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全的教育(十五)

教育,自我教育,学中文,用中文,教中文,编著中文教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友情

我大胆地询问我的同桌,家在城里的黄勇,是否可以在每天的晚自习后,同他一道回去,再继续学习。他回家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立即就给了我肯定的答复。第一个晚上进到他们家时看到黄勇的母亲宋阿姨,正端着一个杯子,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他弟弟。其耐心和爱心令人起敬,启发我明白了为什么他们能接受我的恳求。在问候宋阿姨之后,好奇地问她喂的是什么,她说是牛奶。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人喝牛的奶,虽然很想尝一口,但既不好意思要求,也没有喝的胆量。当天晚上,躺在他们家干净、暖和的床上,展转反侧,久久难以成眠。一个人要具有怎样宽厚仁慈的胸怀和体贴入微的爱心,才能接受一个身份和地位都不如己的外人,住在自己的家里呢?为了求学,为了改变自身的处境,我,一个未成年的农民,第二次住进朋友的家。在人海之中遇上这些淳朴而又良善的人,仿佛冥冥之中有谁在暗中帮助我,对他们雪中送炭的深情厚惠,又怎样才能报答于万一呢?二十年后的今天,一场“赚钱就是硬道理”的群众运动在把人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出来的同时,也将自私、自利和冷漠的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物质世界越来越丰富,住宅越住越大时,我们的心反而变得越来越小。于是,以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同为借口,即使是对自己的衣食父母,我们也越来越不乐意和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之下了。

利用黄勇家为我提供的优越条件,除了补习完初中三年级的课程外,还对英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黄勇在初中已经上了三年的英语课,而我,以及其他从农村来的人都是初次接触。每当上英语课时,我们就要被分到另外一个初级班里,从ABC开始学。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的英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较快的进步。到第一学年结束时,综合考试成绩已经能排在班上的前十名左右,有的单科成绩比如物理还要靠前。看到我在学习成绩上取得的立竿见影的效果,黄勇的父亲黄叔叔极其赞赏的同时,也要我重视政治表现。他曾多次毫不含糊地提醒我,要积极向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靠拢。但当时我口头上答应,实际上没有认真对待他的劝告。直到很多年以后,感到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的时候,才回过头来细思量。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价值观的中国,读书人最“显赫”的职业是从政,也就是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只有通过入仕、做了官才算得上是进入了上等的行业。当然,这需要政治面貌和具有洞悉、揣摩他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而非应试才能。但是,凭我那时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无法识透如此深刻又浅显的道理,因此后来才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计划赶不上变化。黄勇家里突然来了客人,床位不够了,我暂时回到学校里住宿。不久,母亲和她的一位小学同学──王月英取得了联系。王阿姨家在离县城二十多公里的农村,但她的先生唐先光叔叔在县城第二中学当会计,和三个儿子一起住在城里。他们知道了我的处境,立即同意我搬过去。并在本不宽裕的住房里为我一个人腾出一小间,以方便我挑灯夜读。

再一次住进朋友的家里,享受到的依然是上宾的待遇。一早一晚,几位小兄弟烧好洗脸水后,总是要让我先用。每次来的报纸和杂志也要让我先睹为快。唐叔叔知道唯一不能直接帮上忙的就是我的功课。当年的理科新增加了一门科目──生物。虽然只有三十分,但谁又敢掉以轻心、拱手相让呢?可是,它就像英语一样,对我来说完全是扁担吹火──一窍不通。唐叔叔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静悄悄地通过走关系、托朋友让我进了一个生物辅导小组。由此使我在这门课程上一改被动的局面,很快就迎头赶上,并在后来的高考中,取得了比其它科目更好的成绩。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知晓对方的难处和苦处。无论是母亲的朋友──彭老师和唐叔叔全家,还是我的朋友──黄勇及其家人,在为我提供机会、时间、空间和其它帮助的时候,如同用温柔的手肘亲抚心灵的伤口,用无声的爱搀扶受伤的翅膀。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温暖和力量,化解了我心中的怨恨,使我有勇气“爱邻舍如同爱自己”(《路加福音》10:27)。纵使岁月流逝,那珍贵无比的友情,依然能越过时间的长长隧道,空间的层层阻隔,常在夜深人静时扣问我的良知,在灵魂的深处鸣奏爱的旋律。

