的哲學,也是最高的科學,也是究竟圓滿的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是基礎,基礎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上,那就是倫理、道德、因果,真正是方東美先生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綱,杜順和尚提出來,這是華嚴宗初祖。這篇文,是賢首國師他的作品,也就是賢首將初祖這個綱領詳細加以解釋成這篇文章。這裡面六個綱領,第一個「顯體」,這是哲學,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怎麼來的?宇宙之間森羅萬象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最後一個尖銳的問題,我從哪裡來的?我們看到世間許多的哲學書,探討宇宙的有、探討萬物的有,我從哪裡來的很少,很少探討這個問題。佛經裡面把這個問題,當作最重要的一個命題來探討,我從哪裡來的?

  體是什麼?體是自性。這個名詞要知道,「名可名,非常名」,為了便於交換意見,才造這些名相術語,你可不能執著,你要一執著、一分別,錯了。這些名詞術語,在佛經裡面,常常用「筌罤」來形容、來比喻。筌是抓魚的工具,罤是抓兔子的,都是用竹子編的,口很小,牠鑽進去之後牠就出不來,這是抓魚、抓兔子的這些工具。這些名詞術語、文字、言語都是工具,你不要在意這些,在意什麼?在意是我要想抓到、得到的東西,那就對了。得到什麼?得到是自性,自性就是現在一般講真理,這是真的,宇宙從它來的,萬物從它來的,我,我也是從它來的。所以杜順和尚提出「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宇宙萬有的本體。自性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我們六根都緣不到。你眼看不見,耳也聽不到,手也摸不到,心也想不到,但是它有,它真的存在。它清淨,決定不受染污;圓滿,圓滿是沒有一絲毫的欠缺,沒有缺陷;明是光明,明也是智慧,具足真實智慧,這是體。在佛法裡面稱它為自性、稱它作佛性、稱它作本性、稱它作法性,佛講好多名詞,有稱它作第一義諦,說了好多名詞,是什麼意思?叫你不要執著名詞。你知道這個意思就好,不要執著名詞,不要執著言說。言說跟名相是工具,是引導我們契入境界的工具,那是筌、那是罤。我們要著重的是什麼?我們要把魚拿到、要把小兔子拿到,是這個意思。這是宇宙的根,我們一切都從根本學起,這是根。

  把這個東西找到了,然後就看它的變化、看它的作用,它的作用歸納為兩大類,「起二用」。第一大類,杜順和尚他取的名詞叫「海印森羅常住用」,這個不好講,很難懂,我把它簡化,學佛的同學都很容易體會到,我說第一個是起依報,這大家好懂。第二個「法界圓明自在用」,那是什麼?那是正報,就是我。第一個作用「海印森羅常住用」,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宇宙這個現象生起了,森羅萬象的現象出現了,這屬於依報。第二個「法界圓明自在用」,就是自己,就是正報,就是我。我與我的環境,依報是環境,我之外其他一切人是我的依報環境,那不是我,這要知道。我生活環境裡面,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我們現在講所有的這些動物,動物裡頭特別是人,人事環境。人事環境之外,你看還有動物環境、有植物環境、有礦物環境、山河大地。再講遠一點,有時間的環境、有空間的環境,都是屬於依報。起二用是起依正二報,宇宙從哪來的知道了,我從哪裡來的知道了。禪宗裡面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在這裡。本來面目是什麼?是一體,自性清淨圓明體,那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見到圓明體就叫做見性,明心見性,見性就是見到這個。什麼人見到?只要你把障礙放下,你就見到了,什麼障礙?妄想分別執著。見到這個,我們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你全部得到了。

  你得到的是什麼?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你第一個得到的是自性清淨心,你得到了,你的心地一塵不染。第二個你得到什麼?生死沒有了,這是大涅槃,永遠沒有生死,現在也沒生死。這個如來果地上的大涅槃,成佛如是,在眾生分上還是如是,只是你不知道,你認為身體現相的生滅,以為這是生死,錯了,這個東西生滅,剎那在生滅,你怎麼沒有注意到?生滅不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不是,它的時間很短暫。彌勒菩薩講得好,「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有成形」,形就有色相,就是起二用,念念起二用。「形皆有識」,這都是講起二用,雖起二用,你要想在這裡面求它的生死,求它的生滅,了不可得。為什麼?它速度太快了,你沒有辦法看出它的生滅,它真的是有生滅。所以這種快速的生滅,生滅就是不生滅,覓生死、涅槃了不可得,生死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生死、涅槃不二,生死、涅槃一如,這才真正,你真正得到了。

