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拳头产品 5
—————————————————————————————————————
四通故事(63)广而告之
打字机四功臣,左起,前排:谌受于、沈维公;后排:王缉志、段永基。
过去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对了,现代的经商的理念是好产品也要广而告之、大做广告。四通在市场上有许多观念在当时的中国引领潮流、开风气之先。其中之一,就是广告观念。
那时候一般企业还没有广告意识,很少做广告,许多企业一年的广告费支出,少得可怜,甚至是零。四通1986年在广告上砸了100万元,1987年300万元,1988年增加到500万元。在当时,少有的大手笔。
按照电话簿上提供的信息,给中央各部委、大企业、大专院校、各级政府的办公厅写信、打电话,初级阶段啦。现在有读者网上跟贴说:“你们把广告做到政府文件上,牛!”
更牛的是,把四通的广告做上了《人民日报》!不是小小的豆腐块,是通栏、三分之一版面。考虑到当时的报纸一共只有八版,而且常常只有四通一家的广告,可见其震撼力。画面是一位秀发飘飘的女打字员,甜美地回眸一笑,不是看到了白马王子,而是看到了四通打字机。原来的广告词很朴实:“四通使她露出轻松愉快的微笑”。后来改得酸了一点:“输入千言万语,打出一片深情。”记得还用过“打遍天下无敌手”,杀气太重,口气太狂,我看到以后就叫停了。
承接四通广告的,是一家合资的广告公司,名字叫得很大:“国际广告公司”,其实很小。我去过他们公司,在一个四合院的平房里,只见到过三、五个人。和我们联系业务的,是一位叫于斌的年轻人。他常来四通,和公司的上上下下都混得很熟。大家叫他“鱼片儿”。小于那次请我去他們的公司,是为了审核为四通做广告的“毛豆”(model):一个不知名的文艺单位的演员,圆圆的娃娃脸,清纯甜美的樣子有点像邓丽君,正是漂亮可爱的办公室打字员的模样。我瞅了一眼就同意了。据小于说:他们给小姑娘付了200元的“毛豆”费,在当时,算是不少了。
本来他们打算在一般的报纸上做广告。我说不行,一定要上《人民日报》。他们说有困难,我说:那你们去克服。“鱼片儿”还真能公关,最后把《人民日报》攻下来了。开价是每次5千元;包月,隔天做一次,7万元。和现在的行情比,太便宜啦,但在当时,却是天价。你想,做一次广告,就是半个“万元户”啊!我眼睛不眨就同意了,签了一年的合同。
小姑娘在《人民日报》上甜美的回眸一笑,迷倒了许多大男人,其中就有电子部计算机总局的局长李晔,他也是我们清华校友。在一次会议上,他赞叹说:“你看人家四通做的广告,头发那么一飘!”一边模仿“毛豆”的动作,甩了一下脑袋,还用手比划了一下秀发的飘逸,引起了一片笑声。
为什么一定要上《人民日报》?因为这是官家第一报,登上了《人民日报》,等于是四通的产品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推荐。那时候的人信这个,包括李鹏同志,都是根据《人民日报》上的说法来判断是非的。
我们还推出了公司的形象广告,也是小于他们公司的创意:天崩地裂,东方大地一位巨人崛起,手中捧着一块石头,巨人把石头推向画面,石头爆炸了,金光四射,化成了四通的标记和电子打字机……
当年,CCTV不像现在这么牛,还没有多少人找他们做广告。四通的视频广告很容易就上了CCTV,被安排在每天晚上八点新闻联播节目开始前的黄金时段。30秒钟,隔天一次,和《人民日报》的广告时间错开。我们还和电影放映公司签了合同,在正片上映之前,要先播放半分钟的四通石头爆炸的形象广告。这500万,花得不冤枉吧?
在IT行业的报刊上,四通的广告更是铺天盖地,不是一整版,而是一连好几个整版。四通后来有九个专业公司,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广告。当时业内比较权威的,是《计算机世界》,记得是周报,是由电子部科技情报所(当时叫“计算机与信息发展研究中心”)和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合作出版的,因为有IDG国际传媒的资讯优势,其信息全面、迅捷、准确,是当时中国IT领域的第一大媒体。当年的四通,是他们的第一大客户。
在他们面前,我们是上帝。和四通往来密切的,电子部发展中心的是周慕昌和狄宗楷;IDG的是许世敏和熊小鸽。因为广告而结下的缘分,给我们后来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重要的机会。广告的间接收益,远远大于直接收益。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