一转眼,时间进入第四个学期,也就是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毕业进入倒记时阶段,高考的预备铃声敲击着考生们的心房,牵动着家长们的神经。但是,偏偏就在此时,学校分给班上一块自留地,用来种蔬菜。我们几个从农村来的同学就被分派管理那快地,负责除草、松土、浇水、施肥。在初夏的某一天,白天大家忘了浇水,晚上正在上晚自习时,我们被叫出了教室,摸黑抬水浇地。中途偶得喘息的机会,当我直起腰、抬起头来时,瞥见坐在日光灯下,静静看书的城里同学,我的眼睛顿时变得模糊。都市分明就在眼前但实际上是那样的遥远,仿佛与我相隔千山万水。

我们有几千年的教育史,但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具有平等、博爱意识的公民,使他们有体贴入微的心服务于江山社稷,而是通过层层淘汰,训练出士大夫来为统治阶层效劳。这种偏离靶心的教育无形之中催生了读书人的利欲熏心和投机行为,尽管可以培养出杰出的技术专家和政府官员,但是不容易造就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栋梁之材。如果教育不能帮助受教者树立正直、公义、平等的观念,培养他们对苦难人间充满同情和怜悯的品格,而只是一味地追求器物层面的辉煌,这就好比是在沙滩上,用草木、禾秸来建立教育的大厦。试想,当学校都不具备平等的意识和捍卫它的决心时,我们还能指望谁来体察苍生的疾苦、提升公民的素养、呼唤社会的良知呢?

由于我们辛勤的耕耘、栽种和浇灌,班上自留地里的蔬菜长势喜人,很快就开始收割了。与此同时,高考的脚步声也清晰可闻,我们都像是在经过六百多个昼夜的奔跑后,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许多家长频频光顾学校,不知道是来为子女分忧解难,还是来给他们施加压力。母亲处在“大战红五月”之中,忙于庄稼的收割和栽种,没有时间来打搅我。父亲为我买来了“麦乳精”,说是既能增加营养又可以消除疲劳。其实,我很想尝试的一件事是喝一瓶汽水。那时候,两角多钱一瓶,比我在生产队劳动一天的报酬高两倍,实在舍不得。“麦乳精”需要开水才能冲溶,非常不方便,连半袋都没有喝完,高考的战鼓就擂响了。

和初中毕业后有幸被推荐读高中的同学相比,我得到参加高考的资格比他们晚了三年。虽然考场就设在本校,但和平时的考试相比,还是觉得非同寻常,因为这有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的考试。其他的同学若失败了,理所当然地可以重来,可是我已经是一个老“还乡团”员了,舆论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使我吃“回锅肉”(失败之后再回校复读)的希望渺茫。我像摆渡的船夫,只有凭借无所畏惧的胆量,并竭尽全力才能有望把理想之舟驶向彼岸。

寒窗十年面壁苦读,酷暑三天亮剑比武。

在同一时间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千上万的学子在教室内挥汗如雨,不计其数的父母在校门外翘首以待,举国上下的人民在社会上竞相谈论。这影响前途、决定命运的三天,正好可以喻为过去的昨天、现在的今天和未来的明天。一去不复返的昨天充满回忆,已成不动产;正在分分秒秒逝去的今天给予无限机会,任凭选择;永无止息的明天孕育希望,但无从把握。因此,纵使今日一番寒彻骨,明天换来的不一定都是梅花扑鼻香。