  第三個得到的是本自具足,這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這個你要知道,每個人,我們自性的智慧跟十方一切諸佛沒有兩樣,都是圓滿,沒有絲毫欠缺。換句話說,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沒有一樁是你不知道的、是你不懂的,沒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是自性本具,不是學來的。現在智慧沒有了,為什麼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不但障礙智慧,障礙你的本能、障礙你的相好,相好我們現在人講福報。智慧、德能、福報全沒有了,都是妄想分別執著出的毛病。我們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是福報)全現前了。所以佛法教人不要向外求,向外求求不到。縱然是求到了,後續的副作用太多,真叫得不償失。佛法教人什麼?從內求。

  雲谷禪師教了凡先生,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了凡先生真的是凡人,他不是聖人。你看他求的什麼?他求富貴,求考取功名、求做官、求兒女,他求這個,統統求到了,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雖然求到,如果不念佛,不求生淨土,依舊搞六道輪迴,那就錯了,大錯了,一失人身萬劫難復。縱然他這一生做人不錯,來生肯定還是得人天,人天享的,什麼時候一下糊塗,又墮落了,這個不能保證的。為什麼?裡面煩惱習氣很重,外面誘惑力量太大,你自己把握不住就墮落,所以這是很危險的一條道路,向內求就不會,向內求有真樂!釋迦、六祖,包括世世代代的高僧、高士,他們給我們做的榜樣,最重要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榜樣,他做出來是隨緣,也就是說飲食起居、日常工作、待人接物,他都能做到隨緣而不攀緣,沒有自己的意思,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要有智慧,得要用功夫。有智慧怎麼樣?哪些可以隨,哪些我功夫不夠我不能隨,這個要知道。你沒有功夫,你要想去隨的時候,那很麻煩!譬如吃那些餿了的東西、壞了的東西,釋迦牟尼佛吃沒有關係,我們一吃就麻煩可大了,我們吃一定生病,所以像這個,這要智慧去揀別。我們可以不分別好壞,但是要分別它有沒有發霉、它有沒有變壞,這要重視。

  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老師對我們也非常愛護,有人請他吃飯,他一定把我帶著,叫我在他身旁。吃飯的時候,我也跟他坐在一起,有時候煎的一塊豆腐,豆腐餿了、壞了,他就碰碰我:這不要吃。人家請老師吃飯,當然他是很誠意、敬意,可是東西有的時候壞了,他自己不知道,可能是買來的時候就壞了,或者是買來放的時間久了,變味。這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就學了不少!所以人家供養這些菜飯,你不可以批評,你批評人家心裡多難過,只有讚美。哪樣能吃、哪樣不能吃,自己心裡有數這樣就好了,這皆大歡喜。年歲大了,刺激性的東西少吃,油炸的少吃,生冷的少吃,這是什麼?衛生,我們功夫不夠。真的像金山活佛,那無所謂,什麼都能吃,他在地上撿破銅爛鐵,他都像吃花生米一樣吃掉,這我們做不到。別人供養他鈔票,鈔票你看每個人手上摸,那個細菌多少?供養鈔票,他全吃掉,他沒事,那是別人學不到的。樂觀法師告訴我,這個故事也寫在《金山活佛神異錄》裡面,那個書裡寫到,真的,那個場合樂觀法師在場,親眼看到的。人家知道金山活佛來了,都送東西,煮麵、飯供養他,來了他一吃,吃給他看。那個人看到他,又送來。他在旁邊,樂觀法師在旁邊仔細看,他已經吃了二十多碗,所以就叫他們:你們不能再害他,受不了!怎麼可以一下吃二十多碗?他看著金山活佛,活佛對他笑笑,樂觀法師說:你是不是吃太多?他答覆得很有味道:不增不減。樂觀法師搞得莫名其妙,不增不減,他有這個能力。他也可以一星期不吃飯,也可以一次吃幾十碗,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我們沒有這個能力,要是學他,那就壞了,學不得的!金山活佛一生不洗澡,真省事,一生不換衣服,裡面一個小褂褲,外面一個破長衫,跟濟公活佛差不多那個味道。一生不洗澡、不換衣服,就一件衣服,冬天他也不冷,夏天他也不熱,這真不容易。那個衣服領子都是黑的油垢,可是聞聞很香,他有時候故意叫人聞,他有用意的,那個人有病,聞聞他的病就好了,可以治病的。所以這個人修行功夫到家,也就是現在我們知道,執著斷掉,不再有執著,他就可以真的叫隨緣不執著。我們功夫不到,不到就得小心謹慎,比我們同年歲、同功夫的人,可能會好一些,但是跟金山活佛比不行,為什麼?他放得比我們徹底,這個道理我們懂。我不如他的地方,就我放下的不如他,我要想做到他那樣,還要加功,還要放下,不是做不到,是能做得到。現在這個道理搞通了,明白了,就真幹。

