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一顿不吃饿得慌。
一般而言,一日三餐的水平与美食的期望值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大多数时候也就是凑合着混个肚儿圆而已。偶尔有吃高兴地时候,至于吃痛快了、吃兴奋了、吃稀罕了的时候并不多见,如果能达到吃得酣畅淋漓、动了感情的程度,那就是一种极致的境界。 何谓美食呢?姑且将可口的食物称为美食,但可口的具体的标准却不是一下能说清楚的。
首先,美食是个动态的概念,和稀缺程度紧密相关。往远古说,先人们漫山遍野拼死拼活地追野兽,或爬高下低地摘野果,但凡是能吃的,大概都能归入美食之列。就我个人而言,食欲最旺盛的是少年时代,正处中国物质匮乏时期,除限量供应的一点主食外,很少能吃到肉类副食,美食的标准简单明确,最想吃的有四样:油炸花生米、卤牛肉、松花蛋、广式香肠;一年里逢年过节,大概有三、四次机会能稍微满足一下,那种渴望之强烈、感觉之 美妙的幸福时光至今记忆尤深。后来下乡当知青,每天干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日三餐单一的苞谷面发糕,没有油水蔬菜,一个月吃上一次白面拉条子拌油泼辣子面,那就是顶到天上的美食了;那时最渴望的是大块的四指膘厚的红烧肥猪肉。再后来,市场繁荣了,原先渴盼的美食随手可得,鱿鱼海参也成了内陆城市的寻常之物,传说中的珍品-鱼翅燕窝鲍鱼河豚等、乃至世界名吃-法国鹅肝日本生鱼片俄罗斯鱼子酱等也逐一品尝之后,便没了悬念,食欲也随之降低。不少休息日,一家人兴冲冲地上街,想找个好餐馆美美吃一顿,往往乘兴而出,败兴而归。问题似乎不在餐馆做得不好,而是口味愈来愈挑剔了,美食的概念愈来愈模糊了。
其次,美食有很强的地域性,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对美食的理解差异很大,而对各自家乡食品的偏爱则是共同的。比如我偏爱新疆小吃,尤其移居海外后,原先司空见惯的食品变得稀罕起来,相隔愈久,思念愈深,渴望愈切。常常梦回故乡,坐在维族人的烤肉炉旁,悠闲地品尝在炭火上烤的吱吱冒油的羊肉串、浸过羊油烤的焦脆的馕、再来一大杯浓郁的生啤酒;还有热腾腾的抓饭,过油肉拌面、肉丁皮牙子馅的烤包子、清炖手抓羊肉、柴窝铺的大盘鸡、回族人的汤饭、油塔子、红油杂烩汤、、、唉!人大概都有脆弱的时候,家乡的小吃啊,在海外吃不着,有时只是想一想,就能动了感情、流下口水来。在美国这么多年,很多时候午饭需要在路边小店打发,我那愚顽不化的胃口始终没能培养出和美式快餐的感情来,无论汉堡、肯塔基、热狗、皮扎、塔沟等等,尽管很努力的吃,大口的吃,也只是凑合着填饱肚子而已,丝毫没有美味的感觉。
再次,品美食要有适宜的氛围,同样的美食,一个人吃和亲友们一起品尝感觉大不相同。闲暇时分,约上几个趣味相投的朋友,聚在一起,点几样好菜,吆五喝六地喝上两盅,其乐犹甚。有时出差在外,偶然遇见老朋友或熟人,择一僻静小馆,边吃边聊,那份愉悦单凭一个吃字不可囊括也。所谓有福同享,其乐融融;美食香在嘴里,亲情友情润在心里,双管齐下的享受。
万事吃为先,吃好、吃舒服、吃痛快的欲望总是存在的。在各种食品琳琅满目的情况下,极致的美食就像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朦朦胧胧地隐藏在你的心里,不定哪一天,当你最需要最渴望的各种要素碰巧凑到了一起,便会得到一个意外的惊喜!不久前,在亚特兰大Alpharetta市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里,我意外地遭遇了美食!
那天,我的计划很满,从早晨一直忙到日头偏西才告一段落。此时,肚子饿的咕咕地叫将起来,方知还没吃午饭。我开着车行驶在大街上,目光扫视着路边各色饭馆,木然掠过一个个耀眼的招牌,虽然很饿却没多少兴趣,正犹豫着随便进一家凑合一顿了事,电话铃响,一个客户急着约我商谈,饥肠辘辘心不在焉,我婉言推却,架不住他一再请求,心一软,饿着肚子又开了十几迈,到了约定的地方。客户是一家印度薄菲店的老板,中年男子,眉心有个硕大的红点,厅堂宽敞整洁,有两三桌印度人正在用餐,两张自助餐台上摆满各色冷热菜肴。我边听店主说话,边瞅着那些菜肴,生意洽谈的还算顺利,皆大欢喜,店主热情地邀请我用餐,并特意强调免费。我端着盘子审慎地观察各色菜肴,没有轻易选择,因我一向对印度菜肴不感兴趣,忽然,我看见了馕,和新疆烤馕形状相似的馕,赶紧夹了两大片,又盛了一杯咖啡色的饮料。囊的口感不错,又酥又脆,弥漫着麦粉的香气;喝口饮料,又是一个惊喜,奶茶!在浓茶中加新鲜牛奶加细盐末调制而成,新疆人常喝的饮品,非常正宗,我一气喝下一大杯。我好奇地问店主来自印度哪里?他说是克什米尔,我说我来自中国新疆,啊!两个故乡距离如此之近,山水相连,难怪彼此的食品口味是如此接近。店主高兴地将漂亮的大眼睛太太叫来,介绍我这个新认识的“老乡”,女主人热情地向我推荐几道拿手菜,其中有一道非常好吃的孜然羊肉;我们随意攀谈,说起各自家乡的民风民俗,有很多相似之处,彼此间顿时亲近了许多,颇有它乡遇故知的感觉,气氛轻松愉快。店主聊到兴头,专门领我到后堂看烤馕的馕坑,和新疆维吾尔族的一模一样,倍感亲切。那天,我的战斗力超强,吃了好多块馕、喝了几大杯奶茶、以及孜然羊肉等等,虽然很饱了,却吃兴犹浓。吃得可口、痛快、吃得威猛,吃得酣畅淋漓,幸福的一塌糊涂。
小店一顿美餐,让我对美食的标准有了新的感悟:第一,要特别饿、饥肠辘辘;第二,要特别可口,最好是久违的家乡小吃;第三,有他乡遇故知或老友团聚的氛围;第四,免费,有人盛情款待(一种助人后被尊重的感觉)。至于是否山珍海味、豪华殿堂、价格昂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状态,自己的渴求对象和渴望程度;渴求的程度愈高,满足的程度愈高,愈接近美食的标准。进而想到,其实美食不必刻意地去追求,淡然处之,随遇而安,遇上的美食远比追上的美食愉悦的多,凡能追上的美食都会成为寻常之物,而悬念中的美食则会始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魅力,条件够了,很多不起眼的寻常食品可能都会成为极致的美食。及至衣住行娱,以此类推,大概都有许多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