一九八一年夏天,峨眉县城第一中学二百多学生毕业,参加高考。结果只有五人考上大学,占该校考生的百分之二,远比当时银行的存款利息还要低。其中,一人来自农村,是唯一没有吃过商品粮的人,也是姒山里率先进入四年制大学的人。

到此,我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往返曲线运动,最终停止在城市这一边。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我的“中举”使那些以为即使勉强读了高中,还是要回去当农民的想法再次受到了挑战。有些几经高考的失败尚未有所突破的人,由此看到了一线曙光。更多的人开始对“不愁娃儿长大做官做驸,只愁能不能挑一百四五”的陈腐观念产生了怀疑。思想的星星之火在这块没有耕作过的土地上,很快就成燎原之势。我们和其他的人们都看到了,农村人在当时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一出路在于直面逆境,自强不息。明白了只有读书才能脱离穷困的硬道理。自那以后的几年里,每逢寒暑假,家里就像开了私塾,来访者络绎不绝。有了坚定信心和顽强意志的姒姓后裔们,凭借高考这条路相继跳出农门,散居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为了对我高考的成功表示庆祝,父亲做了两件令人难忘的事。第一,他花掉几乎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大袋糖果送到学校,让我给每一位老师发喜糖,并行鞠躬之礼表谢意。第二,从六、七公里外的朋友那里借回来一台黑白电视机,晚上放在院子里收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邻队的人听说有像手巾一般大小的电影,就都扶老携幼来了。院子被挤的水泄不通,连蚊子也来凑热闹。惟独缺席的是需要酒肉伺候的电影放影队和离地几尺高的银幕。虽然姗姗来迟的人只能在远处看到变化多端的荧光屏,但仍然兴致不减,乐不思归。到最后收场时,大家知道了所看的是电视,而不是电影。

自从文革以来,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堂堂八亿多人的中国就只有几个耳熟能详的样板戏可看。在那一段时间里,人们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就如同当时衣服的色彩那样单调,只有蓝、黄、灰三种单颜色。电视不仅使人耳目一新,而且开阔了人的视眼,因为通过它,大家能够迅速地知道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从而看到了与外界的差距。虽然电视如前所述使人变得懒惰,但就知识的普及和言论的传播速度来说,它有书籍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皱了长水河里的一江春水。人换思想地换装,一场巨大的变革要为这古老的土地带来春华秋实、硕果飘香。

*****************************************************************

“古之学者必有师”,除了众多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我求学之路的良师益友外,母亲是一位最重要和最特殊的老师。她小学毕业后,没有条件和资格继续从学校里接受重视记忆和训练的应试教育,就在社会和家庭中接受能够安身立命的实学教育。她不善于夸夸其谈,只知道默默躬耕;不被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思想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她的行为其实来自于一种信念,那就是任劳任怨、尽心竭力的敬业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为我铺就了人生不懈奋进的基石。在她看来,一个人若不将自己从事的职业或事业看成是一种召唤和使命,则很难活得出精神和气质,做得出可圈可点的事情来。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大哥大、英特网“飞入寻常百姓家”时,质朴、勤俭被“送入侯门深似海”。有的家长抱怨说,他们的孩子由于父母不能开名贵汽车去学校接送他们而尴尬。父母每次去时,就被子女要求把车停在离学校百米之外。他们宁愿走过去,也不愿被坐高档车的同学看见自家的普通车而丢面子。遇上这样的问题时,在责怪孩子之前,我们做父母的是否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呢?