  後面講的五止六觀,五止是放下,六觀是智慧現前。所以起用,起這兩種作用,這是真正的科學,最高的科學。精彩的還在底下的「三遍」,這個三遍是科學,真是最精彩的。大師杜順和尚在《華嚴經》教義裡面舉出一塵,舉一個例子,微塵。經裡面佛常常舉例子,一毛端、一微塵,毛端是正報裡面最小的,我們說正報是自己的身,自己身最小的是汗毛,汗毛尖端,這是正報最小的。微塵是我們環境依報裡最小的,舉這個例子。這個例子,一毛一塵普周法界,這是無法想像的,我們很難體會。但是現代的科學家給我們一個啟示,幫上我們一個忙,發現什麼?發現全息照片,鍾茂森居士做過這個專題報告。科學家,這近代科學家發現的,跟這個相應。科學家這個發現是用兩束雷射光,用雷射光照這個人,然後給他拍張照片。這張照片洗出來之後,只有一條一條的,沒有人像,看不見,可是用一束雷射光一照,像現前。但是你把這個照片撕成兩個,在雷射光下照射的時候,每一半個都是完整照片,你把它撕成粉碎,撕成一百張、兩百張、一點點的時候,你在雷射光之下還是完整照片,有點像「一塵普周法界遍」。這是實驗一個人的照片,完整的,完整的信息。從這個地方我們曉得,佛講的一微塵、一毛端那是最小的,它裡面的信息是什麼?是整個法界的信息都在裡頭。法界在哪裡?一塵就是,就周遍,一點都不欠缺,一毛端也都一點不欠缺。這是《華嚴經》上講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們從這裡解開了,這是把科學跟哲學講到最高峰。

  第二個「一塵出生無盡遍」,一塵出生就是能生萬法,萬法就是一塵裡面生的,塵塵,每粒塵裡頭都生萬法。生出來奇怪,它不重疊,它也不重覆,妙極了。一塵是這個樣子,一切微塵數也是這個樣子,這是諸法實相。就是惠能大師末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要曉得一塵,就是塵性,塵性沒有大小、塵性沒有先後,沒有先後就沒有時間,沒有大小就沒有空間。所以時間、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時間、空間從哪裡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離開妄想分別,時空了不可得。

  再跟我們講第三個,「一塵含容空有遍」,空是體性,有是色相,佛家講的性相、理事、因果,在一微塵裡頭有圓滿的性相、圓滿的理事、圓滿的因果,現在科學、哲學都沒講到。科學講究證、實證,佛法也講究實證,佛令人最敬佩的地方,不是說他說了我們就相信,那是迷信,那盲目的,他說了之後,教我們什麼?後續教我們去證明。所以佛法講信解行證,佛給我們講的這前面兩個字,信解,行證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要是不幹、你自己不證實,這個佛法對你毫無用處,那變成佛學。佛學就是講信解,沒有行證,有行證才叫學佛,不一樣。所以佛法不迷信,佛法具足科學精神,求證!但是佛法求證,不需要機械,不需要儀器,它不向外求,它向內求,用內功。用什麼證?用禪定,甚深的禪定,就能把不同維次空間突破,你才能看到真相。不需要用儀器,用儀器都是心外求法,心外求不到,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要靠內心。也就是祖祖相傳,佛佛相傳,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你不從戒定慧的方法,你沒有法子。慧一開了,《華嚴經》上所講的,你全都證實了,那是什麼?你入華嚴境界,入華嚴三昧了。

