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记》“李铁梅”一家的风雨人生

ZT
                           作者:段铁安

  三十年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现代京剧《红灯记》作为“样板戏”之一,可
以说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如今,对于40岁以上的人来说,只要一提起京剧《红灯
记》中的主要人物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要和钱浩梁、高
玉倩、刘长瑜联系在一起,同时,那生动的故事、优美的旋律、高亢激昂的唱段马
上都会从人们脑海中浮起。

  三十年来,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李铁梅”一家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他们
的命运如何?最近,中国京剧院常务副院长、当年李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率中国京
剧院青年团赴郑州演出现代京剧《红灯记》,我们就此事访问了她。她向我们谈了
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钱浩梁希望观众将他忘掉

  京剧《红灯记》李玉和的扮演者钱浩梁,1934年生于梨园世家。他6 岁随父学
艺,10岁进入上海戏剧学校,1956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调到中国京剧院一团,拜师于李少春门下。他天赋较好,基本功扎实,
杨派、尚派及盖派武生戏、长靠、短打、花脸戏都拿得起来。

  1964年2 月,中国京剧院排现代戏《红灯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扮
演主人公李玉和。按惯例需另配一名B 角,李少春选定了与自己师徒之称的钱浩梁。

  因李少春身体欠佳,常常不能保证演出,钱浩梁作为B 角在《红灯记》中频频
亮相。

  1965年第6 期《戏剧报》刊登了钱浩梁在《红灯记》中扮演李玉和的剧照,从
此他开始走红全国。

  “文化革命”开始,江青插手文艺界,并指派戚本禹带人进驻中国京剧院,并
授意让钱浩梁起来“造反”。一些善于看风使舵的人帮着钱浩梁成立了一个“红灯
记战斗兵团”,钱浩梁为了向江青文艺“旗手”效忠,竟昧着良心,对中国京剧院
的领导和老师进行批斗。

  钱浩梁的“革命”举措,赢得了江青的欢心。他的名字,也由江青去掉资产阶
级的“钱”字改成浩亮。不久钱浩梁就当上了中国京剧院的党委副书记,出席了1969
年4 月的中共“九大”。1970年5 月,他开始参与国务院文化组对全国文艺的领导
工作。

  钱浩梁是个好演员,却并非一块当行政领导的料。但在江青眼中,他是个驯服
听话、憨厚可爱的“好干部”。于是在1975年四届人大后不久,钱浩梁就当上了文
化部副部长。他的住处也从狭窄的剧院宿舍搬到了原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寓所。“文
化革命”中,他除了跟着江青跑外,坏事干得不多,民愤也较小。粉碎“四人帮”

  后,他被定为“犯有严重政治错误,免于起诉”。隔离审查5 年后,他又重新
回到中国京剧院等候分配。

  1983年,当时在河北主管文教工作的副省长高占祥喜欢京剧,了解钱浩梁,就
将他调到河北省艺术学校,担任京剧教师。高占祥鼓励他“放下包袱,大胆工作”。

  钱浩梁在艺术学校忘我地工作,不仅写出了《戏曲基本造型五十功》的教材,
还给学校排了盖派名剧《一箭仇》、《雁荡山》等。然而政治上犯过错误的阴霾始
终难以从他心中抹去,他怕接触人,更怕别人认出他,不管在校内或外出常常戴墨
镜,甚至在屋里也不摘,说话更是谨小慎微。1998年河北文艺界评职称,评委顺利
通过了他高级讲师的职称。

  这年底,在北京中山公园礼堂演出《艳阳楼》,钱浩梁重登京剧舞台,一时轰
动京城。1989年元旦,同样喜欢京剧的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得悉钱浩梁重返舞台的消
息,马上请天津电视台邀钱浩梁到天津演出。他又演出了《艳阳楼》。此剧在天津
电视台播出后,全国许多文艺团体和电视台给他发请柬。

  面对各地的演出邀请,钱浩梁总是小心翼翼。每到外地演出,他总要给艺校打
招呼,并让邀请单位和学校签订合同。倘若是义演,他分文不收,即便组织者象征
性给他一些报酬,他也不敢要。他怕玷污义演的好名声,而犯“经济上的错误”。

  同时,在每次演出前他总是手持话筒要说上这样两句话:“感谢大家还记得我,
现在我为大家汇报演出。”他怕涉及过去,演出的基本上是传统戏,但几乎每次在
观众的强烈呼声中,他不唱一段《红灯记》就下不了台。

