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入文学城,就有几个朋友向我伸出橄榄枝,她们的特点是只认文,后认人。她们不管先来后到,绝无欺生。我最铭记的是暖冬Cool夏和蓝天白云。然后等我写到"我心中真正的贵族"时,出现了一个新读者: 简宁宁。提起她,我心里会象宝玉那样惊呼一声: 天上掉下个简宁宁!那种默契,怎么形容呢? 现在阎立华老师在开办"真爱"系列讲座,他用了一个"心房"的比喻去形容真爱,他的描述非常唯美,认为真爱是达到灵魂高度的。那个比你都更了解你自己的人不是靠刻意的寻找所得,而是命运里的一场邂逅。我当时就觉得阎老师把男女之爱太拔高了。他所向往的"你才是我"并不一定是男女的爱情,其实同性之间的"桃园结义", "高山流水"都可以往灵魂的默契去靠近的。友谊也是有深度的。我又想到了简宁宁。
菲儿和觉晓是文学城里旗鼓相当的两大热门博主。她们都有庞大固定的粉丝群,每天写博,回应读者应该占据了她们相当的精力,加上我为人交友非常清高被动,不屑从众附和,锦上添花,所以很长时间我与热门博主并没有交集。
菲儿第一次给我留言是在我的"简爱让我读出自己的冷漠"一文。以后几乎每篇文章都有她热情的鼓励。于是我也开始关注菲儿了。我到菲儿家做客,惊艳于其豪宅里的富丽堂皇。菲儿的图片制作精美,给人带来眼目的享受。菲儿对人温暖谦和,人们喜欢她的贴切得体。菲儿极为大气,从不吝啬对他人夸赞的话语。圣经里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说的就是菲儿这样的。菲儿勤快创新,她出的美食帖让我想起了纪伯伦如下的话:
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
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一切的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是有了爱。
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连系为一。...工作是眼能看见的爱。
菲儿把她对生活和亲人的爱融入了她的工作: 美食制作。她为世界带来了色彩和滋味。不要以为菲儿天地只限于厨房。菲儿在方方面面都是有模有样的,而且她把她的"生活的艺术"热情地分享给大家。真的,若说菲儿把日子过成了诗歌,大家都会点头认可。菲儿读书古今中西,真不知她的精力和时间是如何分配的。菲儿是大众的,她就像可爱的薛宝钗,被喜爱是没有争议的。一千个赞美中偶然夹了个"不识时务"的,菲儿也是呵呵一笑。幸福女人要大度并不难。
觉晓跟我的联系更后了,那时她还是"龄妈",但是已经快要"觉晓"了。她初次给了我个悄悄话,说她读了我的文章,但她不太轻易评论,因为网络争执让她犹豫退却。大名鼎鼎的龄妈的语气是试探的,甚至有点怯怯。我很是不忍。我反省自己的孤傲,为什么不早点去主动认识别人,象别人热情对我一样。
我去读了龄妈的文章。她非常多产,我只能选择性地挑着读,我读到了她说的"网络争议"。就象我以前在"逻辑对我的折磨"一文里说的,我在旁观两方争论时,常常会觉得双方都有道理。其实有时的争执不休是因为大家射出的箭瞄准的是不同的目标,所以各自都看不到对方的焦点。
龄妈的一篇"我的犹太情结"感动了我,我也是有着很奇怪的犹太情结的人。我告诉她上海永远让我骄傲,因为在二战中这里曾经是犹太人的避难地。
龄妈觉晓后,我开始跟读她的文了。跟菲儿的"与世界为善"相比,觉晓的观点是鲜明的,有观点就会有争议。我在写文章时,特别是议论文,常常换位思考,检查有无漏洞被人当作无谓的靶子去挑刺,从而远离了我写文所意欲表达的初衷。我其实蛮适合给我喜爱的律师简宁宁当个助手的。可即使自以为逻辑上很周全保险了,还会有极少数的误解误读,啼笑皆非的留言。觉晓不理会逻辑,只跟感性和情绪走的,当然就把所有"漏洞"都暴露在世人面前了!
