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炎与消炎:你了解多少? (ZT)

说起发炎,几乎每个地球人都遇到过,而且从小就可能有。比如皮炎、脑炎、角膜炎、结膜炎、鼻炎、中耳炎、牙龈炎、咽炎、扁桃体炎、肺炎、肝炎、肠炎、胃炎、痢疾、前列腺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炎、盆腔炎、甲沟炎、关节炎、肩周炎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发炎?如何消炎?

 

1,炎症的定义:炎症(Inflammation),俗称发炎,是指生物组织受到外伤、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之后,所激发的正常的人体生理反应。其中包括了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另一种定义是: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致炎因子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所诱发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通过炎症的充血与渗出,使组织获得更多的营养和抗体等。可中和毒素,消灭致炎因子,清除异物和组织碎屑。炎症的增生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同时全身反应的发热可以促使机体代谢增强、血中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加强、抗体生成增多等。

 

2,炎症的主要表现:组织的变质、渗出和组织细胞增生。炎症面部常表现为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同时伴有全身性表现如发热、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局部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等。炎症虽是机体的防御反应,但对机体是有利的。年老、衰弱、营养不良的人,在致炎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反应减弱,这标志着病情的严重。但炎症也有对机体不利的一面,如乙型肝炎长期不愈,有时肝脏内出现肝细胞结节性增生并产生大量的纤维组织,引起肝硬变甚至肝癌。炎症可以引起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过敏,进而攻击自身的组织及细胞、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班狼疮症等免疫系统过敏病症。

 

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一般持续较短,数日到一个月)、慢性(持续时间长,数日至数年)、亚急性炎症(病程介于急性和慢性炎症之间)。按基本病理变化又分为:变质性炎症。渗出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炎症。卡它性炎症。增生性炎症。

 

3,引发炎症的原因:烧伤、化学刺激(包括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如尿酸)、冻伤、毒素(包括新陈代谢物)、病原菌感染、细胞坏死、物理损伤(钝的或尖的)、超敏反应引起的免疫反应、离子辐射、异物(包括碎片,泥土)等。

 

4,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之比较:

 

急性致发炎原:细菌性病原体,受损组织;主要牵涉细胞;嗜中性球(主要)、嗜碱性球(炎性反应)、嗜酸性球(应对寄生虫)、无颗粒白血球(Mononuclear cells)(单核球及巨噬细胞);主要中介物:血管活性胺(Vasoactive amines),类花生酸(eicosanoids);结果:炎症消退,形成脓肿或变为慢性炎症。

 

慢性致发炎原:持续由不能分解之病原体,病毒感染,外物或自体免疫导致的急性炎症;主要牵涉细胞:无颗粒白血球(Mononuclear cells)(单核球,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成纤维细胞;主要中介物:IFN-γ及其他细胞因子(Cytokines),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活性氧,水解酶(Hydrolytic enzymes);结果:组织受破坏,纤维化,坏死。

 

5,传统对策:

 

1)抗发炎类药品(anti-inflammatory drugs),主要是西药。如果不是由感染引起的炎症,医学上对于抑制炎症反应,用的是非类固醇抗发炎剂或类固醇。在中国大陆常说成抗炎药

 

11)类固醇(Steroid)与肾上腺皮质荷尔蒙有类似的结构,称为糖皮质类固醇,是强有力的抗发炎剂,对多种发炎反应都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类固醇(又称甾、甾体与甾族化合物)是属于脂类的一类,特征是有一个四环的母核。

 

类固醇是广泛分布于生物界的一大类环戊稠全氢化菲衍生物的总称。又称类甾醇、甾族化合物。类固醇包括固醇(如胆固醇、羊毛固醇、谷甾醇、豆甾醇、麦角甾醇),胆汁酸和胆汁醇,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昆虫的蜕皮激素,强心苷和皂角苷配基以及蟾蜍毒等。此外还有人工合成的类固醇药物如抗炎剂(氢化泼尼松、地塞米松),促进蛋白质合成的类固醇药物和口服避孕药等。

 

类固醇是抗发炎的仙丹,对于发炎初期的渗出水肿、微血管通透、白血球吞噬作用等都能抑制,瞬间可减轻红、肿、热、痛表现,还可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增殖, 减少肉芽组织增生,因此可以抑制纤维化,减轻组织黏连与疤痕形成。类固醇可减弱免疫反应,让白血球怠工,巨噬细胞不吞噬、抑制淋巴球增殖分化,干扰补体作用;类固醇还可作用于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副作用是它会破坏人身体的免疫系统,因此对于感染的误诊错使用类固醇是致命的。类固醇严重破坏了体内荷尔蒙系统;类固醇严重破坏了骨骼肌系统;类固醇严重破坏了心血管系统;类固醇对肝脏的影响,类固醇可以引肝脏内产生瘤和血囊肿。如果它们破裂,将会引起内脏大出血;类固醇对皮肤的影响,类固醇可以引起痤疮、粉刺、浓胞、毛发和皮肤大量出油。