  为了找回失落多年的舞台生涯,从1988年至1992年,钱浩梁拼命地奔走四方。

  1989年春,苦于没有像样的戏装,艺术上素来认真的钱浩梁不惜借款一万元,
在上海定做了行头器械。为了尽快还上这笔借款,他辛劳地奔波于各地舞台。1992
年1 月,他应邀到济南公演《龙凤呈祥》,当戏演到高潮时,年仅58岁的钱浩梁突
然感到头晕目眩,跌倒在舞台上。他得了脑溢血,后经抢救保住了生命,但落下了
后遗症,再也无法重回舞台。如今他同妻子一块住在北京,过着半隐居生活,除了
与知己朋友来往外,很少出门。

  高玉倩功成名就安度晚年

  京剧《红灯记》中扮演李奶奶的高玉倩是一位由弃儿成长起来的表演艺术家。

  她1927年出生于北京,父母早亡,四五岁时就开始了流浪的生活。6 岁那年,
她被一位在北平做小买卖的山西人收留,取名高麟。由于高家入不敷出,不到三个
月,养父养母就分离,她和养母一起艰难度日。为了减少家庭的负担,8 岁那年,
她到山东省立剧院学戏,开始自谋生路。9 岁她登台献艺。当时战乱频繁,她冒着
生命危险随剧团上武汉、下天津等地演出,常常吃不饱肚子。后经一位京剧戏迷的
推荐,高玉倩被介绍到梅兰芳一位亲戚在北平办的剧社学戏。1947年,著名京剧武
生李少春约她到上海演出,她拜梅兰芳为师,专攻青衣、花旦。1949年北平解放,
高玉倩进大学读书。1950年2 月入党。不久,她调入中国京剧院。

  1964年,中国京剧院排演现代戏《红灯记》。李玉和李铁梅及鸠山的角色,很
快就被定下来。但扮演李奶奶的角色的人选一直没定下来。导演认为扮演李奶奶的
人选不仅举手投足要有革命家的姿容,而且唱腔要嗓音洪亮,又具有慈母心态。最
后,院领导决定此角色在全院公开选拔。毛遂自荐报名者很多。当时,高玉倩认为
她是演“青衣”的,与此角色无缘,就没把此事放在心上。一天,导演阿甲把高玉
倩叫到办公室,把《红灯记》剧本交给了她,让她试试李奶奶这个角色。

  高玉倩毫不犹豫接过了剧本。但她心里很清楚,一旦改演“老旦”,可能会毁
掉自己演“青衣”的嗓子,弄不好“老旦”演不成,“青衣”也砸了。既然导演信
任她,那就试试吧!当时高玉倩37岁,正值年富力强,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时候。她
把剧本看了一遍,推敲琢磨了李奶奶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二天,来到练功厅,
她两眼放光,炯炯有神。那眼神,那架式真像后来电影中看到的李奶奶一样,光彩
照人。

  高玉倩技压群芳,跻身《红灯记》剧组。

  为了演好李奶奶,高玉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痛说革命家史》一场是李奶奶
在《红灯记》中的重头戏。这场戏中有一段李奶奶对李铁梅痛说革命家史的几百字
道白,在京剧中出现这么一大段的道白是从来没有过的,按常规这也是京剧最忌讳
的。高玉倩认为,把握不好,会影响整个演出效果。为了剧情需要,出身贫苦,又
有生活磨难经历的高玉倩利用人物内心表情和由缓到急的对白,把李奶奶这位革命
老人塑造得栩栩如生。再加上高玉倩嗓音宏亮,吐字清晰,表演富有激情,此剧一
上演就获得成功。一次,剧组为江青专场演出。江青看罢,接见演员时,还特意拥
抱了她。后来,剧组到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演出结束,
江青专门把高玉倩邀请到家中做客。

  “文革”中,高玉倩被造反派打成“特务嫌疑犯”受到迫害。情况是这样的,
1946年,高玉倩为生活所迫,曾在北京灯市口免费学过一段中英文打字。后来南苑
机场汽车修理所需要打字员,高玉倩被介绍去。修理所的人员大部分是美国人,由
于语言不通,再加上她英文基础差,外国人写的字迹潦草她也看不懂,没干几天就
被解雇。本来这段历史,高玉倩参加工作后,就向组织交代过,组织上也有结论。

