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前呼后拥把家还 (Next)
(2)回首青春 (Done)
(3)母亲节
(4)款待大饭袋子
(5)又见包子
(6)华屋与老屋
(7)春满故乡
(8)八十把梳子和黑社会大佬
(9)如厕那点事 (Done)
(10)子弹头乌龙记
(11)那个永远叫我妹妹的人 (Done)
(12)机场永远的思念(Withdrawn)
=======================================================
(9) 如厕那点事
最近写了不少形而上、精神文明的东西,觉得完全有理由写写下三路换换口味了。
我是在大城市长大的,从小生活条件相对还不错。饶是如此,这如厕的事情还是如恶梦般困扰过我幼小的心灵。
记得那时一下课,厕所就人满为患。一个个小格子里面是简陋的蹲坑,外面是唧唧喳喳等待的孩子们。俺不知是啥个心理障碍,在那样的情况下,怎么都无法自如的。有时候不得不像给小baby把尿那样自己给自己“嘘嘘”,可是……还是不放水啊。不得不灰溜溜出来,等上课的预备铃响了,孩子们做鸟兽散了,我再匆匆忙忙冲进去。结果就是常常迟到挨批,唉,有苦说不出啊。
长大了,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但却常常出现在梦里:嘈杂的人声、看不清脸的人头攒动,急得我啊……当然,那童年的困扰再现倒是好事,至少不会还老返童而画地图。
我出门时,就会神经质地不断喝水。不论走在大街上、公园里,还是坐在电影院、餐馆里,我永远都抱着一个水瓶子,当然找厕所也成了例行任务。
记得国内曾经把治理厕所和精神文明紧紧挂钩,这些年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在大城市,很多机场、高级旅馆、高档餐馆的厕所完全“与国际接轨”了;公园、商店的嘛,虽然还常常不用看路标而循其味而入,但基本也算干净吧;即使街边或高速休息站的公厕,也至少没有黄金万两的情形了。
这次回去有一天逛街时,在一家商场的卫生间看到一些有趣的涂鸦。虽然是下三路的地界,女人们倒都是上三路的思考。有的非常激扬,比如:“天生我才必有用!某某(应该是作者自己的名字):你一定要努力啊!!!”我一想:好家伙,尿尿的时候都这么有理想,不简单啊!还有几条应该是打工妹写的,比如:“打工的日子真无聊啊!” “好想家啊。” “某某(应该是个哥哥的名字),你现在好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这些稚拙的笔迹和简单的倾诉,看了让人挺心酸的。
有一段对话很有趣。一个妹妹说:“酸奶面膜真是超好用啊!”下面一个问:“真的吗?什么牌子的?”第三个急吼吼地说:“我也想知道!”第四个发怒了:“为什么还不回答?!到底是买的还是做的?!是什么牌子的?!” 哈哈,这话说了一半,的确让人挺闹心的。
最搞笑的是在南京,慕名去一家挺不错的酒楼吃麻辣小龙虾,洗手间黑白分明的装饰,看着挺有品位的。可是……墙上却镶了这么一个雷人的大牌牌!
俺实在是太好奇了,忍不住掏出相机WS一把,给牌牌来了个特写。
出了店门,悄悄秀给老哥看,他也笑得东倒西歪。据深谙国情的老哥说,大概是那下水道没有处理“软黄金”的功能。如果是那样,尿尿又如何呢?难道因为是液体就可以忽略了?哎呀,这下水道和上水道不会有什么关联吧?这一联想,俺刚下肚的小龙虾也暗暗翻腾起来了。
如厕那点事,有时候还不是那么简单呢。搞得不好,“后果很严重” 啊!
(June 9,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