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往事(14)防空洞与自建房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古到今,游荡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京城往事(14)防空洞与自建房

 

大概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于国际形势的需要,城里的人防工程全面铺开,胡同里四合院都开挖防空洞。街道办事处以及下属的居委会还举行过紧急演习,听到吹哨声大人小孩儿全都跑出家门,躲入已建好或正在建的防空洞内,人人屏住呼吸,默不作声,直到演习解除的哨音响起。

 

其实各处的防空洞的规格和规模有很大的差异。大杂院里的只能算是个简易的地窖,因为人力虽不缺但财力有限,大都是在院子中央挖开一个洞口,用红砖和水泥砂子灰砌墙,内部面积不大,而且只有一个出入口,并不和其他院子里的防空洞相连通,出口用水泥砌成一个四框平台,上面盖几块水泥预制板。里面也没有照明等设施,好一点的会有通风口,有一年下大雨,院内积水,为防雨水入屋,众人掀开防空洞的盖板,让积水流入以泄洪。建在大的单位如机关学校内的防空洞规模和档次则要好的多。石竹苑上中学的校园里有个足球场,在足球场四周都有通风口,出口在场子边上,平时用水泥板盖着。学生们都被警告过,不经校领导允许不得进入。

 

男孩子的好奇心是难以禁止的,终于有一天在放学后,石竹苑和几个同学商议要躲在防空洞里抽烟,先搬开水泥板,钻进去才发现往下走的楼梯很长,似乎很深,几个同学都不肯往下走,只有石竹苑和另一个同学要去看看,没有跟下去的同学负责把洞口盖好,回复原状,石竹苑和同学两个人手里拿着烟头照亮往下走,似乎有两三层楼的深度,之后踩到了平地,是水泥地面,转过一个弯道,竟见到墙壁上亮着灯,虽然不算亮却能看清眼前的景物,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洞内很宽敞,地面也平坦,可以迈开大步,放心的走,沿途有几个岔道,墙上有标记和指示,不怕迷路,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也许没那么长,两个人谁都没手表。总之,好奇心得到满足了,就想离开这里,找出口,按照路标指示,向上走,直到一扇铁门前,用力推开,眼前一亮,来到一栋楼房的后门,转出来就是车来人往的大街了。

 

西单路口,在西单体育场后面的胡同里曾有一家由人防工程改造的地下旅馆。里面的房间空间都不算小,房间内的高度和普通的楼房房间相差无几,不会感觉压抑。而且价钱便宜,有排风设备,空气也不算坏,夏天很凉爽。

 

再说这自建房,当时的住房除了单位拥有的房产,其余都是由房管局管理的。房管局设有修缮队,负责维护,翻建,一切材料和费用都是财政拨款。但是住房紧张的问题非常突出,人均不足五平米的困难户很多。有的人家几代同堂,儿女大了还不能分房睡,没有各自的空间,甚至结婚都成问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来在大院里自行搭建,先是简陋的小厨房,从街上捡回来房管局修房用的,和从旧房拆下来的砖头,加上油毡,石棉瓦,木料等。在自家屋前接出来一个低矮的小窝棚,用来放炉灶,炊具,或是煤和大白菜等杂物,把在炒菜做饭占用的空间从室内挪到外面。但是很快,小厨房开始升级,先加个门,再加个窗,然后推倒重建,占地扩大,高度提升,用料也讲究。利用周末或是节假日,请几个亲戚朋友和同事帮忙,和泥砌墙,上梁盖顶,找个木工做门窗,装玻璃。内部墙上抹泥刷白,糊棚贴顶,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婚房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还有门口少不了的红喜字。

 

因为自建房,四合院的内部格局完全破坏掉了,游廊,砖漫地和石榴树不见了,宽敞的院子曾经是小孩子的活动空间,大人们乘凉,晾晒衣服和被子的地方。随着自建房的逐步扩大,只剩下窄窄的过道,更糟糕的是自行车要放在院子里,过道就更显得拥挤。石竹苑有很多次被靠墙放着的自行车的脚蹬子或支架刮破了腿。同院的住户因为盖房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是很多的,原来公用的空地被一家一户挤占侵蚀,没占到或是占少了的住户自然不满,再加上建房施工占路影响通行,用水用电的费用核算,口角甚至动武的事情在很多的大杂院里都有发生过,街道居委会和派出所为此而做的调解工作无法计量。

 

各家自建的规格档次不一,和主体建筑的不协调使得大部分院落变得十分丑陋,粗鄙不堪。孩子们的活动空间被占用,再也不能在雨天里把自制的纸船放进院子中的积水中,站在回廊或是屋内的玻璃窗前看着小船儿在风雨中漂游。曾经清静幽雅的四合院,盆栽的各种花草,海棠树,石榴树,玉兰,迎春花,在不经意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最基本的生活空间的需要挤掉了精神世界的天地。石榴树也要让位给睡觉的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