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先學習的材料有助於識記後學習的材料,是積極的遷移作用。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後學習的材料的幹擾作用稱爲前攝抑制。前述關於識記無意義音節字表,第一個字表遺忘最少、最後的字表遺忘最多的實驗結果表明:在無意義材料的記憶中,前攝抑制是造成大量遺忘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可能是由於先學習了較多的無意義材料之後,對於新學習的内容,難於保持分化,易於發生泛化,因而產生遺忘。有意義的材料,由於聯繫較多,較易建立與保持分化,受前攝抑制的影響就可能較輕.
抑制是大脑皮质的基本神经过程之一,是与兴奋对立的状态。其表现为兴奋的减弱或消失。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抑制的产生,目前认为可能在两个部位:一个是突触前的轴突末梢,称为突触前抑制;另一个是突触后膜,称突触后抑制。前者是指通过某种生理机制减少了兴奋性突触的递质释放,使得神经冲动传至该突触时不容易或不能引起其突触后的神经元兴奋,从而呈现出抑制性效应。后者是由抑制性神经元引起的一种抑制。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有相当数量的抑制性神经元,一般属中间神经元,其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物质,与其后继的神经元构成抑制性突触。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出抑制性递质,经突触间隙而使所有与它形成突触联系的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而呈现抑制。按引起条件反射抑制的原因,可分为外抑制、内抑制、超限抑制等。抑制和兴奋一样,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通过抑制,大脑皮质的信号化活动不断地得到纠正而逐渐达到完善,使反应更加精确有效。因而抑制过程也是积极的神经过程。例如,当抑制过程在大脑皮质内引起广泛地扩散并扩散到皮质下中枢时,就可引起睡眠。睡眠具有保护性意义。
倒攝抑制受前後兩種學習材料的類似程度、難度、時間的安排以及識記的鞏固程度等種種條件的制約。倒攝抑制也稱後攝抑制,指的是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的材料的保持和回憶起幹擾作用。研究表明:在先後學習的材料完全相同時,後來的學習即是複習,不會產生倒攝抑制。在學習材料由完全相同向完全不同逐步變化時,倒攝抑制的作用也隨之逐漸變化:開始時抑制作用逐步增加,材料的相似性減小到了一定程度時,抑制作用最大;此後抑制作用便逐漸減低,到兩種材料完全不同時,抑制作用就最小了。研究表明:在學習兩種不同材料時,如果後來學習的材料在難度上不同,倒攝抑制的作用也就不同。在一個實驗中被試在熟記詞之後去解答算術難題時,結果使後來對詞的再現降低16%,而去進行較爲容易的任務(口算乘法)時,對同樣一些詞的再現就隻降低4%。
中國心理學工作者所做的一個實驗,把受試者分爲四組,各組都識記一個包括十個無意義音節的字表,第二天進行回憶並重學。在回憶前,第一組不學習新字表;第二組學習完全不同的無意義音節字表;第三組學習與第一天學習的音節有一個字母相同的無意義音節字表;第四組學習與第一天的音節字表有兩個字母相同的無意義音節字表。按回憶和重學的成績來看,都是第一組成績最好,第二組次之,第三、四組較差。按回憶的成績,第四組高於第三組;按重學的成績,第三組高於第四組。
這個實驗的結果表明:插入同類材料的識記,產生倒攝抑制;識記相似的材料比識記差異較大的材料產生的抑制爲大;相似程度高的材料比相似程度稍低的材料,在重學時產生較大的抑制,在回憶時抑制反而較小。根據這個實驗和同類的研究結果,可以推論:在先後學習的材料完全相同的時候,後學習即是複習,不會產生倒攝抑制。在學習材料由完全相同向完全不同逐步變化的時候,倒攝抑制開始逐漸增加;材料的相似性到了一定程度,抑制作用最大;以後抑制又逐漸減低,到了先後識記的材料完全不同時,抑制效果又最小了。倒攝抑制的大小,受中間插入的活動的難易程度的影響。
有人在實驗中讓受試者識記俄文形容詞,識記後有的受試者休息,有的受試者解答較難的算術式題,有的受試者計算簡易的口算乘法。回憶時,從事簡易算法的較休息的成績降低4%,從事較難算法的降低16%。
先後學習的時間安排,對於倒攝抑制的大小,也有重要影響。一般說來,恰在對先識記的材料進行回憶之前,進行第二種學習,對第一種學習材料回憶效果的倒攝抑制最大;在第一種材料識記後立刻進行第二種材料的識記,抑制的效果次之;在對第一種材料的識記與回憶時間間隔的中間,即距對第一種材料的識記和回憶都有一定的時間間隔,進行第二種材料的識記,所產生的倒攝抑制最小。
先後兩種學習鞏固的程度也影響倒攝抑制的效果。一般說來,學習的鞏固程度越高,越能抵禦幹擾。所以第一種學習的鞏固程度越高,倒攝抑制的效果越小。一種學習的鞏固程度很低,它内部的聯繫很薄弱,對其它學習難於產生幹擾;一種學習鞏固程度很高,内部分化加強了,也不易幹擾其它學習。所以在第二種學習鞏固程度很低的時候,倒攝抑制較小,似着學習鞏固程度的提高,倒攝抑制的效果就逐漸增大,到了學習鞏固程度很高時,倒攝抑制的效果又逐步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