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反排木鼓舞功能及特点研究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录像观察法,以贵州台江反苗族排木鼓舞为研究对象,从其活动特点对它的功能价值进行探讨。分析得出:反排木鼓舞具有健身 性、娱乐性、观赏性、广适性、社会交往性、高度教育性等功能。研究反排木鼓舞功能及特点,旨在挖掘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娱乐项目资源,为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的传 承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2059491.htm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排木鼓舞;功能;特点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1-0000-01
1.前言
反排木鼓舞[1]是 贵州黔东南台江县反排村的一种以敲击木鼓起舞的祭祀舞蹈,源于苗族“吃枯脏”(杀牛祭祖活动),苗族称之为“能纽”。每届为13年,前9年为准备期,后4 年为主要活动期,届时,杀牛杀猪祭祖灵,这一活动又称“鼓社节”等。人们对木鼓舞由来说法不一,但内容和活动方式大同小异实质都是祭祖活动[2]。 随着时代的发展,木鼓舞的功能和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在,木鼓起舞已不只局限于苗族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为重大节日、喜庆的娱乐活动了。木鼓舞以头、 手、脚的大幅度摆动随着鼓点变化而变化,动作粗犷豪放,激情豪迈,潇洒刚劲,热情奔放、洒脱被称为“东方迪斯科”,成为少数民族的一朵艺术奇葩。2006 年,国家把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的反排木鼓舞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近年来反排木鼓舞在全国不断演出,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因此,研究反排木鼓舞特点及其功能,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健身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以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反排木鼓舞为研究对象。
1.2究研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反排木鼓舞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搭建理论框架。
1.2.2访谈法
通过走访贵州省台江县反排村,了解反排木鼓舞的历史与发展,为本文提供思路。
1.2.3录像观察法
通过百度视频对反排木鼓舞实况录像进行反复观看,采用了慢放、定格和重放的方法对反排木鼓舞的动作、结构进行研究。反排木鼓舞视频来自 http://video.省略/v word=% B7%B4%C5%C5%C4%BE%B9%C4%CE%E8&ct=301989888&rn=20&pn=0& db=0&s=0&fbl=800。
3.结果与分析
3.1反排木鼓舞的特点
3.1.1反排木鼓舞开展特点
反排木鼓舞对活动场地没有特别的要求,参与活动的对象有大多为青年男女,他们穿着他们自制独特的苗族衣服,通过鼓手敲击,形成复杂多变的舞调,在鼓点的节律下,他们围木鼓而跳,相互的问候、敬酒、祝福,独具特色。现在,跳木鼓舞已成为反排固有的民俗了。
3.1.2反排木鼓舞构成特点
反排木鼓舞由“牛高抖”、“牛扎厦”、“厦地福”、“高抖大”、“扎厦耨”5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牛高抖”是表现了反排木鼓舞始祖放耶古在江西遭遇其它 部落的攻击,全族几乎覆灭,始祖放耶古将儿子勇郁古和女儿仰妮耶古赶出家门,分为出门舞和砍草舞;第二章“牛扎厦”和第三章“厦地福”是表现勇郁古和女儿 仰妮耶古被赶出家门后在逃离途中的磨难,分为过河舞、浮水舞和踩虫舞;第四章“高抖大”是表现勇郁古和仰妮耶古几年后逃到贵州台江县的反排村,为始祖包 坟、招魂,有魂舞;第五章“扎厦耨”是表现两人定居下来后庆丰收的欢快、热闹场面,叫做丰收舞[4],是为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举。
3.1.3反排木鼓舞动作特点
反排木鼓舞的步伐是同边顺拐,左右不讲对称;胯腿先行带动全身反转,上下不讲协调;行进方向从横向走斜插,进退不讲仪态。节奏为四、六拍。舞蹈动作为五 种,一种是进三步,退三步,向左旋转,再回身;二种是进退均二步;三种是踏三步,向左转身舞三步;四种是左舞两步,后舞两步,再任前走;五种是正面舞两 步,右侧舞三步,再向左转舞两步,回身舞而前行[5]。木鼓舞的最大特色是狂,处处强调动作的粗犷奔放,洒脱豪迈。
3.2反排木鼓舞的功能
3.2.1反排木鼓舞具有健身性
参与者以胯为动力点,以同边手随着鼓点变化大幅度摆动,豪放、洒脱、激情奔放的动作随着鼓点舞蹈,具有很强的健身效果。反排木鼓舞运动量可以根据参与者的自身情况而调节控制,参与者可以在舞蹈中愉娱感,又可以感受到舞蹈带来的修身效果。
3.2.2反排木鼓舞具有娱乐性
