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崇武以东海战评析Zt



1965年崇武以东海战评析


童茂林 方海鸣  

    

    摘要:1965年11月13日夜至14日晨发生在福建沿海的崇武以东海战,是人民解放军海军以小艇战大舰、战术运用得当并取得重大胜利的典型战斗之一。此次海战是在国民党军“反攻大陆”的阴谋破产后,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反“心战”、反小股部队袭扰的过程中发生的,作战经过起伏跌宕,充满戏剧色彩。人民解放军海军之所以能以劣势装备取得胜利,从作战指挥的角度讲,主要是在深入研究敌情、我情和作战环境的基础上采取了“近战、夜战”的战法,并正确选择突击海域。
    
    1965年11月13日夜至14日晨发生在福建惠安崇武以东的海战,是人民解放军海军与台湾国民党海军在1965年进行的第3次海战,也是人民解放军海军以小艇战大舰、战术运用得当并取得重大胜利的典型战斗之一。此次海战中,人民解放军海军直接参战兵力为护卫艇和鱼雷艇各6艘,最终以护卫艇、鱼雷艇各2艘受轻伤,官兵轻伤12人、重伤4人、牺牲2人的代价,取得击沉台湾国民党海军护航炮舰“永昌”号(满载排水量945吨)、击伤大型猎潜舰“永泰”号(满载排水量903吨),生俘上尉军需补给官丘文以下9人的重大战果。

    一、战斗背景

    1965年的台湾海峡局势正处在第3次“台海危机”的最后阶段,此时台湾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的阴谋已经破产。面对这种形势,曾任国民党军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长官的柯远芳在《如何反攻大陆》一文中供称:“在全面性的世界大战没有爆发,而大陆内部又没有分裂崩毁的机会和没有大陆‘抗暴’运动的发生,那么我们在台湾的国军,是很难单独进行反攻大陆的”。因此,台湾当局改弦易辙,决定对大陆进行“政治登陆”及“突击作战”。
    台湾当局进行“政治登陆”的重要内容是开展“心战”活动,具体做法是:每逢重大节日,派遣海军舰艇编队到大陆近海抓捕诱逼大陆渔民,进行反动宣传。1965年7月上旬,国民党海军“阳”字号驱逐舰1艘、“太”字号护卫舰1艘、“江”字号猎潜舰2艘和“中”字号大型坦克登陆舰1艘组成“心战”特遣支队,在闽中渔场大肆抓捕大陆渔民进行反动宣传。为此,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专门组织2个舰艇战术群(下辖34艘舰艇)和航空兵战术群,成立前线指挥部,制订了作战预案,准备打击这个特遣支队。由于该支队白天远离海岸进行活动,行动十分谨慎,亦加强了空中支援和海上警戒,东海舰队作战部队虽曾多次进入待机位置,但一直未能遇到有利战机予以打击。
    所谓对大陆及近海岛屿进行的“ 突击作战”,就是“诸军协同的两栖登陆作战,旨在速战速决”,其目的不在于占领某一岛屿或地区,而是通过组织小股部队的两栖突击登陆作战,“提高民心士气,获取情报资料,歼灭一部分有生力量,测验部队两栖作战训练程度,获取两栖登陆作战经验,截断对方海上交通,破坏对方重要军事设施,夺取对方物资”。为此,1965年春,国民党特务机关进行了一次人事、机构和任务的大调整,把原来的“海狼队”和“神斧大队”合编为两栖行动突击大队。1月至3月,国民党军连续7次将94艘机械化登陆艇运抵金门,分别进驻大小金门涵洞内,使这一地区的登陆艇数目增至110艘左右。经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台湾当局从5月起频繁对大陆沿海进行袭扰破坏。因此,反“心战”、反小股部队袭扰成为1965年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各部队的中心工作。

