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博士,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顾问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中国专家委员会专家。
在他的身上,有许多“第一”,恢复高考第一批大学生,“文革”后第一批进国家部委工作,第一批出国读MBA的留学生,第一批进入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工作的留学生,第一位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华裔外交官,还是较早回国创业和在大学任教的海归……
——导师谈导师——
导师陪伴冒险之旅
王辉耀常说,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才逐步明了自己想要的和能做的到底是什么的,在年轻的时候更是如此。
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外经贸部的大学生,那时候王辉耀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两年后,他却选择了自费出国留学。因为他意识到,中国需要一大批通晓国际商贸经济和企业文化的通才。那个时候申请出国,手续繁杂,限制多多。外经贸部的一位局长虽然舍不得放走这颗好苗子,但仍然爽快地签字同意王辉耀出国读书。而对于这位老领导,王辉耀除了感激,更将他视为自己职场之路上的导师,因为“这位导师能从人才发展角度为人才着想,对我以后积极投身于人才开发事业有很大的影响。”
1984年,王辉耀进入了加拿大温莎大学,成为该校有史以来第一位就读MBA的中国大陆留学生。在这里,他再次幸运地遇到了一位领路人——MBA商学院的院长。在这位导师的推荐与带领下,王辉耀的人脉资源迅速丰富起来,他得以顺利进入了北美商界这个对华人来说还很陌生的圈子。之后他先入跨国公司,后当外交官,再下海经商,回国创业,都是以此为起点。导师的提携为天生喜欢挑战和冒险的他,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如今,尽管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职场导师,王辉耀却谦虚地说自己仍然需要导师,因为人生、职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学习与体会,也需要各具特点的导师。尤其是自己天生喜欢探索与开拓新的领域、新的行业,有了导师对新理念、新知识的传授,以及新人脉建立的支持,自己每次都会站上一个新的起点。
——导师谈徒弟——
导师与最佳路径
回国创业后,王辉耀一直致力于为国家联络、凝聚高端人才,并指导过很多留学生的成长,他说:“从自己的经历我就亲身感受到,导师在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不是全能的,完全依靠一己之力往往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还极有可能走弯路,导师能够帮助你找到人生和职业的最佳路径,当然有好的导师本身也是一条最佳路径。”
所谓“最佳路径”,王辉耀强调,这不是捷径,不要想着偷懒,更不能想着一步登天。在指导职场人的过程中,除了直接推荐、介绍机会,王辉耀更注重的是思维方式上的引导,即帮助对方认识自己的优劣势,明了自己的目标,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保证发展的质量,这才是事倍功半的“最佳路径”。当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尊重导师,有人生优化意识,有强烈改变愿望,并有较好发展基础的人,在导师的点拨下才能成长得更快。
在选择导师的时候,王辉耀提供了两点建议。第一,导师应该是对改变自己的观念有帮助的人。第二,导师应该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即双方专业领域相近、兴趣爱好相似,想做的事情和想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