想想看,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我们就沾沾自喜。反之,会面有难色的话,我们其实是在自己虚荣心的控制和支配下,毫无顾忌地伤害着孩子们的自尊和独立人格。而这样不幸的事往往是在无数个极其关心和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里上演。如果父母可以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其他孩子在成绩、特长、获奖等方面进行比较,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他们将我们与同学的父母,在汽车、收入、职位等方面进行比较呢?根据言传不如身教的说法,孩子们没有自信、爱面子和虚荣的“品格”难道和父母们潜移默化的教育没有关系吗?试问,当你迫不及待地为孩子办理入托手续的时候,当你每天急急忙忙送孩子去学校或私塾的时候,当你日日风尘仆仆为孩子寻找一个重点学校的时候,你是否开动脑筋想过为什么要送他们去?他们在学校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你给他们的又是怎样的教育?越来越产业化的教育究竟使他们变得聪明还是愚笨?

写给父母们:如果你家境富裕,一无所缺,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可以炸开“贵族学校”的大门。你的孩子或许会在那封闭的温室之中,炼就出令世人羡慕的应试才能,从而取得入住名牌大学的通行证。但他们不一定有勇于面对挫折的思考和坦然接受失败的能力,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生活,因为那是培养他们的自信、赋予其安全感、动力和快乐的第一泉源。当孩子们和家庭在空间上有距离以后,就容易与父母在感情上疏远。这样一来,家庭优良的传统和父母奉献的品格就难以传递到位。即使父母在物质财富上能充分满足他们的需要,但是,他们不见得有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和代代相传的家教智慧,因为他们心中的英雄和崇敬的对象往往既不是父亲也不是母亲。

如果你家境贫寒,一无所有,正含辛茹苦地养育你的儿女,请你“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诗篇》37:1)。你当明白,你的家就是儿女们最好的学校。你,就是他们最好、最重要的老师。再好的学校,都只能传授已知的,甚至是过时的书本知识,难以用来解决漫长人生中的实际问题。然而,你对他们至性至情的温暖和仁爱,才是生命激流中永不停止、历久弥新的活力元素;你通过身体力行、潜移默化传授给他们的可以是人生赖以生存的动力和支柱,那就是顶天立地的气概、一往无前的精神、坚如磐石的信念,和忍耐、节制的品格。

写给同学们:如果你投对了娘胎,有腰缠万贯、权倾一方的父母,就善用你的资源和机运,别因此放弃了独立和自尊,让它们成了你自强的绊脚石。你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考验,才能超越矜夸的自我和优越的环境。愿弱者从你身上不仅看到这世界的不平等、不公平,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体贴和怜悯,进而存有盼望。

如果你家的风吹雨漏、下岗的父母四处苦哀求,你不必妄自菲薄、自惭形秽。人的尊贵在于有美丽的心灵、宽大的胸怀和可敬的品格。生在黄连树下,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坎坷人生的历练。但长在蜜蜂罐里,衣食无忧,不差钱,有可能是一种不幸。

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我怀揣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叮咛和祝福,告别了亲人,告别了一生一世难以忘却的故土,踏上了一条通往象牙塔的不归之路。

 

 

整全的教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雨滴' 的评论 :
感谢你的阅读和理解。从乡下挤进都市以后,不管后来面临过怎样的逆境,都无法超越农转非以前的砥砺。
雨滴 发表评论于
从阿牛那里过来你家拜访。 从头读到这一篇时流泪了, 为你的自强不息而感动, 为那些一路上帮助过你的善良的人而感慨, 更为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们的资源稀缺而感到一种非常的不公。
整全的教育 发表评论于
回复梅兰松竹的评论:
谢谢梅姐妹的阅读和共鸣。在这个快餐的文化背景下,浮躁的时代里,像你那样能静心得人不多,不多也。

如果下次你还去,务必请预告一下,一定要尽力赶回去恭迎。
梅兰松竹 发表评论于
姒弟兄的升学经历很不一般!你父亲送糖果那段写得真好,那份骄傲和幸福连我也感动了。。。不愧是大禹之后!(我刚刚学到夏朝是大禹的儿子建立的:-))

在四川时,还坐车去你老家的山水转了一趟呢,“峨眉天下秀”果然名不虚传!听说好好玩下来至少需要三天,可惜这次时间太短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