    二、战斗筹划

    1965年11月12日,国民党海军“永昌”舰从台湾左营开到澎湖马公,企图配合“永泰”舰对大陆进行袭扰破坏活动。13日13时20分,两舰由马公启航,编队驶往福建沿海国民党军盘踞的乌丘屿。由于“永昌”舰的雷达在7月发生故障待修,故航渡中与“永泰”舰保持目视距离约7至8链①。编队采取无线电静默和夜间灯火管制等隐蔽措施。其时,台湾海峡福建沿海泊有美国和台湾当局海军舰艇6艘:东引岛泊有国民党海军“太湖”号护卫舰和“柳江”号猎潜艇各1艘,金门岛料罗湾锚泊“维源”号猎潜舰和“珠江”号猎潜艇各1艘;美国海军第7舰队驱逐舰“马松”号和“奥勃来恩”号则在东山岛正南和以东海域巡逻。台湾海峡敌情的复杂性要求东海舰队参战部队只能采取“突然袭击、速战速决”的战法。
    11月13日14时10分,东海舰队通报:“永泰”舰由澎湖要到乌丘屿(该岛部署有10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为9000米)来。20分钟以后,福州军区通报:“永昌”舰和“永泰”舰一起由澎湖启航,“永昌”舰可能先到金门。根据上述敌情通报,东海舰队指挥员决定将作战海区选择在乌丘屿正南8海里②附近海域,以驻泊平潭岛海坛港的快艇第31大队K-183型远航鱼雷艇(木质)6艘、100吨级护卫艇2艘和在泉州后渚港的75吨级护卫艇4艘组成突击编队,由海坛水警区副司令员魏垣武任编队指挥员。为了保障作战部队侧翼安全,东海舰队又派出4艘护卫艇在崇武东南15海里处担任警戒和海上救援,3艘护卫艇在永安西洋以东海域佯动,牵制驻东引岛的国民党海军舰艇。2小时后,东海舰队和福州军区先后证实两舰一起来乌丘屿,作战任务遂由准备打单舰转为打双舰编队。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必须让护卫艇第29大队参加战斗,而此时该大队驻泊霞浦东冲港,距战区140海里。护卫艇第29大队能否及时赶到战场遂成为影响战斗成败的重要因素。

    三、战斗准备

    第31大队和第29大队都是由准备休整和正在休整而迅速投入战斗的。福建沿海每年11月以后,连续有寒潮侵袭,风大浪急,海军舰艇部队很难再有作战机会。第31大队半年前南下待机,此时已解除战备任务,正准备撤回福鼎沙埕港进行冬藏保养,部分器材物资也装上艇,13日上午已做好航行准备,准备天一黑就出发北返。第29大队第576、第577号鱼雷艇此前不久上架检修,11月8日下架试航试炮,有些收尾工作尚未完成;第588、第589号鱼雷艇于11月4日从海坛返东冲休整,第588号艇长调离后,新艇长尚未到职。2个主力大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受战斗任务的。任务来的突然,时间非常紧迫,但官兵们斗志昂扬,积极求战,很快由休整状态转入箭拔弩张的临战状态。
    第31大队仅用25分钟就完成了战斗准备。第29大队用43分钟完成了备战备航,17时28分从东冲启航。魏垣武比较了争取时间与隐蔽企图的利弊关系,决定把争取时间放在第一位,令第29大队改走闽江口外航道,高速通过国民党军占领的马祖岛附近海域,争取了半个小时的宝贵时间。该大队于21时05分到达娘宫锚地与第31大队会合。在锚地,魏垣武决定把参战兵力编为3个战术突击群,第31大队第573、第579号和第29大队第576、第577号共4艘100吨级护卫艇组成第一战术突击群,担负主攻“永泰”号的任务;第29大队第588、第589号2艘125吨级护卫艇组成第二战术突击群,担任牵制“永昌”号的任务;6艘鱼雷艇组成第三战术突击群,以鱼雷攻击扩大战果。
    21时10分,2艘国民党军舰位于乌丘屿正南约35海里处。为了争取时间,不使其进入乌丘屿岸炮火力掩护范围内,经请示上级同意,突击编队于21时25分预先展开,22时10分到达出击点东月屿待机。

