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柏拉图精神恋爱的理解
很小的时候就读过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和其他一些作品。对他的作品中提到的精神恋爱,我一直是持着欣赏和赞同的观点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精神恋爱也是人类爱情的一种真实体现,是真诚的,是美好的,是自我牺牲的,是利他的。虽然这种爱情往往只出现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当中,很少在现实生活中被发现。
人类有一种憧憬和向往美好事物的普遍的冲动,这种冲动,不分民族、不分语言、不分国界、不分朝代,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永无休止。当年自己正在青春年少之时,对“爱情”这样人类特殊的感情活动,开始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最先接触“爱情”自然是间接地从书本中,主要是文学作品当中。当然也有理论性读物。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和其他一些作品,属于后者。读柏拉图的作品自然会受到他的作品观点和认识的影响。自然也就形成了自己当时在只知道情爱,而不知道性爱时期的爱情观。实际上当时根本不可能把爱情理解为是情爱和性爱的完美结合。因为自己还没有这样的认识基础。
这倒并不是因为当时是禁欲社会。而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在学校里,是一个“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男女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正常的交往。恐怕连说一句话的机会都没有。虽然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在自然的生理生长发育期,春心萌动、情窦初开。但是始终没有可能建立起任何可以发展为恋爱关系的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关系。几乎没有发生和经历过羡慕、爱慕、依恋、顾盼、期待等等自然情愫。更不用说爱情了吧。也许我们那时可以被称之为爱情理论的学习者,和爱情实践的残疾者。相比之下,现在的中学生活比较丰富和开放得多了吧。他们自然会对爱情,和精神恋爱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所以当时我们对爱情的理解是抽象的、理论上的和理想化的。说实在,这种理想化精神至上的爱情观后来在阅读了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以后,又有了一种具体的加固Reinforce。这对后来整个恋爱婚姻观念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深刻影响。
后来才知道有学者认为柏拉图形容和提倡的精神恋爱是指的同性恋爱关系,而不是异性恋爱关系。那么我,第一,当年接触柏拉图精神恋爱观点之时是并不知道世界上有同性恋这一件事情的。第二,我当时认为柏拉图解释的爱情观点就是指的是男女异性之间的理想爱情关系。尤其因为这是一种高尚的、纯洁的、自我奉献性的美好的感情活动。第三,自从我第一次读柏拉图至今,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仍然认为真正成功和理想的男女爱情关系就应该是精神恋爱和性爱的完美结合。反过来说,假如性爱是人类恋爱的唯一条件,那么岂不是只要把任何一对有正常性器官和能够进行性行为的男女放在一起,他们就都能够成为爱情对象了?你一定会觉得这个结论比较荒唐吧?
没有情爱的性爱只是一种粗浅的肉体的感官的享受,就像是劣酒,少有回味。既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撞击时的深刻地感受,也没有长久持续的回味。没有令人陶醉和心灵震颤。于是还会有向往。没有激情、没有共鸣、没有和谐、就会索然无味。只有有了情爱,这时的性爱才有了升华到更深层次的感情和灵魂的和谐共鸣,是一种灵与肉的分享,才更像醇香老酒,回味无穷。情爱和性爱的完满统一,才会成为意趣盎然,正真高尚的爱情。
以下是几种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84620.htm
http://www.hudong.com/wiki/%E7%B2%BE%E7%A5%9E%E6%81%8B%E7%88%B1
逸宽草于孑孓庐
羁旅达城
5、28、2012
-逸宽原创,如欲转抄,敬请注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