  末後這一句,「一塵含容空有遍」,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一句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身上一一毛端、一一微塵,微塵就是我們講的粒子,基本粒子。西方的學術,他們是非常重視分析,像我們這個物質,肉身是個物質,經過他們的分析,變成分子,器官這是分子細胞組成的。細胞分析就變成分子,分子再分析就變成原子,原子再分析就變成粒子,愈分愈小,然後曉得什麼?整個物質現象是同一個基本粒子組成的,真相還是不知道。你看佛法用禪定功夫來觀察,見到一一塵都含容空有,空是體,理體,有是色相。我們今天講,遍法界虛空界就在一塵,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我們本來的心量。現在這個心量,迷失了自性,心量變成好可憐,連一個人都不能包容,這不造孽!這不就是《地藏經》上講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你本來的心量是包虛空法界的,現在怎麼這麼小?這就是罪、這就是業。

  所以六道輪迴,地獄、三途,誰造的?是你自己小心量變現出來的,自作自受,決定不能怪人。除了你自己意念變現這個境界之外,沒有一法可得。所以連夏威夷土著,古老的傳說裡面都有一句話,「這個世界是你自己思想變成的」,這是夏威夷土著的話。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世界好,是我們的好念頭變現出來的;世界不好,是我們不善念頭變現出來。所以要化解災難,從哪裡化解起?回頭是岸。我們從一切不善的這些意念、言行回過頭來,我們的思想善、我們的言語善、我們的行為善,所有一切災難自然就沒有!大乘教裡面講境隨心轉,外面所有的境界是隨我們心在轉。最切身的一個境界,我們身體,如果我們的心真的清淨、平等,做到真正清淨、平等,那不跟佛一樣嗎?沒有障礙。

  金山活佛在地上撿的垃圾,吃下去之後它變成美味,他能轉境界!我們不行,我們轉不了境界,轉不了境界就被境界轉了,這就苦了。所以他有能力把一切味轉變成一個味,我們稱它作法味。法味是無上醍醐,最美的味。是不是真能轉?真能轉,這裡頭有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是原理。念念成形,我念念都是善念,形怎麼不好?不善的念頭都變成善念,不善的行都變成善的,就是說物質現象都是隨著你念頭在轉變。江本勝博士水實驗,給我們做出了科學的證明,你看善念、善行對著水,在做實驗的時候,你看它產生的結晶多麼美。一個惡的念頭、不善的行為,對著它,它現出來的結晶多難看。說明什麼?這說明物質隨著念頭轉。我跟他講不只是水,水是礦物,我們身上每個細胞,細胞再分析,分析到每個粒子,每個基本粒子都是隨著念頭在轉,意念善,不是全身都善嗎?這金剛不壞身。所以在大乘教裡,世尊常常給我們講,意念是真正一切萬物的主宰。既然意念是一切萬物的主宰,我們身體是物質,怎麼不是身體的主宰?我們要想身體好,連看相算命的都有句諺語說「相隨心轉」。你心善,相就善,心好,身體就好,它隨心轉,整個體質也隨心轉,我們體質中,我居住的環境,還是隨心轉。那用心你就不能不注意,你想一切美好,那就要有一個美好的心,要有一個美好的念頭。身體轉過來,你家庭和睦,你居住的環境風調雨順,一切災難都沒有了。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所以這三遍裡面,把精神現象、物質現象講到究竟極致了。

  從三遍裡面,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四德。四德裡面第一個隨緣德,「隨緣妙用」,就是普賢菩薩十願裡面的兩條,「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普賢十願佔兩條。隨緣是大悲心,大慈大悲,妙用是大智,我們可以說是大定、大智,隨緣大慈大悲。隨緣有個不變的宗旨、不變的一個目標,決定幫助這個人回頭是岸,決定幫助這個人破迷開悟。那個方法沒有一定,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這是活的,叫活學活用,這是「無方德」,我們講隨緣德。

