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德国军校:中国海军军官在德军护卫舰上实习(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09年11月        中国青年报

口述:刘永葆 整理:刘迎军 袁永华

我是海军工程大学动力工程系一名副教授,2003年1月,我被派遣到德国海军技术学校舰船机电技术专业学习,2004年年底回国。

德国海军技术学校始建于1992年,由原来的德国海军8所院校和训练中心兼并而成,是目前德国海军最大和最先进的军校。它属于任职培训院校,倡导“人,技术,系统,我们实现三者的连接与融合”的办学理念。学校承担德国海军普通士兵、士官、高级士官以及所有技术军官的任职培训任务,每年开设有139种不同的培训班,每年在该校的参训人员大约有4000人,学制从几天到21个月不等。

读军校需先入伍

在德国,选择成为一名军官,首先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文理高中毕业;其二,入伍后经过15个月的军事职业训练。也就是说,德国军校的生源不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录取。在我国高中毕业直接报考军校被录取的称为“地方生”,从部队考取军校的称为“部队生”。在德国,成为一名军官,必须是“部队生”。

这15个月的军事职业训练包括轻武器射击、航海、野营训练、作战指挥及带有海军战术背景的体能训练等方面的单兵基础军事训练。其中,最初3个月在新兵训练营进行新兵入伍集训,以培养学员良好的军人素养;然后进入初级指挥院校进行9个月的军官职业训练和3个月的部队实习,使其具备初级指挥军官的基础常识和体能素质。同时,领导理论和应用、历史、法律、哲学等领导艺术培养课程也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在德国,高中毕业生可以任意选择就读一所地方大学。军校入学也不考数理化,而只考察作为一名未来的军官,你的反应能力和思维是否敏捷,对人文素养、个人气质等方面进行测试。

在军校里,成长为一名海军少尉的专业培训“线路图”为:学历教育的第一站为联邦国防军大学毕业,然后到舰队担任实习军官,到军官学校进行军官基础培训,到作战学校学习海空作战,到后勤学校学习后勤保障基础,再到技术学校学习舰船技术、装备网络系统等专业知识。

其中,地方大学可读5年至10年后毕业,军校必须3年零6个月完成学业,其中平均淘汰率达36%,动力工程和电气工程专业的淘汰率更是高达50%,被称为“进门容易出门难”。完成学业后,最少需要履行在部队服役12年的合同。

教员实行聘任制

德国海军技术学校教员全部采取聘任制,确保“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渠道实现良性循环。学校在引进教员时,都是从部队挑选军事业务能力“最强的军官”担任军事教员。对于担任任职教育的教员,则必须是熟知部队装备的技术骨干,直接从部队选拔到学校,以保证部队新装备、新训法和新战法能及时进入教学。比如,那些在舰艇上工作非常优秀的军官才能够被调往德国海军院校任教,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课如发动机操作等基本上都由有着丰富舰艇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士官担任教员。同时,德国海军技术学校基础理论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和实施方式与地方大学完全相同。这部分教员均是通过德国国防部从地方聘请高水平的教授、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担任。

在此基础上,德国海军技术学校还经常性地让教员“走出去”,了解和学习新装备知识。该学校还利用在北约内部实行的交换军官制度,派遣大量教员和军官到北约各国军队中进行两年左右的任职或培训,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教员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换代。

上课可随时与教员辩论

德国海军技术学校教学宽松自由,注重学员的参与和互动。一次考试,我的一道题目被教员判答案错误,我在课堂上与教员进行辩论。教员随后把我带到实验室,组装元件后试验,证明答案正确。教员当场向我道歉,表示“出考题不严谨”。

教员在课堂上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解惑,授课时间很短,上课时学员可以随时打断授课,当堂提问和发表评论;教员在授课中多采用小组作业、专题报告、交互式教学软件、参观见学、角色扮演等方式。同时,学校也很重视学员的个性培养,几乎每一门课都有让学员走上讲台表现自我的内容和机会,有些课程甚至将其表现记入考试成绩,因此学员非常重视这种展示自我的机会,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

