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到现代,越写越奇怪!
一、行草泛滥成灾
尽管当代书法创作已呈现出多元化,但是,我们还是从当前火热般的展赛活动中,看到了行草书的过渡泛滥。单项展先不说,就全国展、青年展、新人展全国三大展来看,行草书的参展、入选获奖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这反映出当代书法创作行草风已占居主流。
从书法创作队伍结构看,中青年书家从事行草创作的仍占居多数,行草书仿佛是一种青春艺术、阳光女孩,在一次次的大展中崭露头角,光彩照人。但是,从这繁荣的背后,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一丝忧虑,难道说当代行草书创作已达到真正的艺术水准了么?算不算行草的国度?是不是行草的时代?行草书的追风和流行风气为什么比任何一种书体都有过之而不及?
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的,从表面上看它好像是积极的、有利的,但一旦物极必然走向它的反面,也就是说任何社会性的东西,如果不加以规范,任其发展都会造成不利局面。我们不是有意给行草书创作波冷水,而是感觉到行草书创作到了该有所制衡的时候了。当然,对于艺术创作活动来讲,人为的压制是不妥的,艺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只是希望书法家们能静下心来做一些冷静的思考。
二、为展厅生,因展厅死
书法切磋比赛本无过,但是过多注重展厅效应的目的性,却让当代书法陷入一个心照不宣尴尬。纵观中国书法史,“展览”可算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对它的研究没有前迹可循。无论是办展的组织还是参展的个人,都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聪明的中国人很快就掌握了展览到底需要什么,于是,在“展览时代”刚刚到来之际,对于作品外形式的追捧成为了多数青年书家乐此不疲之事,无论是纸张的拼接、做旧、染色,还是印章的装饰,亦或是多种字体的配合,都体现出作者对其作品表现形式的惨淡经营、精心设计,外形式的竞争逐渐形成风气,殊不知过犹不及,过度追求外形式的作品慢慢受到愈来愈多人的反感,抢眼的外形式开始失去其先天的优越性,甚至已经呈现出被抛弃的态势。
虚假崇古和审美单一,就是当代展厅书法的通病。
三、唐楷失去市场?
唐人在书法上有两项伟大的创造:一是唐楷,二是狂草。而唐楷是唐人最为完美的杰作。如果说东晋二王完成了楷书的式样改制的话,唐人则从笔法上给予楷书以最大化的发挥。唐楷的出现,预示着篆隶笔意的消解,古法的失落,笔法变革的终结,但唐楷给予中国汉字的书写规范和书法艺术创作的重要启示,无疑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和艺术的双重进步。唐代楷书书家正像同时代的诗人一样,在律诗的严格约束下,尽情地发挥个体风格创造,唐代形成了楷书创作的书家群体。
唐楷创作进入近现代以来,在高层次的艺术创作空间已经影响式微,它甚至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正在扮演着“下里巴人”的角色。除了前两届的全国书法展览,因处于文革书法的恢复期,尚有唐楷作品入选外,以后的重大展览少见唐楷尊容,大家都不愿从事唐楷创作,即使涉足,也只为打基础用,很少真正用此参加展赛较能。唐楷为什么会失宠了?唐楷真的会落伍了么?
四、明星书法和江湖书法被正名?
“江湖书法”并非一个严密的概念,更不是一种正宗书法“流派”,只是一个模糊的统称。所呈现出的要素有:以大小官员的“新老干部体”和明星的“大侠游龙体”为主,混合一些打着“现代派”、“国际派”旗号的非书非画文字游戏,再结合民间杂耍,通常以巨大的毛笔和尺寸,惊人的宣纸为道具,书写特点有大、黑、油、摔、粗、绕、翻、抖等。虽然统称为“江湖书法”,但各有各的江湖,却共同具备一套行之有效,人人心知肚明却又无法公开宣示的“潜规则”。站在书法水平角度而言,明星书法水平基本和江湖书法相当。
不管是江湖书法,还是“老干部体”抑或明星书法,都是正统书法所不齿的。甚至没有太多人去在意或重视。但是意外的是,伴随着物质精神的腐蚀,这些本就应该位居书法底线的“书法流氓”,竟然被一些主流媒体或“艺术媒体”“高端杂志”竟然予以“正面报道”,实在令书法界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