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一位同学说过,现在我们要把父母的缺点一条一条地记下来,等将来我们老了,每天把这单子拿出来读一遍,我们就不会再犯他们的错误了。我告诉她,别费事了,没用!她问,为什么?我说,我们犯错的形式,肯定和他们不会一样,但犯错的性质,肯定一样!现在突然明白,连犯错的形式,也有可能是一样的。
人老了,就喜欢唠叨,尤其是女人!
外婆八十岁时,还能来我家帮我们做饭。上班前吃早饭时,外婆会讲从前的事和人,开句就是“一早说啥咯仙人”,因和外婆同辈的人,绝大多数都仙去了。下班回家后吃晚饭,外婆所说的,还是些仙人故事。当时我就想,外婆虽然一辈子经历丰富,但她接触的人,却很少,所以讲来讲去,就那么几个,将来妈妈大概不会像她一样。
现在,妈妈也到八十了,唠叨起来确实和外婆不同。因为她接触的人多,唠叨的人就更多;因为她知道的事多,唠叨的事也更多;因为她的职业是小学语文老师,所以比一般人还能唠叨。以前听外婆唠叨,只要带耳朵,装着很专心地听,脑子想着其他事也没关系。听妈妈唠叨,可不能光带耳朵,因为经常会被提问,我必须回答。范围涉及国际国内形势,政府企业经济,地震暴雨灾害,演员市民八卦,出行旅游休闲,同事邻里身边事,吃饭睡觉无聊事,包罗万象!
和同学聊天,说到我每天下班后要花一个多小时和妈妈电话聊天,同学很奇怪,哪有那么多事要聊?确切地说,我的主要任务是听,偶尔说一两句就行,所以我可以边做饭边打电话。同学更奇怪,我妈妈怎么会有那么多话要说?这个很好解释。比如,说个日常事,她碰到一个人,聊起了什么事,讲到了什么人,然后对事作一番评论,对人作一个评判。或者在碰到什么人时,问我认不认识那人,假如我不认识,妈妈就提醒我,谁谁你是认识的吧?他就是谁谁的什么的什么的什么人。假如我有时想蒙混过关,不想引出她更多的话题,回答说:“认识”,她又会明察秋毫,反问:“你怎么会认识她的?”经常,太经常的事,她本来要讲的是这件事,讲着讲着,就讲到别处去了,把原本要讲的事忘了,好在本来就没什么重要的事,忘了也不要紧。
现在的新闻,已不像三十年前了,国外有一点风吹草动,国内就全知道了。美国出点什么事情,大事小事,一样也不会拉下。这种新闻的开放,我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妈妈总有很多的问题。“你们怎么又有枪击案啦?”“你们那儿有没有停电啊?”“你们要不要失业的呢?”“我看你们总统要选谁谁了!”------。前不久为了钓鱼岛,我就说了一句,这事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这么吵吵闹闹能解决的。结果引出了她的宏篇大论,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开讲,到日本人如何坏,侵略我们,三光政策,还以她小时候的记忆作为佐证,那口气,好像我是她的政敌似的,我又不是日本鬼子。
外婆老了唠叨,妈妈老了更唠叨,我想等我老了,也会唠叨。我又不是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即便写在纸上“不要唠叨”,每天读十遍,也逃不脱唠叨的命!说不定博上写过的往事,过了一些时间,又来写一遍,我现在怎么敢保证不会发生呢?不过,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可能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唠叨,而且,我也不是和谁都能唠叨的,又没个女儿,可能不会像妈妈那样吧?
仔细想想,我这个年龄,还有妈妈天天和我唠叨,是我的福气。爸爸走了,我就把妈妈的唠叨,听作爸爸妈妈一起在和我说话。虽然忙的时候,心里也会有些烦,那完全是自己修炼不够,耐心不够,不是老人唠叨的错。天天和妈妈打电话,成了我的日常工作之一,我很珍惜。在这方面,我想我是很幸福的!
周末去摘苹果,结果没摘到,由于苹果树开花是气候反常,今年的苹果收成不好,摘苹果季节只对公众开放三次,在农场玩了一圈,溜溜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