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1900年帮助八国联军打北京”想到的

骆远志

最近网上流传1900年八国联军打北京时的多张照片,显示大量中国人欢迎、帮助八国联军,
其中有民也有官。很多网友不理解,甚至愤怒。其实如果理解中国古代主流政治思想和政治
现实,就不难理解当时国人的行为了。

秦汉以来,中国皇帝一人统治亿万人的理由就一条:他或他祖上用武力打败了所有竞争者。
中国不再像周朝时靠礼乐,没有如英国国王与贵族间的契约或宪法,没有类似中世纪欧洲时
的凌驾于政治权力之上的宗教信仰,也缺乏如古日本皇室长期经营换来的民众发自内心的爱
戴,当然更没有现代政治的民主自由概念。两千多年来,除去王莽的新朝和民国初年的短暂
时间里,华夏大地上实行的正统政治理念就是,只要有人能用武力打败当朝皇帝,他也可以
做新皇帝。国人不顾忌他原来是流氓,是和尚,是外族,或是杀人魔王。同样,中国皇帝也
随时准备杀大量的中国人来维持统治。在这种政治大环境下,中国人有了皇权淫威下的“忠
君”思想,但没有大家同属一个民族的概念。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皇城,联军武力打垮当朝皇室。传统君权完全依赖军事成功。京城
被占,国人自然以为“君”要变了,要反旧君忠新君了。当时上至慈禧太后下至街巷平民,都
以为要改朝换代了。照片上帮助八国联军的中国人也许以为自己是在帮助新统治者而已。至
于新统治者是外国人、不懂中国话、杀过中国人,现代人觉得不可接受,当时的人却并不觉
得是大碍。说到底,清皇室当年也是不懂中国话,杀过很多中国人的外国人。顺便说一句:
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后离开北京,中国人都大为诧异。从皇室到平民,切身感到西方人对政治
权力的想法和中国人大不一样。这种经历也从侧面帮助清人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推动了清朝
最后几年的政治快速变革。

“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是在民主共和等新思想传入中国后,辛亥革命先驱们参照西方
现代政治理念创造出来的。之前中国是“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中国号称有五千年文明
史,历史积累了很多政治典故和机巧。但由于长期实行纯暴力政治,中国严重缺乏政治文
明。举一例:清末一代名臣李鸿章雇佣外国人组建的洋枪队打太平天国。事成后李鸿章抵赖
洋枪队军饷。作为中国高级官员的李鸿章认为,洋枪队应该靠抢掠中国老百姓来补给军需。
这想法大大超出了来自英国的洋枪队头领戈登的想象力。戈登坚决反对,直接导致洋枪队解
散。有这样的政府这样的官,中国百姓怎么可能团结?怎么可能有民族或国家归属感!

中国传统政治里,统治者对老百姓的野蛮和残忍,程度之深、范围之广,足令现代人惊心。
八国联军入北京时做了很多坏事,但可能远没有同时代的清朝政府军对中国人做的坏事多。
比如湘军当年在南京攻打太平天国。湘军进城后,对老百姓烧杀、奸淫、抢掠,无恶不作。
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当时南京总人口也就大约100万。李鸿章说
南京变成“一座空城,四周荒田”。金陵屠城并非孤立事件。历朝历代,中国内战中屠城的例
子比比皆是。以暴力换来权力的中国最高统治者从来不在乎老百姓的生命与财产,根本就没
觉得自己和百姓同属一个“国家”或“民族”!经过千百年,这种纯暴力政治被制度化,统治者
和被统治者双方都清晰地知道,并习以为常。中国大众,作为这种暴力政治的受害者,当然
不会忠于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族群!当然如同散沙!

大约170年前,中国人开始接触西方现代文明。民族先知先觉者看到西方民族国家在民主宪
政下的繁荣与强大,开始懂得人民的力量,懂得在激烈的民族间竞争中,中华民族的团结攸
关民族生存。于是他们高举“民主”“共和”“自由”的大旗,反对清朝建立民国。中华民国成功
建立了,政治推崇宪政和共和,百姓开始有了国家和民族的观念。但民国国运多舛,宪政屡
屡受挫,国民的国家民族的归属感还很淡薄。1949年后,很多懂世界的中华民族精英在政治
上或在身体上被消灭,自由民主的新政治在华夏大地上烟消云散,以暴力为基础的“专政”重
新又大行其道。“国家,民族”倒还经常出现在媒体里,但只不过是当权者玩弄百姓的宣传口
号。大家嘴上说“国家,民族”多,但心里想得少,行为上就更少顾及了。

今天,海内外的中国人都希望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完成统一。这就要求民族和国家的观念真
正根植于中国人心中。但人民对国家民族的爱是有条件的。国家不爱自己的人民,当然就没
资格要人民爱它。中国首先要改变以暴力为基础的政治。政府如果还靠暴力欺负人民,践踏
人民利益与权力,阻碍公平的政治参与,老百姓就可能还会像百年前一样帮外国人打本国政
府。应该强调的是,当政府欺压自己的人民时,人民就有权力反抗,包括借助外国力量,就
像当年守卫朝歌的奴隶们配合周武王反戈击败商纣王,或孙中山借助西方反清,或共产党借
助苏联反贪腐的国民党,或利比亚人民借北约打卡扎菲。 

2011年11月

骆驼123456 发表评论于
为了让中国国内的朋友读到这些文章,建立了下面的博客网页 https://www.lyz.co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