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旖: 成全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女儿一岁,请了几家平日走得亲近、并且也有孩子的朋友来家热闹热闹。一直忙忙碌碌,等人到齐,才发现三家朋友,竟然恰好是我生命中几个不同阶段的旧友,前后时间跨度二十多年──竟都在距离相识地千万里之外的亚城聚齐了,不能不叹为奇事。

渊源最久的要数小学同班同学昱,不久前才联系到,与她的重逢也是最奇妙的。

我数月前投稿到《多维时报》的一篇“寻亲记”,到九月下旬终于被刊登出来,记述的是今年春上,失散多年的表姐通过互联网上的我的两篇文章,千里迢迢拜托多年前的老友找到我和父亲、并终于在半世纪之后聚首的一段传奇故事,同时也牵出我们家族的一段辛酸史。出乎意料的是,这篇文章,竟然又成为再度牵系起我与老同学的红线。

我们都出国多年,早失了联系,并不知道彼此都在美国,也不曾指望还会再见。老同学刚刚调动工作,从外州来亚特兰大买房、安顿下来不久,应女儿的要求,把闺房刷成她最爱的粉红色。为了保护地毯,她把几周前从超市取来、还没来得及看的几份报纸一张张摊开铺在地上。在刷墙的间隙,她无意中一低头,目光恰好落在一个不是很寻常、既熟悉又遥远的名字上。她回忆说,当时心想不会这么巧吧;可越往下读,越肯定是我──好记性的她,还记得小时我曾跟她讲过的我爷爷的故事。一开始,她还猜想我可能在外州,读完全文,才发现竟然与她在同一个城市;更奇的是,这篇文章连表姐的朋友如何找到我的“捷径”都指明了,依样找来,很轻易便与我通上了话。

故人从天而降,我的惊喜可想而知。说上几句话,老同学从前的模样、感觉似乎都回来了。我们很快约定了时间见面。读大学时我们还见过,一下跳过十多年,再相见都成了孩子妈──而她的女儿恰已是我们初相识时的年纪了。我们叙旧事、聊近况,交换着各自知道的老同学的消息,从前那些久远而模糊的记忆渐渐都鲜活起来。

“你一点都没变嘛!”

“你也是啊,还跟从前一样!”我们笑着看对方。

老友还是那么清丽、聪慧、从容,一如我记忆中的模样。十几年的时光当然是悄悄添了些许痕迹的,不经意却不那么容易察觉。

秋阳斜照在窗外,两个孩子在我们脚边的地毯上快乐地爬来爬去,让人不由得感慨光阴荏苒。

岁月是这样匆匆。可多年以后,我们能在异国意外重逢──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除了感谢上天的眷顾,我还能说什么呢?

 

第二家朋友,夫妻俩都是我大学一个系的同学──系里分三个班,恰好我们一人一个。他俩的恋情当年是完全保密的,直到出国几年后,我才在另一个同学处听说他们毕业不久便成婚的喜讯。我们三人老家同省,而男同学跟我更不仅来自同一城市,居然还与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遇见他们的经过也很有趣。

中国城有一家物美价廉的小川菜馆,很合我的武汉口味。几年前临近圣诞节的一天中午,我又去点外卖,耳边突然听到一个久违的熟悉嗓音。回头一看,大学毕业后七、八年从未联系过的同学竟然就在面前。四目相对,我一时舌头打结,还是同学反应快,一口惊呼出我的名字。我忙问他太太,原来就坐在不远处的桌旁,这时也走过来惊喜相见。一时间他乡遇故人,大家都格外高兴,我连忙把外卖改作“堂吃”,三人坐下边吃边聊。这才知道女同学已来到我就职的同一家政府单位工作半年,因为部门繁多,又分别在不同的办公点,竟然一直不知。男同学则在外州工作,只周末回来,因为也喜欢这家餐馆的口味,常常光顾──原来倒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胃把我们聚到一起呢!

去年作房产经纪的先生帮他们觅得一处佳宅,离我家只有一英里远;最近这位男同学从外州也调到我们单位工作,与我还是同部门──于是我们三人更升级成同乡、同学、现任同事还外加半个邻居的关系。我们的父母恰好同时都来探亲,两家走动更多。同学的父亲在后院“垦荒”并大批量种下的蔬果,在他们走后陆续丰收,同学把整桶的红薯、南瓜和辣椒送到我家,我们几个星期都没吃完。

后来又去过那家餐馆吃饭,大厨换了,味道大不如从前,我们便也不再去了。朋友却长长久久留了下来。

 

还有一位朋友则是我在加拿大时的同事和好友,我从公司辞职离开的时候,以为和其他同事一样,再不会见到,临走前还特别在我办公室合影留念。可两年后,她和先生为了奔赴更好的生活也来到美国。在物色安家地点的时候,他们从北方来访,除了到我家,还要去她先生家人从前在国内的一位邻居家。亚特兰大市区分布极广,朋友家常常相距甚远,可一查地图,发现我们两家竟然只相隔几分钟的车程,令人难以置信。后来他们全家果然在亚城安家落户,我不胜高兴地迎来又一家老友,而他们的那家老邻居也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身边的朋友圈里,象我们这样有多国身份的人并不多,除了跟美国的移民局和其他部门打交道,我们还常得向加拿大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文件。这其中的苦楚与无奈,不亲身经历的人是难以体会的。所幸有彼此──我们互相交换移民法信息,为两国时常变动的法规一起琢磨对策,也偶尔一起发发只有我们自己理解的牢骚。又加上曾经在同一公司和部门共事,不论是找工作,还是办证件,当需要证明人签字或电话推荐,我俩便很自然地互相提供方便──都已是轻车熟路,连必要的叮嘱和解释都省却了。

 

缘分这东西真奇妙。假如那篇文章不是在那个周末刊登,假如同学的女儿没有要求粉刷房间,假如被铺在地上的报纸是另外一面,或者同学没有在恰当的地方低头看上一眼……任何一个环节相差毫厘,都可能使我们失之交臂。可这么多的“意外”却不偏不倚凑到一块儿,成全了我们。

然而,谁也不知道,故人相聚的时光会有多久──从加拿大举家南迁的朋友,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又要去别处安家了。在北美的生活,永远不变的似乎只有一个字──变。我们所能把握的,唯有好好珍惜,今天人生的成全。

金园圆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
土豆沙拉 发表评论于
书旖写文章非常有灵性,不论什么事情在你笔下都可以写得动人,字里行间感觉到小精灵的跳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