    四、作战经过

    1965年11月13日22时08分,总参谋部批准了东海舰队打击国民党军舰的作战方案。8分钟后,编队12艘艇从东月屿出击。编队在出击途中,各艇同时接到周恩来的指示:“同意打。集中兵力先打一条,要近战,抓住战机,组织准备工作要周密一些,不要打着自己,天亮前要撤出战斗,要发挥英勇作战的精神”。这一指示迅速传达到每个战位。全体参战人员得知周恩来半夜亲临总参谋部作战室坐镇指挥,都很感动。在海战即将爆发的关键时刻,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指示,对激励官兵的士气无疑起到了巨大作用。
    13日23时14分,编队指挥艇(第573号)雷达距离105链发现国民党军舰2艘,间隔7至8链,航速12节①,向乌丘屿航行。魏垣武决心从两艘国民党军舰中间插入,第一突击群4艘艇右舷攻击前导舰“永泰”号,第二突击群2艘艇左舷牵制后续舰“永昌”号。23时33分战斗开始后,实际形成6艘艇集中火力攻击“永泰”号,尔后转移火力攻击“永昌”号的局面。国民党军舰边规避边猛烈还击。战斗结束后据俘虏供称,在突击编队的第一次攻击中,“永昌”舰舱面人员已伤亡20余人。
    在激烈的炮战中,东海舰队攻击编队开火后约2分钟,指挥艇和预备指挥艇(第576号)先后中弹。第573号艇驾驶台中弹2发,副大队长李金华和中队政治委员苏同锦当场牺牲,编队指挥员魏垣武以下7人负伤,罗盘被打坏失灵,艇向左转向。第576号艇被炮弹击中,前机舱和弹药库破损进水,轮机班长以下9人负伤。由于交战双方相对运动,速度又快,艇队火力很快与国民党军舰失去接触。战斗开始5分钟后,编队指挥员下令停止射击,跟紧编队,并召唤鱼雷艇攻击。魏垣武负伤后7分钟左右,不能再坚持指挥,下令向预备指挥艇转交指挥关系,由于各种原因,转交指挥关系未能实现,以致海上指挥中断近1个小时(23时42分至14日00时40分)。在此期间,护卫艇编队分成两组:第一突击群4艘艇为一组,盲目跟随指挥艇背敌航行,远离国民党军舰,失去连续攻击的机会;第二突击群2艘艇为一组,在海上停车漂泊,等待了半个小时,没有引导信号,也没有上级指示,情况不明。
    在护卫艇队对国民党军舰实施攻击时,鱼雷艇群一直在战区附近空车待命。23时39分和42分,鱼雷艇群先后发现白色信号弹两次,每次两发(表示敌舰已经失去抵抗能力和机动能力,召唤鱼雷艇攻击)。鱼雷艇群指挥员(快艇第6支队副参谋长)鉴于护卫艇火炮攻击时间较短,目力亦未发现国民党军舰起火或爆炸,对此信号有怀疑,遂下令第二组第131、第152号艇前往查明情况,相机攻击。两艇距“永昌”号9链时,该舰转向,开火拦击,火力猛烈。第二组指挥员没有向鱼雷艇群指挥员报告这一新情况,而是率先发起攻击。两艇左右展开,实施两舷夹击,因“永昌”号机动转向,未能形成夹击之势,遂单艇各自攻击。第131号由于夜间看不见“永昌”号舰首掀起的浪花,错判该舰失去机动能力,以0度提前角发射2枚鱼雷,未命中。第152号在“永昌”号转向规避时,先后3次进入,判断其航速8节(实际10节),以8度提前角发射鱼雷2枚,亦未命中。两艇发射完毕后相继撤出战斗。此时,“永泰”号已逃往乌丘屿,“永昌”号则继续南逃。鱼雷艇群第二组求胜心切,没有请示群指挥员,在国民党军舰不仅有抗击能力,而且机动自由的情况下盲目攻击,损失4枚鱼雷,攻击失败后才向上级报告。这时群指挥员要求护卫艇队再打一个航次,压制国民党军舰火力,呼叫多次没有回答,为了不丧失战机,即决心率第一、第三组的第124、第126、第132、第145号鱼雷艇向“永昌”号接近,实施强攻。鱼雷艇群占领“永昌”号舰首附近阵位,距离10链。群指挥员令第一、第三组分别向左右展开,实施两舷攻击,第一组主攻,第三组牵制。“永昌”号频繁机动,始终以舰首对准第一组方向。据此,群指挥员改变决心,令第三组主攻,第一组佯动牵制。4艘艇上下同心,密切配合,统一行动,阵位不好不放雷,五进五出,敌变我变,先变于敌,终于逼“永昌”号转向,为第三组创造了有利的攻击机会。14日00时31分,第三组第145号鱼雷艇距离1.9链时以15度提前角发射2枚鱼雷。“永昌”号舰尾被命中一枚,当即失去机动能力。
    鱼雷命中“永昌”号军舰,是崇武以东海战的转折点。战斗结束后,俘虏们胆战心惊地说:“你们的鱼雷打得真准,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完了”。一个枪炮兵供称,当他看到鱼雷艇反复实施攻击时,就知道逃脱不了,急忙穿好救生衣,平躺在甲板上,等着军舰下沉。此次战斗中,“永昌”舰舰长陈德奎、副舰长陈本维均负重伤。陈德奎向台湾当局报告海战情况时,嗓音发直:“在我军舰周围1000码之内,都是共军快艇”。
    鱼雷艇群攻击“永昌”号军舰时,护卫艇第二突击群指挥员(护卫艇第29大队参谋长)命令雷达开机搜索周围海面,在右前方2海里左右发现一个较大的目标,微速(已被鱼雷击中),遂命令第588、第589号护卫艇起航。两艇加速前进,成左梯队接近目标,因为目标敌我不明,有“八六”海战的教训,怕误伤己方舰艇,不敢贸然射击。距目标不到1海里时,群指挥员令前导艇第588号前炮打一组曳光弹。曳光弹刚好从目标上空穿过。借助光亮,群指挥员可以看到军舰上悬挂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另外,国民党海军舰艇的雷达天线是平顶的,而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的雷达天线是椭园形的,于是确认所发现的目标是受伤的国民党军舰。00时42分,即“永昌”号被鱼雷命中11分钟后,第588、第589号护卫艇4座双联装37毫米炮和4座双联装25毫米炮同时开火。炮弹下雨一般砸向“永昌”号,从距离5链打到100米。第一个航次打完后,两艇右转弯再打第二个航次,以穿甲弹急震射攻击水线部位,打得“永昌”号不断发出爆炸和火光。20分钟内,两艇发射各种炮弹4500多发,在艇身摇摆25度的情况下火炮命中率达80%。这时,第588号艇启用“秘密武器”,令固定在前甲板锚机前面的75毫米无后座力炮射击。因艇身摇摆,瞄准镜无法使用,前炮班副班长葛义手提瞄准具,用炮管直接瞄准,在100米距离内发射两发炮弹,一发命中“永昌”号舰尾水线附近,一发将副桅杆炸倒。炮弹爆炸的威力使舰上官兵误以为又遭到了鱼雷攻击。01时06分,“永昌”号军舰沉没于乌丘屿以南15.5海里处。
    随第588号艇出征的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的两名摄影师在两艇刚开火时就开始拍摄,结果由于太紧张,镜头盖没有拿下来,打得最激烈、最精彩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个镜头,到第二个航次打完才发现这一失误。等把镜头盖拿掉时,“永昌” 舰已开始倾斜并迅速下沉,电影只拍了很短的时间,但正是军舰下沉时最关键的镜头。
    “永泰”号逃至乌丘屿后,依托岛上炮火掩护,多次向战区东海舰队海上编队射击,企图支援“永昌”号。乌丘屿上的国民党驻军也用105毫米榴弹炮先后7次向战区海域射击。海战进行中,台湾空军出动战斗机4批8架飞临战区上空。美国海军第7舰队驱逐舰“马松”号最近时距离战区仅8海里,但并未介入。