反排木鼓舞特别是在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人们相互进行情感的交流,大家一起释放节日或集体庆典的喜悦心情。正如白晋湘,杨斌等在“交缚、分化、吸纳、共生 ―论中国传统体育与民族舞蹈的历史渊源”中说的:“民族舞蹈主要是以表达情感为出发点,以身体动作舞蹈来支配情感需要,是为了“娱人并自娱”[6]
3.2.3反排木鼓舞具有艺术观赏性。
如今反排木鼓舞以“东方迪斯科”[7]的 美称吸引大众。多年来,反排木鼓舞曾先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法国、西班牙、香港和澳门进行表演,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反排木鼓舞动作极具艺 术观赏性,得到了众人好评,这种独特的苗族鼓舞文化满足了人们的艺术与体育的需求,真所谓“千年跳一舞,一舞跳千年”。
3.2.4反排木鼓舞具有大众广适性
苗族反排木鼓舞无论从它的舞蹈内容,还是舞蹈形式上都极富生活情趣,而且对活动场所,动作质量和运动负荷没有严格要求,很容易得到大众的接受和喜爱。它 以普适、自娱自乐、健身、审美、消遣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已走进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因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2.5反排木鼓舞具有社会交往性
苗族反排鼓舞来自于苗族族人苦难的历史和情感的宣泄,是一种表达反排森鼓舞历史的需要,是苗族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群众性的集会方式,是人们进行人际交往的 场所与中介。在特定的节日与社会氛围中,将族人欢聚一堂,开起了苗族族人内部以及各族之间的人际交往,消除了各族人民因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差异带来的隔 阂,使人们在这一独特的体育文化的交往中找到了民族认同感。
3.2.6反排木鼓舞具有高度教育性
反排村人跳木鼓舞则是为了不 忘记祖先,他们把木鼓视作为自己的祖,因此,在祭活动中,跳反排木鼓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他们希望自己时时刻刻能和自己祖先的神灵在一起,特别是在招 请祖先神灵来世的过程中,人们生怕做错事,生怕得罪祖先的神灵,他们非常小心、认真和严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反排木鼓舞具有明显教育后人永远记住祖 先苦难的经历,激发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9],具有高度教育性的意义。
3.2.7反排木鼓舞具有苗族品牌性
早在明清时期,据《贵州通志》记载:苗族“正月击鼓以唱神歌,九月祀五显神,远近邻人赶集,吹匏笙,联袂宛转,顿足歌舞,至暮而还”[10],可见当时对苗族木鼓舞的定型与想象。
3.2.8反排木鼓舞具有商业性
反排木鼓舞自从在1954年进京向国家领导人献艺后,反排木鼓舞由乡间活生生的仪式文化场景,经过加工,转化为现代反排人的舞台展演[10]
4.结语
通过本文研究得出反排木鼓舞具有粗犷奔放、洒脱豪迈的活动特点,其功能价值有九个方便,包括反排木鼓舞具有健身性、愉乐性、艺术观赏性、无竞技性、大众 广适性、社会交往性、高度教育性、外展示苗族形象和盈利功能。对反排木鼓舞的活动特点和功能价值探索,为反排木鼓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 展。

参考文献:
[1] 黄泽桂.苗族反排木鼓舞生态调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95,2(62):147.
[2] 蒋代力,谢莉.试论苗族木鼓舞的艺术特征与社会功能[J].艺术探索,2007:12-13.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EB/OL].http://www.省略/zwgk/2006-06/02/content_297946.htm,2006/6/2.
[4] 吴萍,刘文燕,田玲等.苗族反排木鼓舞健身操的创编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09,27(3):84-85.
[5] 阿土.反排木鼓舞[J].贵州民族研究,2005,(5).
[6] 白晋湘,杨斌等.交缚、分化、吸纳、共生―论中国传统体育与民族舞蹈的历史渊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
[7] 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74-76.
[8] 饶远,陈斌等.体育人类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165-168.
[9] 赵波,李景谷.对贵州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的体育价值及推广策略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76-179.
[10] 刘柳,陈正府.反排木鼓舞:从历史记忆到文化表征[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2008,1.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5/view-2059491.ht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