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了, 太太包了些汤圆, 吃完了有些意犹未尽, 这明明是元宵节, 怎么就被汤圆给对付了。这让俺想到小的时候,我们生长在物质匮乏的时期, 想吃什么不是都能吃上, 只有盼着过年过节才能打打牙祭, 所以节日对我们的意义完全不同于现在。
记得那时在北京每到元宵节,不少副食店门口都有在做元宵的节目,那是一个手摇控制的滚筒, 馅扔进去, 人就开始摇,不一会的功夫, 一个个圆溜溜的元宵就诞生了。我们那时不学习也无聊, 有时看他们做元宵,一站就是半天,然后再想着回家父母是否也买好,煮好......, 那口感,那甜味......。想一想真是好多年没有再吃这这“挠心”的东东, 因海外好像没见谁家自己滚元宵 -:)
是的,元宵和汤圆都是园的,都是用糯米, 甚至馅可能都一样, 有人说两者不一样,也有人说是一样的,其实这关键是做法上完完全全不同。 元宵是以馅为球心滚出来的:先做好馅,然后把面一层层粘上去。 汤圆是将馅包起来:和好面,把馅包进面中,搓圆。
无论如何,这就有了南方的汤圆 PK 北方的元宵 -:)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一般是机器做元宵的操作: 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机器就“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变糊。
南方的汤团做法完全不同,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
口味上,元宵硬一些, 有嚼头,汤圆软一些, 口感糯,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些。另外好的汤团很难用机器生产出来,这又是它与元宵不同的一个特点, 而自己滚出来的元宵又不如机器滚的坚实。
Anyway, 这南北的“园东东"于元宵节都会给人们带来喜乐,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