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家有电话很牛X

开个博客是个不错的主意,随意写下的文字能保存下来。碰到对脾气的人也能交流,唠唠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改革开放前,老百姓家里是没有电话的。家里有电话的人家肯定是当官儿的或是啥名流。什么级别的官儿应该配备电话可能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规定,当然大官家就一定会有电话,那是革命工作需要嘛。
我自从记事起就知道家里电话的存在。老大一个黑家伙,挺沉重的,正面是个精致闪亮的拨号盘,手指伸进去一拨,嗒拉一声拨到头,手一松开,哒哒哒拨盘回到原位,再开始拨第二个号码,直至完成。整个打电话过程,加上那好听的声音,感觉真是棒极了。
我爸是个技术干部,不是大官,但是我家对电话的管理却有很多规矩。我们兄弟仨人是不容许在家打电话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例外。父母也不容许我们接电话,我们三人的同学朋友中也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有电话,但是用家里电话相互联系,是想也没想过的选择。巧的是这几个有电话的同学朋友家境和我家相仿,家里规矩也类似。
文革前,我爸一年特许我打一次电话。那就是过春节那两天,给我爸妈的同事朋友打电话拜年。我有特定的两三套“拜年词”,父母只需告诉我叔叔阿姨的姓名即可。一般的客套对话父母都让我即兴发挥。后来想想,我是兄弟中最Social,最有亲和力的一个,大概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1966年文革初,父母为了避祸,从干部区的大房子搬到工人集聚区的小房子,电话也就自然取消了。差不多两年以后,工厂实行军管并喊起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虽然我父亲还在车间里劳动,但己经开始参与工厂的生产管理事宜。
突然有一天来了一辆工程车,工人们开始立起几根电线杆,从较远的地方把电话线拉到我家楼下。然后敲门进来安装电话,我们这些孩子们还觉得挺好玩,等我妈下班回家后,责备我们让人进来安装了电话。我爸很耐心地安慰说,政治问题会解决的。生产不能耽误,工作还得干好。
这下可好,我们那一大片居民住宅,就我家有电话,借打电话的人乌泱乌泱的,不胜其烦。都是邻居,不好拒绝啊。我父母的原则是,无论是谁都可以借用电话,但是除非是紧急情况,我家不给人传电话。跑到人家楼下,扯着嗓子狂吼,谁谁有你的电话。。。的确不是件风雅的事。总之我家这部电话使附近邻里受益不少。
我后来在牧区插队,队长的家人生病住在公社卫生院,急需要一种特效抗生素之类的药,公社和旗里的医院都没有这种药。队长眼泪汪汪地找到我,要我赶快写信让我父母帮忙。我说没问题,下午赶到公社,给家里打一电话。我父亲马上赶到医院,拿到药后,片刻不停地来到钢铁公司的“运输部”,那里每天有发往各地的车队,只用了两天多一点,药就送到了队长手里。
一时间消息不胫而走,知青谁谁家有电话,比咱公社书记还厉害呀!
在我的印象里,后来是那些手提“大砖头”(早期手机)的个体商人们,大庭广众之下,“喂喂,刘总吗? 那笔款子我马上给您汇去!” 牛了好一阵子。现在是手持爱疯7还是8的比较牛,我就不知道了。

 

 

 

闲闲客 发表评论于
怪不得你这么牛:))
天边的蔷薇 发表评论于
Coach家良好的家教,真是值得好好学学。
coach196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石假装' 的评论 : 张玉凤那篇文也有一点儿可信性,那个好像不是她自己家(他妈家?),再说了,在玉凤同志那里能称作大干部的也没几个吧?:))
爸爸的草鞋 发表评论于
好奇教练兄的拜年词,不妨透露一下下啊。
石假装 发表评论于
看过一篇介绍张玉凤的文章,说她到邻居家借电话给中南海警备人员寻问毛的情况。就这一个情节就觉得假。可是,读教练这篇文章时突然觉得你家超过他家啦!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教练家当年那是真牛,那时都是公家配的电话。现在有钱就能买的东西不稀奇了。
coach196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人生是一场梦' 的评论 : 谢谢梦妹妹来访,你的伤势恢复良好如何?
coach196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lum59' 的评论 : 哈哈,李子兄,那时的二锅头都是货真价实啊!
日落云霞 发表评论于
教练小时候家境很不错,父母也很智慧,又让教练学小提琴,又推孩子们体育,所以教练一家都很优秀,教练也很阳光。

今天拜读若干篇,教练的文笔仍是一如既往的好。
教练兄周末快乐!
plum59 发表评论于
教练老兄家不简单,您老爹有军机大臣待遇!当年大医院的科主任家都不一定有电话。那是“以钢为纲”的年代啊。
人生是一场梦 发表评论于
当然很牛啦,那时只有有权有身份的人家才有电话。教练大哥的父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心地善良,真是令人敬佩
晓青 发表评论于
那时候有电话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有钱有好手机,过去那是身份!不可比的。想象得出来,你当时肯定特别骄傲。

问好教练!
南胖子 发表评论于
那是身份的象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