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发师的人生
木愉
如果你碰巧到了我所居住的大学城,到校园里转转,在其黄金地段上会发现一个理发店,它不起眼,却也特别。其玻璃窗上贴着韩文、中文和英文标志。中文的标志乃是毛笔书写的“美发”两字,这两字的作者不是谁,正是我。
理发店是一个韩国女人开的,她是唯一的老板,也是唯一的员工。多年前的一个星期天,我们一家在一处冰激凌店门口遇到了她,她手里拿着一杯冰激凌,刚把一勺送进嘴里,看到我们,赶快紧紧抿了几口,笑着跟我们打了招呼,说:“这家店的冰激凌真好吃,也不冤枉我从家里走了老远来。”她很善于打开生面,其实她跟我们素昧平生。套了几句近乎,她递给我们一张名片。她叫杨,是理发师,在家里开着理发店。从此,我们就认识了她,也成为了她的顾客。多少年过去了,她的理发店已经从家里开到了街上,我的头在她的手里怕也经历了百次除旧布新了吧。
每次到了她那里理发,就要在理发剪细密的突突突的伴奏中,跟她一句长一句短地聊天。她早年跟丈夫到了这个大学城,丈夫回到韩国,她却在这里陪一双儿女读书。岁月推移,她跟丈夫终于离异了,自食其力地过着自己当家作主的日子。其实,即使还有夫妻名分的时候,那丈夫也从来不寄钱给她的。全家的生计就靠她一剪一剪地开拓维系。杨从来是笑意盈盈的,不料她还承受着这种生活的苦难。有一次,她把少妇时候的照片给我们看,我眼前霎时一亮。那是张黑白照片,男孩女娃一边一个,身着裙装的她修长而美丽,就像韩剧中的某个明星。当初灿烂的她,肯定没有预见到不久的未来,自己一生的托付会落空。“他比我矮”。当我们对照片中的她赞叹的时候,她得意地宣告。提起他,她不由多说了两句,说他不好,并以点及面,说韩国男人不好。这倒让我记起了两则关于韩国男人的故事。
一则是一个韩国小提琴家告诉我的。他是男的,却也抨击了韩国男人在家里作威作福的传统。他父亲过世后,她母亲开始过着自己的日子,习字作画,复苏自我。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猛地发现,她母亲原来还是个艺术家。我们到他家作客的时候,在他的厅堂里挂着的一个汉字书法横幅,就是他母亲的作品。另一则是我们认识的一对韩国夫妇,男女都是心理医生,男的温文尔雅,英俊得直追裴勇俊。在人面前,对他的女人呵护有加。不料有一天,他的女人却从旅馆里打电话来找我太太,说她被男的赶出来了。还说她的男人在人面前的作态都是假的,其实一直在家里对她虐待。韩国男人作为一个群体,究竟如何,我是不知道的,也不敢姑妄评之。那是人家的家务事。
提起男人这个话题,杨话锋一转,连说还是中国男人好。家里做家务,外面还赚钱,还一心听从妻子的节制调度。我心来暗想,中国男人哪里都是她所想像的那样,打骂老婆,好逸恶劳的也比比皆是。我当然也不说破,就怕扫了她的兴。她说得兴起,当下就要我介绍一个中国男人。我把我的社会关系一清点,却没有一个合适的,不是年龄,就是财力。到了如今,这份嘱托还是难以遵从。杨其实并不着急把自己嫁了,她仍然乐呵呵地过她的日子。每次,一到她的理发店,如果有旁人在,她就要张扬地笑道:“我的中国男朋友来了。”然后,小声对我说:“如果你太太在,我就不敢说了。”有次,到她那里,恰好一个白人男子也在那里,她又大大咧咧地说:“哈哈,我的中国男朋友来了。”那个男人就笑着问道:“我也是你的男朋友,你究竟有多少男朋友啊?”我马上插话道:“她有一百万个。”杨的笑声一时更为嘹亮,在墙壁和天花板间回荡。
当了她的忠实顾客好多年,她早把我们当成了朋友。朋友间的交往当然就超出了理发和被理发之间。一次,她为我太太过生日,请我们到她家吃饭,光是牛排就烤了一大盆,好像有一个班的士兵到她家吃饭一样。还有一次,她知道我们要回国,就坚持要开车送我们到机场,推都推不脱。我们人多,行李多,她的车装不下,我就要她坐着我们的面包车一同到机场,然后让她把车开回来,停在我们的车库里。回到中国去游了上海和杭州后,我们回到了家乡,送往迎来,快活度假。这时候,却接到朋友从美国打来的电话,说我们的车库大开,车却堵在了邻居的车库门口。人家出不了门,就叫拖车公司把我们的车拖走了。我思考了半天,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打电话找到杨,她一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原来,她把车开回来,先停在她住的地方好几天,然后才在一个晚上,和她女儿一道,把车开到我们家里来。她来过我们家,还上过我们楼,照理该明白我们是楼房。但她一时糊涂了,居然把我们邻居的平房当成了我们家。在人家车库门口,把遥控器揿了半天,几近压破,就是开不了人家的车库门,我们的门却在她们的视线之外,像夜来香悄悄开放了。她女儿还问她:“是这家吗?”她还肯定地说:“是。”她还以为是遥控器没有电池了,就把车停在那里,为这个忙划了句号。人间发生的怪事真多,这该算一桩吧。
杨是个倒霉的妻子,却是个走运的母亲。她的一双儿女不用她的悉心栽培,却成长茁壮。读了一流大学不说,还享受了丰厚的奖学金。杨的命运正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