  第二個「威儀德」,威儀就是我們處處要給別人做個好榜樣,就這個意思。我們起心動念要想想,如果社會大眾都像我這個念頭行不行?我們要貪財,我們想奪取別人的利益,想想世間人都像我這樣行不行?不行!不行這也不能做。看到這個世間人有苦難,我們自己能捨自己幫助別人,捨財幫助別人,好。如果社會上人人都能捨財,貪心就沒有了;貪心沒有了,水災就沒有了。佛給我們講,《楞嚴經》上說的,水災的業因是貪心,火災的業因是瞋恚,風災的業因是愚痴,所以貪瞋痴招來水火風三災,這些念頭不好,這些行為不好。我們真正做到不貪、不瞋、不痴,不為自己,處處都想到為別人。在我們現前這個立場,學佛的同學為正法久住,為弘護正法,利益有情,好事情。真正能這樣發心,無始劫來的業障都化解了,冤親債主那些怨氣也會消除,看到你做人太好了,我們不再找麻煩。不但不找麻煩,我們還沾你的光,怎麼沾光?他來護持你,他來當護法,就沾光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九法界眾生是一樣的!如果你還造作罪業,他那個瞋恚怨氣更重,你還不改,你害了我,現在還害別人,結合那些被害的來整你,你的麻煩可大!常常想到這些事情,你才會真正懺悔,真正斷惡修善,處處做好樣子給別人看。「威儀住持」就是講持戒,持戒修善。「則」就是好榜樣,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就是這條,這條可以用這八個字來解釋。起心動念、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都是大眾的好榜樣,這個人就是聖賢,這個人就是菩薩,這是說的外表。外得要有內,沒有內,外表是裝出來。裝出來也不錯了,偽君子比小人還是要強一些。

  所以裡面真有德,第三個「柔和質直攝生德」,真有內用。所以這兩個是表裡,威儀是外表,內裡面是質直,佛法裡常講「直心是道場」,直心是什麼?真誠心。你看菩提心裡面不是講嗎?《起信論》裡面講「菩提心」,菩提心的體是直心,它起作用是深心、大悲心。深心是自受用,大悲心是對人,他受用,它的體是直心。到底什麼是直心?我們說我很直。所以經上講的,《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兩個合起來看,意思就容易明白。經上講的菩提心體叫至誠心,真誠到極處,得要合看,直心就是真誠心,真誠到極處就叫直心。深心是什麼?深心是戒定慧。悲心是大慈大悲,待人接物,這它起作用了。真誠心對自己,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對別人是大慈大悲,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表裡一如。末後是大願,就是四弘誓願裡眾生無邊誓願度,「普代眾生受苦德」,我多受一點苦,希望眾生少受一點苦,要常常有這個心。我少吃一點,希望留一點東西給眾生吃;我少享受一點,希望眾生生活上沒有缺乏,這都是普代眾生受苦德。你看了凡先生的夫人,本來想為她的兒子冬天做一件絲棉袍,想到眾生很苦,把絲棉賣掉,做棉袍。了凡先生問她,妳為什麼這麼做?她說我希望這一件棉衣能夠變成三、四件,布施給沒有得穿的人,這更好。了凡先生很讚歎,他說兒子有福了。常常能想著代別人受苦,這是菩薩如是。

  後面的兩段是怎麼樣提升,自己的境界要向上提升,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也要向上提升,要做得更多、更好,那就教你修止觀,止就是放下,觀是看破。所以諸位想想,看破、放下這才真修行,真修行要具足前面四個條件。前面四個條件不具足,怎麼個修法?怎麼修都修得不像,真不是容易事情。這六個綱領,賢首國師這個小冊子,這是一篇文章,文字並不多,《華嚴經》修行的綱要,全部《華嚴經》講修行的不外乎這六條。

  「入五止」,入是契入,第一個「照法」,法是什麼?法界、萬法。萬法清淨,具足前面這四個條件,以真實智慧來觀照一切法,一切法像《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對一切法的控制、對一切法的佔有,自然就沒有了,「離緣止」。正如同像我們看電影,銀幕上的境界現前,我們能不能控制它?能不能佔有它?不能控制,它的速度很快,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控制不住,更不能佔有。如果我們知道這個現象,整個宇宙一切萬事萬法這個現象就像電影的銀幕,那我們對於整個世界一切人事物,絕對沒有佔有、沒有控制的念頭,你生活自在,為什麼?你沒有煩惱,你永遠心得清淨。該做的要做!我不要控制它、我不要佔有它,事情能做成功嗎?會做得非常圓滿。為什麼?性德流露!自性裡面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逐漸就透出來,諸佛如來的受用你享受到了。這是頭一條。

