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不理我
今天在 Skype上碰到一个同学, 她问一句, 我就被动地答一句,有应付人家的重大嫌疑.其实我很喜欢她, 开学后我们有时会每天在一起写作业.现在和她没话说, 主要是因为我对她的条件反射:和她的话题只能是数学或物理. 作业卡壳时, 疲惫的我们会聊会天,但5到10分钟后, 都会意识到该停止浪费时间,继续学习.
曾经有个男生, 沉默寡言, 但写作业时他清晰的思路让我自叹不如. 他说做题能带给他心灵的解脱, 觉得很多话题都太世俗,所以选择沉默. 美国孩子从小就知道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所以能言善辩的人很受欢迎. 但我发现物理数学专业中, 内向的人有很多,也许是因为辩论都在草稿纸上的公式里. 我从小就爱说话, 很多人都说我外向, 但发现数学和物理仿佛已将我改造得越来越内向,觉得很多话题都是在浪费人生,尤其是谎话. 我对美国大选很少关注, 因为不论在哪个国家, 大部分政客都是说谎成性.不论这些人在多少家媒体中被吹捧, 社会地位有多高, 我从不羡慕, 有时反而同情他 (她)们浪费了宝贵的人生.
有天在散步, Jeff发表他的政治见解, 我本来就对那些话题不感兴趣, 只想安安静静欣赏那些盛开的百合. 我先用身体语言暗示他, 故意快走几步, 离他远些,可他凑近我, 继续广播. 再也无法包容的我只好放弃委婉: “咱们能否换个话题?别再谈共和党了, 好吗?”
他当然不高兴,可过一会儿就好了, 因为我们都知道装作喜欢倾听对方无法长久. 这就是美国最吸引我的地方:高兴了, 多聊两句, 否则就以 “呆会见”迅速逃离, 各过各的, 没必要去讨好谁,包括配偶.
刚来美国, 我一点也不想家,因为这里没有一个人质问我为什么不要孩子,没有人来烦我, 纠缠我, 衷心地想对美国说: “感谢你不理我.”
呆了6年后, 有些想家的我一回到老家, 就对Jeff说: “咱们还是逃回美国吧.”
为什么呢? 因为理我的人太多.亲戚和乡亲们的第一个问题都是: “你的孩子呢?”
我说暂时不想要孩子, 这个答案立刻把自己推上了被告席, 所有的人都在指责我, 审判我.好不容易逃回美国, 给家里打电话问候时又会遭到新一轮攻击,隔着太平洋都不能清静. 生我养我的故土, 却让我沉重地难以呼吸,在沉默中逃离就成了我唯一的选择.
我从小就刻苦学习, 被当成好孩子的榜样,可很多亲戚都觉得我不听话,叛逆.我从来不告诉家里自己的重要决定,以防止被干涉, 这种自我保护却被解读为自私和冷漠.老家太窒息,我就跑到相对开放的南方, 可单位里打扫卫生的阿姨都在数落我: “你都快30了, 怎么还不嫁人?”
下班后我去爬山找清静, 陌生人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结婚了吗.这就是中国文化里让我最深恶痛绝的地方, 从北到南, 不论是父母,还是过路人, 都认为女人的价值离不开男人和孩子,离开了这些外在因素, 女人什么都不是. 所有的干涉与指责都是以这句结束: “这都是为了你好.”
真的为了我好? 如果我不叛逆, 听亲戚的话, 嫁给附近的农民, 隔三差五地带着孩子回娘家, 孝敬父母,谁会关心起早贪黑的我被丈夫打了多少次?我之所以叛逆,就是因为村里女人被打伤的脸和哭泣, 还有放学路上那些被抛弃的女婴,让我从小就在恐惧中下定决心: “为了活命, 我必须逃离这里!”
就这样, 我拼命地逃, 越跑越远, 逃到了地球的另一边, 才能歇脚. 此时此刻, 老家肯定有很多人还在骂我, 我不想还嘴,浪费时间, 因为即便再过五百年, 又有多少中国人明白相互尊重是对话的基础? 我们的人际交往, 焦点都是在攀比和指责, 忘了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要花多少年, 中国人才能明白“谢谢你不理我”这句话中对自由与独立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