留学期间,考试非常频繁,5门主课考了24次考试。每次考试对我的要求与德国同学一样,唯一的例外是学校因为我写字慢,破例延长15分钟答卷。

新型装备首先列装军校

德国海军技术学校现役新老装备随处可见,新型武器装备配备部队时,也同时装备到学校,使院校的培训接近于实战状态。少数新装备即使未配发,也有相应的训练模拟仿真设备,使教学内容接近实际、形象直观,任职教育所需的教学设施、武器和武器系统基本上都与舰上的实际情况一致。

由于新装备更新速度较快,学校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员每次上课前,把每堂课需要讲解的内容打印给学员,每次近20页。有的教员甚至不发教材,结合自身在舰艇工作的经历,讲解积累的经验,学员边听边记录边整理。

在世界最先进的护卫舰实习

德国海军4艘萨克森级导弹护卫舰分别由4个造船厂建造。首舰“萨克森”号(舷号F129)由布洛姆·福斯造船厂1998年3月动工建造。    图片:德国布洛姆·福斯股份有限公司(Blohm + Voss GmbH Photo)


在德国海军技术学校留学期间,我从当地媒体上获知世界上最先进的“萨克森号”护卫舰已下水试航。恰有一天,海军分舰队司令来校视察,得知我作为一名中国学员到德国海军技术院校学习,特意邀请我一起共进早餐。当分舰队司令问我学习期间有什么要求时,我提出能否到“萨克森号”护卫舰参观,能否参加海上演习。分舰队司令当场答应可以参加海上演习,对参观护卫舰的请求略为停顿了一下,他告诉我,由于护卫舰刚下水,正在调试,等联系后再答复我。

一个星期后,一名上尉找到我,转告了分舰队司令的答复,下星期五可以参观新型护卫舰。盼望已久的愿望终得实现,原本短暂的参观,经过我申请后,舰上同意延长为两天,变成了实习。其间,我主要在机电部门了解机电装备,同时兼顾作战系统。“萨克森号”护卫舰排水量5600吨,作战控制全部为数字化。德国同学告诉我,我是近距离接触世界最先进的护卫舰的第一位外国人。

参与多国联合海上演习

不久后,一次分舰队组织海上对抗演习,我被任命为编队装备保障专家组成员,参加驱逐舰和扫雷舰与潜艇对抗,全过程参与演习计划的制订和海上演习。

第一次对抗在德国的海域进行,随后驶入丹麦和瑞典两个国家的海域。其间,在丹麦停泊一个星期。在演习期间,德国舰艇对抗演习到丹麦和瑞典,两国海军舰艇随即在海上直接参加对抗,联合演习执行指令“轻车熟路”,从编队的指挥到各个情节的处置,不仅火药味浓,而且配合默契。

联合演习期间,多国联合演习非常务实。舰艇停靠丹麦码头后,没有迎接德国舰艇编队的人员,只有一名军官登舰后,对演习的过程进行了讨论。

同时,我发现,在演习时穿的防火衣为旧军装,经了解,这是一名退役舰员留下的。原来,他们的军装不被列为个人物品,只要退役,所有军装全部收回。

海军上校的荣誉

学习期间,我突然收到一封请帖,邀请我参加分舰队司令官的退休仪式,教员和同学十分羡慕我,称只有贵宾才会被邀请。

退休仪式让我感慨万分,政府官员、波兰驻德国的海军少将武官、军属、新闻记者等100多人齐聚一堂。仪式中,海军舰队司令主持,列举他取得的功勋,感谢他为海军作出的贡献。

告别仪式中,9名中校划船,船沿着分舰队司令官曾管辖的舰艇前行,舰艇全部实行挂满旗的最高礼仪,舰员列队,接受分舰队司令的最后一次检阅。

分舰队司令称我是中国的友好使者,从我身上,他看到了中国军人的优秀,他还送给我一本他撰写的著作《国际海洋军事法》。

学历不等于能力

在我的27名同班同学中,有24名德国学员,他们的学历有博士有硕士。在德国海军,学历与胜任工作的能力相互分开,不系统学习舰艇专业,不能到舰艇上任职。他们认为学历不等于能力,经历为任职的硬件。因此,德国每名海军军官都有到舰艇任职的经历。

在这里,学员只要表现优秀,每获得一次嘉奖可休息一天。留学结束时,我以全班第四名的成绩毕业,系主任非常惊讶和自豪,我也是当年同期外国毕业学员中的第一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