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城门上“爱孩子先推自己”点进来,有些不吐不快。
首先,我赞成“爱孩子先推自己”的基本观点,而且绝对身体力行,算得上这方面的进步女中年。从几个月大教孩子玩滑梯荡秋千开始,我都是本着“set a good example”的原则,自己先上啊。这些年陪玩棒球,网球,足球,篮球,排球,滑冰,钢琴,什么不会个三招两式。如今儿子要打架子鼓,需要个弹吉他的配角,我小时候学小提琴的,这把年纪了重新报班学吉他;女儿演音乐剧“雾都孤儿”,我上班挣学费,下班了陪练扮伦敦的街头卖花女高唱“谁来买我又红又香的玫瑰,一分钱两朵!”我容易吗我?
但是,实话说,我觉得“推自己”跟“爱孩子“并不一定相关联。我们老中在美国安身立命,爱不爱孩子,有没有孩子,不都得重视英文,注意仪表态度吗?不管住在哪个文明国度,对当地语言文化的掌握和仪表态度都跟自己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啊。如果我们能正常地在社会上生存,在公司里拿工资,有自己的爱好和生活情趣,一句话,过一个good citizen该过的日子,为什么会怕让孩子丢面子?
说到英文,怎么我的印象是移民中孩子妈一般英文都比孩子爸强,哪怕妈妈的受教育程度低一些?语言和沟通能力从来是女人的强项,it’s simply biological. 今天一大早跟公司的两个senior counsel开会,都是女的,说话干脆利落,条理分明,谈诉讼对手的时候坚定又不蛮横。如今三大钱途光明的职业学院:法学,医学,商学院中除了商学院,都是女生占多数了,顺理成章。我家的情况,LD的英文是他的第一语言,可是跟学校老师沟通主要还是我出面,因为习俗如此啊。语言不过是沟通的工具,英文不是我的母语,可我不说废话态度随和有底线,学校那点事有什么说不清的呢。
再说要让孩子酷。这个我们老中如果正常生活而不是仅局限于国人圈子中文媒体,可以避免很多误解。比如说“别人酷酷的在marching band 的时候”- 其实marching band恰恰是“酷”的反面,也是“nerd”的一种。听说过“band geek”这个词吗?我个人超喜欢marching band,每次玫瑰碗橄榄球赛都冲开场的marching band去的,洛杉矶市每年赛季也有除开球队单独的marching band比赛。但是被认为“酷”的男生是橄榄球队员,女生是cheer leaders,Homecoming 的King and Queen 一般都是这两种人,从没听说band geek能出头的。上面这个Taylor Swift的MV很好的诠释了band geek的形象,大家看着玩.
其实“酷”不外乎“fit in”和 “stand out”两种。好像这里的老中父母们是想“fit in”。我说两个“stand out”的例子。
例1:我老板是个有一百多项专利的牛人,白男,伶牙俐齿。上月和他在公司年会上喝酒闲聊,他说他小时候是个数学和科学的prodigy,有一次学校请来一位科学家讲演,问学生们 “什么是核力”,其他啥都不懂的孩子们纷纷踊跃举手“Me me me!” 他这个公认的神童却想“这问题很深奥啊,我得想想”。老板跟我和在场的几个公司fellow级别的说这个,是说当年自己很酷的喔。所以说数学不一定就不酷,关键是你得是prodigy,而不是苦哈哈题海战术牺牲了所有社交时间练出来的那种。当然数学神童很少见,一般数学好的就难免被妖魔化了。有部电影里高中小白男告诉心仪的女孩说“我刚加入了Maths Club”想impress她,金发女孩搔首弄姿道:“Oh my god that’s social suicide!”老公家里三姐弟都是典型的数学好的小中,都是纽约史岱文生高中及MIT出身,大姐MIT 5年拿了EE,CS 3个硕士学士学位,二姐西屋天才奖得主,老公最差,进了MIT后微积分课程也全免,因为高中AP课place out了。他难免有时显摆说“我当年在maths club的时候。。。”每次一说我立刻做搔首弄姿状:”Oh my god that’s social suicide!”其实小中数学好也是自信的资本之一,但是不能只有这个。
例2:不久前参加一个业界women’s networking酒会,我以为有饭吃,到那儿却只有wine and cheese,和一帮穿着晚礼服的白女高管panel members在台上大谈健身,不禁索然无味。正想站起来离开,下一位panel member开口了。这是唯一的一位亚女,她一开口就说“这些fitness talk不是我们亚裔的茶。我从不健身,我每周都按摩。。。”全场大笑,我又坐下了。她讲她如何40年前来美国读大学,几月后跟白男恋爱了,英语不好,看情书都查字典,双方父母坚决反对。她作为一个marketing专业毕业的,70年代加入那家百年老店很少见女人的技术公司,被要求做engineer(亚裔嘛),又如何爬corporate ladder。她要求她的两个儿子跟俄国老师学钢琴,不吸毒,不早恋。。。坎坷充满文化冲突的经历却风趣幽默,全场掌声连连,比给前面的白女高管们的热烈多了。Panel discussion完了,白女们纷纷围着她,告诉她她多么酷,她的讲话多么有意思。看我等她,她走过来跟我用中文打招呼,又约我去吃中餐。下楼找到酒店的中餐馆,她又说不地道,不如我们打车去Chinatown。当时已晚上9点,我看她兴致勃勃的样子,60岁的人了,不禁笑夸:“You are wild!” 她讲的40年前的她,让我多少看到了20年前的我自己。而白女们认为她酷,则完全因为她stand out。
所以呢,小中们要酷,也能各有各的酷法。老中们很中国,也不见得就让孩子尴尬。比如我喜欢乒乓球,这项中国普及的运动在美国不酷吧。可我每次去cruise或是大溪地的Club Med什么的,都能在组织的比赛上拿金牌给孩子看,他们也觉得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