  第二講人事環境,在人事環境裡面你也放下了,不再跟人計較。「觀人寂泊絕欲止」,看這個人事也是清淨寂滅,想到彌勒菩薩講「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哪有人存在?常常作如是觀,對人一切他的這些作為你照了,你看得清清楚楚。自己會不會有分別執著?沒有,不但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都沒有。人有沒有善惡?沒有。有沒有是非?沒有。有沒有真妄?沒有。你怎麼會看到他沒有?他真沒有。現在看到別人有是有非、有善有惡,是我們自己善心所、惡心所,看到外面境界,這個念頭起來了,不是他有善惡,我有善惡,他沒有。這個話誰說的?蕅益大師說的。蕅益大師講「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這個話講得好!境是物質環境,前面第一條講的;緣是人事環境,就第二條講的,第二條是人事環境。它有沒有好醜?沒有,好醜是對立的。換句話說,它有沒有善惡?沒有。它有沒有是非?沒有。它有沒有真妄?沒有。它有沒有邪正?沒有。這些東西從哪來?我們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然後你才曉得,佛菩薩的心為什麼那麼清淨?回歸自性。我們總是被煩惱纏繞住,回不了頭來,這個要學,這是功夫。

  如果我們對人、對外面的環境,這些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是愈來愈淡薄,功夫得力了,這是大進步。如果說我們念佛,我一天念多少萬聲佛、拜幾千拜佛,功夫都不錯了,可是對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還是那麼嚴重的分別執著,你那個頭白磕了,你的佛號白念了,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真有功夫是什麼?我這些念頭愈來愈少,一年比一年少,經教擺在這個地方,一年就比一年深入,你真看出味道出來,字字句句裡頭含無量義,這多快樂!這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是展開經卷法喜充滿,你得真幹,不真幹不行。然後才曉得,這是真樂!回過頭來對老師感激,不是老師引導,我們怎麼會這一生得到這麼樂的事情,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雖然人人都有,人人都有分,哪個也不缺,沒有人引導,你把這個事情忘掉了。有人引導的時候,把你引出來了。所以你仔細看看。

  第三,是對於一切萬事萬物的變化,「性起繁興法爾止」,你對這個不起心動念了。第四個是「定光顯現無念止」,第五個「事理玄通非相止」,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你都能不動心,不再起心動念,妙到極處。後面這是「六觀」,智慧完全現前,對人、對事、對一切萬物、對境界的變幻。

  今天這一堂課,我沒有照經本講,原因是什麼?明天又要出差,所以這一堂是單獨的。我要去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回來之後,我再接著講第四段,把它接起來,這一段是額外的。我這次回來,總是想好好的能夠至少住個把月不動,沒法子。馬來西亞、印尼那邊催著我,他們今年舉行第二屆「世界宗教和平會議」。第一次邀請我,我沒去,我是有一篇講演請鍾居士代我在大會上宣讀。這次我也是這樣準備的,結果兩方面來催,催得很急。這次聽說有五十多個國家,有不少是國家領導人,都希望跟我見一面,所以不能不去。現在世界動亂不安,我也是非常希望這些國家領導人,我跟他講講這些道理,希望大家明瞭,他們有權力。真正救世界,要靠國家領導人、要靠媒體主持人。我第一次跟劉長樂見面,我就跟他提出這兩個問題,我說:今天世界上兩種人,能救世界,也能毀滅世界。他問我:哪兩種人?我說:第一個國家領導人,第二個就是幹你這行的人,所以很重要。既然有這麼多這些國家領導人,我也應該去跟他們見見面,把災難從哪裡來,怎樣化解,我們提出佛法裡面這些教誨,佛法裡面這些知見,真正有助於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所以這是一個機緣,既然找到我了,我就應該去出差。明天去,我們預定二十八,或是二十九回來。好,謝謝大家。希望大家在這段時間要認真努力。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