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清醒



难得糊涂,那是需要资格的。我没有资格糊涂,所以我得努力清醒。
                                
                              ——摘自《溯源》

郑板桥者,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是年,板桥专程至山东莱州的云峰山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夜幕之下,难辨归路,故借宿山间茅屋。主人家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举止有范,语出不俗。

糊涂老人有一砚台,大如方桌,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赞叹而赏。遂应老人之邀,题“难得糊涂”四字,供老人刻于砚背。题罢字,板桥钦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之方印。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板桥之醒,不言而喻。况且,有款跋为证。

款跋为:“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此乃“难得糊涂”之正解。

时光流转,板桥之书被断章取义后代代流传。时至今日,本意被消磨,新意被高歌,如同尘世之俗欲,愈演愈烈。

那日,天空阴霾,秋风瑟瑟。闲云飘落阿炳墓前,于静默中穿越时间的长廊,走进阿炳的故事,走进他的沧桑。不禁洒泪而叹:“《二泉映月》,曲调沧桑,意境凄凉,我心共鸣,幽幽而伤。”

阿炳淡然一笑,悠哉而言:“精彩,乃别人所撰,与己无关;苦痛,须自己消解,与他人无关。”

闲云再叹:“我听《二泉映月》,与炳无关;炳奏《二泉映月》,无关他人。若此,是否太过清醒?若此,是否痛苦无限?”
  
阿炳笑言:“我距清醒甚远。倘若真正清醒,何来沧桑?何来凄凉?所谓难得糊涂,糊涂必在清醒后。我无权糊涂,故而努力清醒。”

—— 2010年8月10日于醒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