  但“文革”中,造反派抓住不放,取消了她的演出资格,隔离审查。在反省期
间,丈夫和儿女都受到了株连,养母也背着女儿的“黑锅”含恨而去。

  1968年11月15日,周总理再次观看修改后即将被搬上银幕的《红灯记》,高玉
倩此时还在审查中,李奶奶一角由另一位演员扮演。由于周总理在中南海看过高玉
倩扮演的李奶奶并留下深刻印象,就问高玉倩为啥没登台?陪同周总理观看演出的
江青连忙说,她有政治问题,正在受审查。周总理又问剧团的领导,得到的答复是
历史上没有多大问题,所说特务嫌疑,查无实据。周总理说,没有证据就剥夺人家
的演出权利?在周总理的关怀下,高玉倩才解放出来。电影《红灯记》中的李奶奶
仍由她扮演。

  粉碎“四人帮”后,高玉倩仍致力于她的事业,艺术上不断巩固并有所创新。

  在现代京剧《蝶恋花》中,她成功地扮演了杨老夫人的形象。退休后,高玉倩
仍十分忙碌,北京电视台开办“老年之家”节目,请她担任节目主持人,她又成为
北京一百多万老人的知心朋友。戏剧学院请她去讲课,京剧大奖赛邀她去当评委,
地方文化站请她去辅导,她都乐意参加。目前,她和老伴在家安度晚年。

  刘长瑜 还有一颗红亮的心

  在《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的刘长瑜,当年只有二十岁出头,是《红灯记》中
年龄最小的一个。刘长瑜1942年出生,9 岁考入中国戏曲学校。1958年,她有幸拜
“四大名旦”荀慧生先生为师,首先学演了荀派名剧《红楼二尤》。功底扎实、聪
明机智的刘长瑜,将荀先生的唱念做打学得一丝一毫都不走样,活脱脱一个“小荀
慧生”,赢得了学校师生的好评。1959年刘长瑜毕业,1962年调入中国京剧院四团。

  在京剧院四团,刘长瑜在传统戏《宇宙锋》中扮演赵艳容,在《玉堂春》里饰
苏三,在《红娘》中扮演红娘,挂的都是头牌。不久她就成了首都京剧界的小明星。

  1964年,中国京剧院投入现代京剧《红灯记》的排练,开始李铁梅一角由“梅
派”传人、著名旦角杜近芳扮演。因杜近芳年龄偏大,扮相不像17岁的少女,于是
剧院领导决定由刘长瑜扮演这一角色。

  年仅二十岁出头的刘长瑜为了演好这一角色,她深刻体会李铁梅“穷人的孩子
早当家”的内涵,反复琢磨李铁梅这一人物的个性特征。她还深入到郊区农村一户
老大娘家里体验生活。她每天提水做饭、拾柴,品尝生活的艰辛。《红灯记》一搬
上舞台,她扮演的李铁梅就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肯定。随着《红灯记》的不断上演,
“李铁梅”就是刘长瑜的代名词了。

  《红灯记》固然让刘长瑜饮誉神州大地。但在那黑白颠倒、人性沦丧的时代,
当她看到一些老艺人、艺术家无故被批斗的情景时,开始她不理解,慢慢她变得
“成熟”起来。不久,她“激流勇退”成了一个无任何派别,言谈举止谨小慎微的
“运动”局外人。当别人都在天天“造反”时,她却悄悄地结婚了。

  1970年江青决定搞第二拨“样板戏”,让中国京剧院排演《平原作战》,并点
名让刘长瑜在剧中饰演小英。当江青得知刘长瑜已结婚并怀孕不能饰演小英时,非
常生气。

  粉碎“四人帮”后、刘长瑜又出现在京剧舞台上。她接连排演许多传统戏,如
《红楼二尤》、《红灯照》、《春草闯堂》等。1983年在全国首届戏剧“梅花奖”

  的评选中,她获此殊荣。

  1990年为纪念徽班进京100 周年,中国京剧院承担了繁重的任务。刘长瑜所在
的团赶排新编历史剧《玉树后庭花》。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条件差,在刘长瑜的
主持下,她和剧组人员一起拧成一股绳,不论刮风下雨,不分白天黑夜,投入紧张
的排练,直到演出获得成功。

  1994年刘长瑜又参与中国京剧院筹建青年团的工作,并出任名誉团长。她将自
己的舞台经验传给了青年演员们。目前,刘长瑜出任中国京剧院第一副院长,主管
全院的业务工作。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她有生之年,为了振兴中国京剧事业,她
愿贡献自己的一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