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那些事还是说清楚为好
文革后,宣传部曾出台过一个文件,要求各出版单位,对文革史“宜粗不宜细”。这个文件的出台,导致文革史出现较大的模胡地带。一些习惯用语,变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在模糊的基础上,有人故意引导,使公众产生很多误解。我们研究历史应本着宜强不宜粗的原则,尽可能把一段历史完整准确的记录下来,才能给后人以启示。才能真正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就几个关于文革的几个习惯说法,我谈点自已的看法。
一,文革期间
这四个字,够模糊吧?习惯的说法是,某某死于文革期间,某某事业,文革期间受到冲击。刘少奇的后人说,文革期间,他家死了六个人。公众的理解就是——全是文革中被整死了。便事实是什么呢?刘少奇是病死的,他在隔离审查期间,一直受到保护和精心治疗,直到去世。当然,政治上的倒台,对其心理,乃至身体是可能产生影响的,那是不是,要照顾你的感受,就不能批判你了?刘家其他几个,有自杀的。也有病死的。能就此说明,是“整死”的吗?你死于文革期间是个事实,但整死你,不是事实。如果没有文革,你家就不死人了?改革三十年,你家死人没?是不是改革开放给整死的?
二,迫害
文革后上台的一些人,一度把文革中受到冲击,看成是某种政治资本。简历中常有——文革中受到迫害的用语。什么是迫害?为什么要迫害?谁迫害了你?那就不说了。是说不清吗?还是不能说?事实上很多人所谓的迫害是事出有因,不是无中生有的。比如文怀沙因为奸污妇女被判刑,他说是反对江青,受到迫害。比如吴祖光被人骂做“专玩戏子”,也说是迫害。比如安X文,包养情妇,泄漏国家机密,也说是迫害。比如说张志新,因作风问题被下放,也说是迫害。
三,栽脏陷害
不能说文革中没有冤案,现在不也有冤案吗?严打不也出了一大批冤案吗?但也不能说文革中搞的那些案子都是陷害。由其是一些高级干部,哪个是善茬?是那么容易就被栽脏陷害了?一些重大案件多由周恩来总理主持工作,以其严谨的从政风格,他会污陷一个好人吗?而且文革期间,这些案件都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是那么容易瞒天过海吗?据说刘少奇临终前说:我最大的痛苦是人民误解我。 人民为什么误解了?三十年过后,人民是不是误解了你?
四,红卫兵
红卫 兵已经被彻底污名化了。事实上,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多数是红卫兵,而不是少数。红卫兵大致分造反派和保皇派,中央定性为,两派都是革命的。保皇派后来改称保守派。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就是保守派。当年的红卫兵,现在大都健在。对一个社会群体的多数人加以污篾,这在历史是不多见的。事实上,在党政机关乃至高级干部中,当年是红卫兵的人也是多数,不是少数。红卫兵在当时是一个广大的人群,有一些坏人出现,也是正常的。但多数是好人。坏人干了一些坏事,是有的。但多数是干好事的。包括后来的工农兵大学生,他们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能这样被污篾吗?
五,打砸抢
文革后,把文革中出现一些极端做法,笼统的归咎于文革。这是不对的。文革的那些事,要一件件说清楚,你会大吃一惊!比如一些文化名人被揪斗欧打,一些名胜古迹被毁。只是笼统的说,文革期间如何如何。从来不说是谁指派的,谁组织的。不说是谁的后台老板。有些不明就里的年轻人,就轻信为,这就是文革的宗旨,这就是毛泽东导演的?是这样吗?文革初期,中央文革的文件一个接一个出台,都是在制止武斗,制止破坏,没有一个是倡导这种暴力行为的。当然,现在要说的完全清楚,还有一些困难。因为,导演这些暴力事件的真正主使者们,文革后,纷纷上台了。成了“反文革”的先锋。或许有的人会说,不搞文革,不是就没有这种事了?那我只能说,一个人得了病,开了一刀。如果不治病,是不是就不用开这一刀了?
当年那个“宜粗不宜细”的规定,并不是为了保护毛泽东的声誉,而是要保护毛泽东的敌人。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现代史只能归入政治学范畴,但终究是要归入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