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的颂歌:重看电影《斯巴达克》

尊严的颂歌:重看电影《斯巴达克》

廖康


第一次看电影《斯巴达克》Spartacus大概是1979年初,在北京第一外语学院的小礼堂。他们是以练英语听力为名而播放的,我是因为有朋友才混进去的。当然,大家都心照不宣,想在这部以三个S (sexy, sensational, spectacular)著称的好莱坞大片中开开洋荤。然而,真正让我大开眼界的,却是美国这样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居然如此歌颂一个反抗罗马帝国统治的奴隶!多年的政治宣传在观看这部古装片时崩溃了。虽然电影和我读过的乔万8226;尼奥里写的同名小说不尽相同,情节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我还是深被那故事打动,深为其场面激动,深为其表演感动。二十八年过去了,我也经历了人世沧桑,见识了风云动荡,体验了生活磨难。锐气消减,犬儒积厚,重看《斯巴达克》,还会为之兴奋吗?与人生相比,艺术果真不朽!这部六零年的老电影居然再次让我热血沸腾,怦然心动。

第一次让我激动的镜头是女奴Varinia被送到斯巴达克的牢房,作为给角斗士奋勇训练的奖赏。这是斯巴达克第一次接近女性,而且是一个貌若天仙的年轻女郎。但当他发现角斗士学校的校长和奴隶主正在地牢的天窗上观看时,他愤怒地喊道:“我不是野兽!”为此,他失去了作男人的机会,却赢得了作人的尊严和那女奴的爱慕。也正是在他心爱的女人被卖掉,还受到角斗士教官的讥笑时,斯巴达克怒气冲天,愤而掐死了教官,遂爆发了起义。这可不仅是为红颜而怒,更是因尊严受辱而怒。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也有人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奴隶主以死来威胁敢于反抗的奴隶时,狞笑着问道:“还有什么比死更可怕的吗?”斯巴达克回答:“有,人格受辱比死更可怕。”尊严——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性,它在自由之上,因为野兽也可能有自由;而人,即使在身陷囹圄时,若能保持尊严,仍不失为人。

另一个人,罗马帝国权倾一时的将军克拉苏Crassus新近获得的俊秀侍童Antoninus,则静悄悄地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在伺候克拉苏洗澡时,这厚颜无耻的将军用类比来表明他的双性取向:“有人喜欢牡蛎,有人喜欢蜗牛,这纯属口味,非关道德,对吧?……牡蛎和蜗牛,我都喜欢。”当年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时,根本没有听懂这一段。Antoninus当过家庭教师,能文善唱,他当然明白克拉苏的口味是什么。不等克拉苏得逞,就溜了,并投奔了起义军。他宁可在艰难困苦和殊死搏斗中作人,也不愿在奢华的官邸中当供人玩乐的娈童。被捕后,他与斯巴达克被迫决斗,面临或者失败而死于对方剑下,或者胜利而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选择。后一种死要慢得多,痛苦得多。克拉苏本想让这两个敢于反抗他的人互相残杀,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胜利,但他失败了。两位起义者都想让对方痛快地死去,自己来承受折磨,因而奋力搏杀,让对方死得有尊严。

这些奴隶作人的尊严不仅表现在面对强敌之时,也表现在俘虏贵族和遭逢无赖之日。最初,起义军抓获罗马贵族老爷后,也逼他们决斗,以此取乐。斯巴达克制止了这种野蛮行为,告诉兄弟们,他们之所以起义,就是因为不能容忍这种侮辱人格的生活。“我再也不要看到人与人角斗,供他人娱乐。我们不能沦落为罗马人!”这话说得掷地有声,是对罗马的所谓文明最简洁、最有力的批评。从那一刻起,这些奴隶就在精神上超越了那些贵族老爷。斯巴达克试图带领起义军渡海,逃离罗马,去希腊寻求自由。他已经向海盗交付了定金,但海盗因克拉苏的收买,事到临头,不肯为起义军提供船只。海盗的使者“好心”提出可以为斯巴达克和其怀孕的夫人及少数首领提供船只,渡海到亚洲,享受“国王般的生活”。斯巴达克既没有受到诱惑,也没有大发雷霆,只是轻蔑让他“滚出去”。他那不容置疑的回答所表现的高贵尊严应当让许多后来的领袖惭愧。

影片最感人之处是在起义军被击败后,斯巴达克和许多战友被俘虏了,克拉苏要找到斯巴达克,宣布谁指出斯巴达克,谁就可以免于一死,否则他们都将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为了让战友们免于这种残酷的死法,斯巴达克毅然站起。与此同时,他的战友们纷纷站起,口中高呼:“我是斯巴达克!”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情至于此,自制不能,一滴英雄泪淌出斯巴达克眼眶。这一镜头,当年就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次重看,再次让我泪流满面。我不知道天下有几个人看到这段能够无动于衷?这些勇士,虽然在军事上输给了强大的敌人,但在作人的尊严上,他们是胜利者,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克拉苏。

勇士们有尊严,女奴也不让须眉。她身为奴隶,无可奈何,但在她不动声色的逆来顺受中,看得出,她的精神高高在上,不可触动。斯巴达克不肯在色目睽睽下触动她的肉体,反而触动了她的精神,使她对斯巴达克另眼相看。逃出奴役后,他们重逢并结婚了,那是超越世俗 “清白”的崇高结合。对此,已经是起义军统帅的斯巴达克当然更值得称道。当女奴被俘,虏到克拉苏的官邸,享受香汤沐浴,美酒佳肴时,她的举止就更值得称道了。我再次看到,她的精神高高在上,不可触动。她看出克拉苏惧怕斯巴达克,虽然打败了起义军,却没有征服起义者,遂企图凭借占有斯巴达克心爱的女人来获得精神上的胜利。女奴不仅不让克拉苏得逞,而且直言道出他的企图,让他恼羞成怒,进一步在精神上击败了克拉苏。

电影是艺术,不是历史。其实,历史从来就是帝王将相和史学家的历史,而非绝对真实的历史。艺术从来不宣称自身是历史的真实,而追求艺术的真实,即在艺术作品之内合情合理、可信可解。《斯巴达克》虽然没有《特洛伊》那么精彩的战阵和武打,虽然没有《指环王》那么壮观的场面和特技,但这部影片以其故事、表演和音乐取胜。它所表现的作人的尊严和对自由的向往,胜过当今许多有娱乐、乏意义的大片,让我感到自《勇士之心》Brave Heart以后久违的激动。

2007年9月27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