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C画幅王者Sony a6500测试

今天早晨4点半出门,摸黑上山,到了目的地, 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下车试着走了几步,感觉寒风刺骨,便缩回车里了. 打开手机,4G信号刚满两格,勉强收到笑坛的帖子.

不知不觉,东方出现鱼肚白,赶紧背起机器找适合拍黄道和新月的地点. 此刻风虽然停了,可是新月却被一缕云彩遮住. 原本主打是Sony a6500,可是由于操作不太熟练,一阵手忙脚乱后,只能先用泥坑把黄道和新月拿下.

泥坑拍的黄道和新月.

 

以下都是sony拍的.

1. 怪林. 虽然是冬季,我们这里的草开始发芽啦.

 

2. 懒骨头, 还不起来给我放牛去?

 

3. 为了下一代的生长, 挺住.

 

4. 晨光下的山坡

 

5. 沐浴.

 

6. 估计他们开始睡觉了.

 

附加信息:

索尼微单拍 S-log http://www.filmaker.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974

 

一、常规有 两种思路和标准。

 

1.让现场拍摄的画面,基本符合眼睛见到的的当时场景的亮度还原。所见即所得。这里涉及到几个观测物,人眼看到现场真实景物的画面,拍摄得到的画面。
再假定最终的显示画面的介质,能显示的画面明暗层次是0-100,最暗的像素点的明度表现为0,最亮的像素点的明度表现为100。(这是斑马纹,直方图,示波器的基本原理)
惯例上以 18%灰 为基准,即认为 人眼看到现场真实的 18%灰卡(或者是 和灰卡明度)的画面,对应 最终画面里该物体 还原成50亮度。
即 拍18%灰卡,通过iso光圈快门 设置,最终图像里这个灰卡是 50亮度的灰。即认为是通常意义上正确曝光。

 


2.再此基础上,假定我不需要所见即所得。我希望我拍下的 18%灰,是在最终画面里显示成亮度60。所以你通过开大一点光圈,得到了我预想亮度的画面。在这个意义上这也是正确曝光,即所想即所得。

二。在所想即所得的判断标准下,再论。
真实世界光线变化万千,明暗对比变化也非常大。有时是超过机器的表现能力的(宽容度)。
比方说 18%灰卡 旁边有一张白纸(并且单独有一盏灯直射)。假定灰卡亮度是50,白纸则是2000。我们能看到真实世界50到2000的亮度层次,但是机器拍不到这么多层次。按照基础曝光的画面将是,灰卡在最终画面里是50,白纸是100,100到2000的层次过渡信息是被挤压丢失的。即1000的像素在最终画面里是100,2000像素在最终画面里也是100。

这时我们希望在画面里保留1900-2000的层次过渡(在最终画面留下高光细节),即把我希望1900-2000对应到0-100里。通过调整iso光圈快门,拍到2000对应最终画面100,1950对应50的画面。此时18%灰卡在画面里表现为0亮度(即漆黑一片),和眼睛看到的区别非常大,但是这个画面符合原先预定的1900-2000对应到0-100里目标,这也是正确曝光。

再说向右曝光。通常在保留层次的前提下,把画面拍得比较偏亮(和所见即所得相比),后期再把画面调暗,噪波是更少的。

假定还是拍摄18%灰卡,把18%灰卡拍成50亮度是画面A,把18%灰卡拍成95亮度是画面B,再把画面B后期调整成18%灰卡为50得到画面C。通常 画面C的噪波 比 画面A 少。注意这个一定要针对特定机器(每个机器不同)前期做测试实验,做噪波 层次 色彩多方面对比这几个画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