    五、评析

    周恩来在战前曾指示:“集中兵力先打一条。”总参谋部批准作战方案时提出了同样的要求。福州军区指示:“集中力量打它一艘”。东海舰队指示:“无论如何不能使敌舰跑到乌丘屿去,一定要打掉一条”。因此,虽然“永泰”号逃脱了,但击沉“永昌”号仍然实现了预期的作战目标。海战一结束,中央军委就颁布了嘉奖令,第588号护卫艇被国防部授予“海上猛虎艇”称号,福建地方政府和福州军区在福州市组织了有2万多人参加的祝捷大会,参战部队也召开了庆功授奖大会。周恩来还派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亲临前线,看望胜利返航的参战部队。1965年11月26日,周恩来在接见崇武以东海战有功人员代表时说:“我只是讲了几句,这主要靠你们;罗总长不在家,李副总长找到我了,我就讲了几句。问贺副主席①他同意不同意打,他也同意”。
    人民解放军海军能在此次海战中以劣势装备取得胜利,从作战指挥的角度讲,主要是在深入研究敌情、我情和作战环境的基础上采取了“近战、夜战”的战法,并正确选择突击海域。国民党海军“永泰”号和“永昌”号军舰装备的武器主要是MK-1型40毫米双管炮,有效射程3800米;而东海舰队参战护卫艇装备的火炮主要是37毫米双管炮和25毫米双管炮,有效射程较MK-1型双管炮近;鱼雷艇装备的5366型鱼雷,最大射程为6000米,但如果在敌舰载火炮有效射程之外实施攻击,命中概率非常低,难以取得突击效果。所以,在突击距离上必须采取“近战”的战法,充分发挥小艇机动性强和近战火力猛的特长。在突击时间上,如果选择白天实施攻击,难以取得战术上的突然性,并容易让国民党军舰发挥火炮射程远的优势,对突击编队造成严重威胁。同时,考虑到不使驻台湾的国民党空军部队(其装备的F-104型战斗机不具备夜战能力)为其海军舰艇提供可靠的空中掩护和支援,在突击时间上也必须选择夜间。将突击海域选择在乌丘屿正南8海里附近,做到了出敌不意。这一海域距乌丘屿较近,且国民党海军舰艇编队已在海上航行较长时间,官兵在思想上容易麻痹松懈,利于人民解放军海军海上突击编队取得战术上的突然性。与此同时,这一海域也在乌丘屿国民党驻军岸炮的有效射程之外。事实证明,在整个战斗过程中,乌丘屿上的岸炮和从台湾起飞的F-104型战斗机虽然对东海舰队突击编队实施了猛烈打击,但终因距离过远和夜色浓重,均未对战局造成决定性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史滇生:《中国海军史》,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兵种历史丛书《海军史》编委会:《海军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96期,摘自2012年第1期《军事历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