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国家培养vs.自家培养

吾生也有牙,而雉也无牙,以有牙碎无牙,耶~!但是要记得刷牙,否则会有蛀牙,蛀牙导致无牙,无牙则置身碎于有牙之险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09-02-23 09:27
来源: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1888


  最近这段时间忙着陪女儿参加各种比赛,十分感叹时间的紧张。想象在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几乎都没有父母的参与,突然顿悟到中美这两个国家在培养人才上的重大区别,那就是国家培养vs.自家培养。

  在看奥运会比赛的时候已经有许多人发表过感叹,说中国的体育是精英体育,国家选取有发展潜力的孩子,然后送到专业培训基地去全职培训,一培训就是十几、二十年,出类拔萃者有资格参加奥运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是国家选中的苗子,父母就不需要再花任何时间精力在孩子身上,而孩子从此也就成了“国家”的人。而美国的很多体育明星,都是自家培养的结果。孩子对某项运动有兴趣有特长,家长就每天带着孩子去训练,自己找教练,自己花钱花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出类拔萃的有资格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这其间孩子仍然上普通的学校仍然参加课外活动,但因为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家长需要花额外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在孩子身上(问问关锦珊的父母和麦克尔·菲尔普斯的母亲就知道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照中国人的说法的话就都是“业余”的。而每一个运动员虽然代表的是美国这个国家,国家在这个人身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却几乎并不存在。

  所以仔细想起来,越是优秀的孩子,家长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我自己在中国长大,从小也是优秀的学生,但是如果是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的话,数学竞赛也好,诗歌比赛也好,都是学校组织,学校派老师给我们训练,总之,代表学校去参赛的话家长是不需要介入的。可是在美国却全然不是如此。记得女儿上小学时班上有几个爱好数学的学生想去参加全州的数学竞赛,学校根本不管,全是家长在那儿忙活。我们当时自己去借场地作为每周练习的场所,好在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一些会议室可以免费租用,我们提前几个月就去办手续。与此同时,家长自己组织起来去寻找历届竞赛的习题,同时准备讲课和训练的内容,轮流对学生进行定期辅导。虽然是代表学校参赛,但所有报名及参赛的费用统统都是家长自己负责的。那一年大家花了很多时间在数学竞赛上面,我记得女儿所在的那个队去参加了我们州里所有不同种类的数学竞赛,而且都在不同的地点,有的开车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所以还得在当地旅馆住上一夜才行。好在他们的队在每项比赛上都获得了大奖,家长们即使如此辛苦也觉得值得了。后来这样的数学比赛女儿又参加了几年,我们也都习惯了这样的奔波。

  从前两年开始,女儿又对参加音乐比赛入了谜。一开始我也不清楚那是什么样的比赛,后来才知道是本州中学生一年一度的音乐比赛,各种乐器的都可以,而且有独奏、重奏、六人、八人小乐队演奏等等。我去观看了几次,场面十分壮观。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即使在功课如此紧张的高中阶段,还有如此之多的青少年在业余时间学习乐器。全州分几个小区进行,小区获胜者(第一名)接着再去州里的比赛。女儿从小拉小提琴,所以她参加的都是有小提琴演奏的比赛。与数学比赛相同的是,虽然她是代表自己的学校去参赛,但其实学校基本都不管。她的独奏当然由她自己负责,自己准备曲目,自己找钢琴伴奏的人,自己请老师指导、花时间排练。就是重奏和四人、六人小乐队也是如此。女儿是一个主动的人,所以她从很早开始(比赛之前4个月)就联系有共同兴趣参赛的人,一个拉小提琴的、一个拉中提琴的、和一个拉大提琴的学生。好不容易找到了,大家还得找到共同的时间能在一起排练。现在的中学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排得紧紧的,要能够找到一起排练的时间还真是不容易。有时候实在没有办法,就只能在周日排练,没有公共场地,就只能到家里练。有好几次就是在我家练的。而在他们这个年龄,自己还不能单独开车,每次排练也得家长接送。与钢琴伴奏的老师一起排练也要家长接送,而且自己支付酬金。今年她参加了独奏、二重奏、四重奏、和八重奏的比赛,真是忙坏了!比赛进行了整整一天,最后他们的二重奏和八重奏得了第三名,虽然不能再去参加全州的比赛,倒是让我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不用再花时间去准备这个比赛了:)

  国家培养和自家培养的方式一方面当然是两个国家社会文化不同所造成的。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一个很强的特色是国家觉得自己的角色就是父母,所有的国民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国家的“子女”,所以国家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培养自己优秀的子女,让他们取得优秀成绩为国家争光。而美国的个体主义文化中很强的特色之一就是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每一个家庭也独立于国家而存在,个体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当孩子尚不独立之时,家长理应(而不是国家有责任)担负起培养的责任。而国家培养和自家培养的结果落实到个体层面则形成在中美两国文化下个体截然不同的处世方式。在国家培养的模式下,个体常常是被动的,“被强迫的”,即使被选中,有一丝欣喜之感过后,感觉就是在为国家为他人奋斗的感慨,而全国人民也就把眼睛盯在他们身上,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自己却变成了旁观者。而在自家培养的模式下,每一个个体必须采取主动,假如你自己不去报名参加比赛,你再优秀也不会有人来求你去参加,你就永远不会有与其他优秀学生一争高低或者得奖的机会。自己不管是输是赢,都是自己得到的结果,没有什么人需要怪罪,也没有什么国家需要感谢。而这种主动精神的从小培养对个体未来的不断进取则有着深远的意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