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生嫁接」到「創作嫁接」(序) 陳浩泉

從「人生嫁接」到「創作嫁接」(序)

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长    陳浩泉

從「人生嫁接」到「創作嫁接」(序)陳浩泉

認識曹小莉是一九八七年九月。那次我到美加旅行,最後一站是西岸的溫哥華。盧因兄與「加華作協」的文友招待晚飯,就是那天在酒家裏認識了曹小莉。

我於一九九二年移居溫哥華,在「加華作協」的活動中,與曹小莉接觸的機會也多了。稍後,曹小莉當選「加華作協」理事,理事會裏,我們開始有了會務工作上的合作。印象中,小莉開朗熱情,隨和健談,她的社交圈子很廣,朋友很多,確是交遊廣闊。而且,她的朋友裏幾乎什麽行業、什麽族裔的人都有,可說是聯合國式的個人社交。也許,這和她從事地產行業的工作有關,然而,相信與她喜歡交朋友的外向性格關係更大。

作為「加華作協」的資深會員與理事,小莉熱心會務,作協的活動,她大多參加,更常常參與聯絡會員文友和接待外地來訪作家的工作,對作協貢獻良多。在文學藝術方面,小莉的興趣廣泛,寫作、翻譯、舞蹈、音樂、電影、戲劇……她都喜愛。在創作上,她也是個勤奮的多面手,散文、詩、小說、報告文學,以至相聲、話劇,她都寫,敢於嘗試,樂於磨練。就說詩歌吧,她既寫新詩,對古典詩詞的學習也有心得。既用中文寫詩,也樂於嘗試以英文寫詩,或把自己的作品英譯後與不同族裔的詩友分享。多年來,小莉在創作和翻譯上的作品已累積了相當的數量。

多年前,我就鼓勵小莉把自己的作品整理後結集出版。當時,她已把自己的一些作品貼在本子上,讓朋友們閱讀後提意見。可是,時間一年年地過去,她始終沒把出書的事付之行動。年前,小莉丈夫蘇阿冠的第一本英文著作《甘蔗收割者》(Cane Reapers – Chinese Indentured Immigrants in Guyana)出版了;後來,他的第二本書《甘蔗田的餘波》也出來了。然而,小莉的書依然沒有動靜。直至去年,小莉代表「加華作協」應中國作家協會之邀,到唐山參加國際作家寫作營,回來後她才對我說,決定抽時間整理稿件,讓自己的第一本書印出來。小莉的這一行動雖然遲了起碼十年,但如今她的這部自選集面世,還是值得欣喜慶賀的!

認識小莉二十多年,經過長期觀察,我發現她有不少與其他中國大陸來的移民不同的地方。例如,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她會有「外頭人」的觀點,不是「很中國」的那種。這說明她已有了本地人的思維,接受了本地人的價值觀,也就是已經把自己溶入了加拿大社會。這與她已移民加國相當年月有關,但最重要的可能還是,她受到丈夫蘇阿冠的影響,潛移默化,日子有功。阿冠是出生於南美洲圭亞那的華僑子弟,接受西方教育,與小莉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從小莉與阿冠結婚的時候開始,她就已經進行了她的「人生嫁接」。接著,他們舉家移居加拿大,這嫁接了的精神生命繼續成長,再衍生出來的就是「文化嫁接」,以至後來的「創作嫁接」。如今,《嫁接的樹》正是小莉收成的第一顆果實。事實上,每一個從東方到西方的移民,都是在進行自己的「人生嫁接」,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我想指出的是,小莉「人生嫁接」的成功,阿冠的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

現在,捧著手中沉甸甸的一大疊書稿,我也為小莉多年來辛勞筆耕的收穫而感到高興。綜覽全書的文稿,我覺得有兩個特點是相當突出的。

從「人生嫁接」到「創作嫁接」(序)陳浩泉

第一,由於小莉的人生閱歷豐富,社交圈子廣闊,因而,她筆下的題材相當廣泛,肚子裏的故事很多,隨手拈來都可能有吸引人的人物與情節。例如,〈老藝術家之死〉一文,講述一位憤世嫉俗,不為商業潮流所淹沒的老畫家達爾文的遭遇,他因為堅持自我,不隨波逐流,結果老來境況堪憐,令人傷感。又如〈賣車大王愛德·施密特先生〉一文,施密特的形象也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還有〈美國翻譯家在華六十年〉和〈世界各族詩人聚會〉等篇章,都有獨特的內容與經歷,頗能吸引讀者。我想,一些小莉筆下白描的人物與故事,假如好好地經營一下,大可以寫成一篇很好的小說。

第二,書中一些篇章讓我們看到了小莉對身邊事物以至國家大事的敏銳觀察和深刻省思,如〈民主程序〉、〈鐵骨與正氣〉、〈我不能忘記〉和〈請不要代表我好嗎?〉等。這說明了她的獨立思考,絕不盲從,而這也正是她「人生嫁接」成功的一種表現。

在此,謹祝小莉在收成了她的第一顆果實後,再接再勵,繼續寫出她的第二部、第三部作品,迎來碩果纍纍的豐收季節!

——2011年10月,溫哥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