 

12)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缩写作NSAID),也译作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炎症是机体对抗感染或误认代谢物为致敏原的一种免疫反应,使到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炎性介质环氧化酶(COX-2)的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抑制环氧化酶-2的活动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炎性反应,这种作用机制是与具有类固醇的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有着根本区别的。非甾体抗炎药对环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抑制反应是一个平衡反应,药效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但有一个例外就是著名的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乙酰基可以不可逆地结合环氧酶活性中心地丝氨酸,不可逆地抑制环氧酶活性。

 

不良反应: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环氧酶,由于环氧酶1主要分布于血管、胃和肾,而由环氧酶催化生成的前列腺素有具有保护消化道粘膜的作用,因此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环氧酶的作用会降低前列腺素对消化道粘膜的保护作用;另外,大部分的非甾体抗炎药在结构上都属于弱酸,有一定的酸性,对消化道刺激较强。两种作用合一,非甾体抗炎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消化道损伤,由此导致的消化性溃疡称为NSAID溃疡。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或有严重疾病、高龄等危险因素者,可在服用NSAID的同时,预防性地同时服用抗溃疡药如H2受体拮抗剂、PPI

 

在服用非类固醇类消炎药时还要注意以下的事情:虽然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可能会引起不适,但是在治疗关节炎上很有用处,不可随意停药;避免与阿司匹林或含酒精饮料同时使用;如果肠胃不舒服,可与食物或制酸剂一起服用。如果症状持续,应告知医师;如果出现皮疹、水肿、黑便、腹泻、其他消化问题或持续头痛时应告知医师。

 

2)如果是由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可以使用一般人所说的消炎药或注射消炎针,实际上指的是抗生素,其实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繁殖,而使感染引起的发炎减少。

 

抗生素的副作用包括:

 

21)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到时候抗生素就不能用了。

22)抗生素一般可以也破坏人体正常的菌群,导致不敏感微生物的过度生长,如霉菌、耐药菌等,到时候很可能会产生多重感染。

23)抗生素长期使用可以加快细菌的进化,出现耐药菌株(MRSAVRENDM-1超级细菌等就是后果)。

24)有些抗生素长期使用还有一些特有的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万古霉素等,还可以导致药物性耳聋和肾功能损害(不可逆转)。

 

6,预防医学的措施

 

急性炎症,一般采用西药的抗生素;但多数情况下,使用非类固醇药物。不过,对于慢性炎症,还是中药草药比较稳妥,副作用小。笔者在大学其间有一位来自美国的英语教师,她当时患有比较严重的红斑狼疮(为全身性、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和缓解的典型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之一),在美国无法医治,最后她选择到中国,一边教书,一边用中药治疗疾病。可见,中草药治疗慢性病的优势,老外们也是知道的。

 

1)第一类是中药草药。芦荟对各种外伤(割伤、擦伤、烧伤、烫伤、昆虫蛰伤、日光晒伤等),都能表现出良好的止痛疗伤效果,是目前公认最安全的天然抗过敏药之一。芦荟所具有的消炎、杀菌的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功效已广为人知。这是首选。此外,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天门冬科开口箭属的植物)、黄芩、三七、白芍、薏苡仁、枸杞、木香、丹参、人参、西洋参等,都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功效。

 

2)第二类是食品或者药膳。具有帮助人体消炎的食品有:三文鱼、豆类、浆果、绿茶、绿豆等。蜂胶和蜂蜜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不过,蜂蜜并不适合婴幼儿,尤其1周岁以下的儿童,不能服用蜂蜜,因为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对婴儿是存在危险的。

 

3)第三类是鱼油。研究证明:鱼油可以减少绝大部分的炎症物质。对于改善炎症,鱼油的确有帮助。

 

4)第四类是保健品:炎症反应与体内自由基的增多,关系十分明显。因此,选用适当的抗氧化剂(比如OPCORAC、虾青素、白藜芦醇等),对于消除炎症、预防组织病变等,均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编辑整理)

舌尖上的世界 发表评论于
要分清 inflammation 和 infection。
stillthere 发表评论于
EATING TOO MUCH WHEAT FOR TOO LONG PERIOD OF TIME COULD CAUSE CHRONIC INFLAMMATIONS.

6 WEEKS OF GLUTEN-FREE DIET COULD HELP REDUCE OR ELIMINATE INFLAMMATION. READ MORE FROM BOOKS SUCH AS 'GLUTEN TOXICITY' OR 'WHEAT BELLY'.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