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去了心心念念的剑桥。多少年仰慕;她,的确很美。
剑桥有几个亮点。
亮点之一当然是坐平底船。多半因为徐志摩那首“再别康桥”推销有功,来剑桥的中国人都想要亲身体验诗中浪漫情境,撑一支长篙,任波光艳影在心头荡漾,一圆那“彩虹色的梦”。。。老公是中文文盲,没听过徐志摩,但纯为着好玩,也跃跃欲试想来撑篙。租船的小哥给他恶补了几个动作要点,老公兴致勃勃跳上船头。一试之下,却发现实际操作比看起来难多了,掌握平衡是关键,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掉下水;而河道繁忙,船只密集,算了算了,还是请小哥载我们漫游康河吧。
绿水清清,小桥悠悠,芳草萋萋,垂柳依依,两侧古老典雅的学院古堡,共同交织出旖旎的水上风光。
船夫小哥立在船尾撑篙,手势娴熟,一面认真地介绍两岸建筑和历史掌故,有些也颇有趣。水面上跳跃着细碎亮光,在舷旁一波一波地闪动,从船上看那些古堡建筑,显得更为秀逸,别有一番韵致。
野鸭自在地悠游
在这样诗意的校园里读书,做一个剑桥人多么幸福。
剑桥的传说当然少不了王室八卦。船夫小哥说,查尔斯王子当年在Trinity College读书,享有六个房间的特权,还带着保镖。有趣的是,保镖也兼差做陪读书童,除了照顾王子,也一同进修,最后成绩还大大优于王子。
颇有皇家风范的国王学院。
前方就是数学桥,传说当年牛顿通过数学原理,不用一根螺丝钉就架起这桥,后来有好奇学生要一探究竟,拆了却再也装不回去,只好用螺丝重新固定。
剑桥由30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都有独立的校门和院墙,各有各的风姿和特色。船夫小哥最为推荐的是国王学院(8英镑),Trinity(三一)学院(2英镑)还有圣约翰(7.5英镑)三个学院,都要买门票才能进入参观。
上岸后,我们步行往国王学院。小镇中心游人如织,车水马龙,显得有些浮躁。
不过只要拐进任一学院的小巷子里,就全然是另一番风景--宁静庄严的校园,举止从容的教授,朴素洒脱的学子,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剑桥。
亮点之二:国王学院的礼拜堂。
这礼拜堂俨然是剑桥的标志,倒映在窗玻璃,跟画报上卡通版的自身重叠,很有趣。
看过那么多欧洲著名的教堂以后,我原以为不会再有教堂令我惊艳了。可当我面对国王学院的礼拜堂,那直冲云霄的气势,依然震慑人心。
鬼斧神工的天花板设计,瑰丽华美的彩绘玻璃,精雕细琢的木工雕刻,都叫我们心中升起感动。
城堡式的建筑,棋盘周正的草地,葱郁的树林,每个学院都有这样一方优美的中庭。
亮点之三:三一学院的Wren Library。
快到三一学院门口,刚巧碰到一队旅行团围着听讲解。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牛顿苹果树啊!我兴奋地跟小朋友指出来,他们却一脸迷茫,“谁是这位牛顿先生啊?”老公想了想,很慎重地说,“他是史上最聪明的人。”接着就给两人讲解牛顿定律。
三一学院是剑桥最富有,声名最显赫的学院。出了一堆名人,牛顿,拜伦,培根,6位英国总理,32名诺贝尔奖得主,英国国王乔治六世,还有当今太子。而且还是英国第三大地主,除了女王和the National Trust,就数他家的田租最丰了!
很幸运的,我们拜访三一学院的时候,正赶上Wren Library开门(一天只开放12-2pm时段)。图书馆不得拍照。楼上收藏了很多宝贝,陈列于书柜前面的展示桌。为了减少光线的伤害,桌子的玻璃上都盖着厚厚的绒布。我们小心翼翼地掀开绒布,细细浏览这些古老的珍本--初版的莎士比亚著作,公元8世纪的保罗书信,中古波斯和阿拉伯手卷,John Milton亲手撰写的诗稿。。。有一个桌子专门展览牛顿的遗物:牛顿的怀表,一小撮头发,初版的牛顿著作,还有他的手抄卷!我和老公屏息上前,当珍宝一样瞻仰,哇,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看到伟人的手迹,激动得一颗心怦怦跳!不过是一小块半个手掌大的小notebook,字迹娟秀,仔细辨识,居然是牛顿记载开销的账本。啊呀,伟人也必须吃饭喝茶啊,也得为着生存精打细算呢,真难为他了!
接下去看到“Winnie the Pooh”作者A.A. Milne的手稿。这是我家小朋友超爱的童话,陪着他们长大,给与了他们无尽欢笑的故事啊。赶快叫我家两只来看"the Real Christopher Robin"的手写初稿,旁边还有一本印刷本以供对照。他们兴奋地读着书稿,眼睛闪闪发亮,那是多么欢快清澈的眼睛。
不让照相,我们就跟他们买了张明信片。
亮点之四:圣约翰学院的叹息桥
圣约翰学院就在三一学院相邻。我私下觉得圣约翰是剑桥最美的校园。
壮观的新方庭
前庭
教堂
秀丽别致的叹息桥。说真的,我觉得这一座跟威尼斯的叹息桥一点也不像啊。
啊呀,怎么进了这叹息桥,却成了探监的fu?快来救我们出去啦!!
凝视叹息桥,看过往穿梭的船只,算算看,徐志摩写的“再别康桥”也快有一百年的历史了,这桥,这康河,仍一如往昔;而斯人已去,空留叹惜。
剑桥已经建校八百年,行走其间,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恍惚,叫人羡慕她的历史沉淀、人文底蕴。那些古雅的建筑,传统的礼仪,先贤的智慧,把剑桥的文化和精神这样完好地传承至今。这一切,并不是被琥珀凝固的过去式,而是鲜活明朗的进行式。青春四射的学子穿梭于古典的院墙间,都那么活泼年轻,有那么多激情和抱负,在这一锅慢燉了八百年的翰墨书香中滋养孕育,碰撞出灵感和火花。历史在这里是活生生的,且不断延续,就像那静静流淌的康河。八百年,真叫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