觉晓象黛玉,有人喜欢,也有人不理解。菲儿正勤快呢,觉晓非要自爆"懒",不仔细的人当然觉得菲儿上进,觉晓颓废。可觉晓真懒吗?她读书,写作停都停不下来。觉晓在用"懒"字来表达对芸芸众生在虚空中忙碌荒废的不屑。我喜欢跟男人聊"大",觉晓偏爱跟女生说"小"。可我们聊大有用吗?聊政治,谈阴谋论,忧心世界的走向,恨美国损人不利己的外交,再说多了自己都灰心丧气。回头一想,觉晓把一棵树都能描写成情人,她才是最珍惜上帝创造的世界呢!聊"大"无力造就心灵,做个离上帝更近的"小",才是本分正道。
觉晓第一次参加教会团契一文很有意思: 她先说无聊,忘了带书读。这说明她不喜欢泛泛的肤浅社交,喜欢心定下来读书思想; 接着她说观摩烹饪,又不感兴趣,这活留给勤快人吧。这说明到教会享受吃喝不是觉晓的初衷。直到众人分享见证了,觉晓用起心来。她详细地写出了一对母子在丝绸之路上的信心奇迹。与在教会常年侍奉的菲儿不同,觉晓并不信教。但我读出她对心灵的向往,似乎读人的心灵才是让她喜悦兴奋的事。要说不足,就是"龙虾宴"的标题依然有迎合之嫌。
我想起圣经里耶稣和马大,马利亚的故事。耶稣来到马大,马利亚姊妹家做客传道。马大殷勤忙碌,前后操持,期望把最美最好的食物奉献给主。妹妹马利亚却选坐在离主最近的地方,专心听道。姐姐忙急了,责怪妹妹不帮忙。耶稣却说,不要说她,她追求的是上好的灵粮。觉晓让我联想到马利亚。觉晓对饮食不讲究,纪伯伦的这句话适合她:"我恨不得你们能依靠大地的香气而生存"。龄爸做什么,她就吃什么。但让她不读人,不写文,可就"饿死"她了。
就像溪边愚人对民主自由的执着一样,觉晓把绿色地球当作了使命。她倡导极简生活,用极端的方式表达对物质主义的隔绝,包括不开车,不用信用卡,不用手机。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人又觉得她另类,尽管我们自己其实都在被自己的"享受"和欲望所捆绑。百花苑主在"人类共同的命运"一文里写道: 所谓中产阶级其实脆弱到一份工作的有和无而已。说到底我自己就是那鲜亮摩天大楼里的蚁族。觉晓还说我是精英,拜托了,觉晓! 精英一词过去是褒义,后来变中性,而现在正往贬义的方向演变。精英们祸害世界没商量啊!
觉晓看到过"乞丐身上也有可以仰望的东西"又让我想起神说的"怜悯人的人有福了"。还有觉晓写过三陪女也有爱情,你知道耶稣也不看轻这样的女性。她们有她们的义。觉晓仔细看讲述弱势群体的记录片,说对歌舞升平的盛宴晚会都不喜欢了。我的直觉告诉我,觉晓有被上帝拣选的潜质。我们每人都走在不同的求索的路上: 菲儿和波城是忠心侍奉的教会主流,我和荔枝觉得做独立化,边缘化的基督徒更适合我们(被菲儿批评了),不知觉晓会是怎样的。觉晓的笔会成为神所启用的器皿吗?
大家都是人到中年的女性,中华文字是我们共同的母语。我们生活在海外,不约开始有了对生命意义的思索而相遇于文学城。我珍惜这段情缘,菲儿,觉晓,我将继续跟读你们。
本来写到这里准备结束,却又在与邻居太太一起买菜的路上听她分享读"佛经"和"吕氏春秋"的感想。她体会最深的是"慎言"。她说人性复杂,我们连自己都要去认识,何况他人。我们评来说去离真实有多少契合呢?!所以圣人都说"慎言"。这一说我又犹豫了。我读到的只是最小部分的菲儿和觉晓,能说准吗?但愿我只是用我一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的眼光,因为神的光照,说了当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