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子: 清丽之余】美华文学天地‖人物特写特别呈献(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旅美作家喻丽清。(图片: 北美华人作家协会网站)

【清丽之余】

作者: 徐敏子

当我心中的爱……

多到无处可放的时候

我写。

心柔念静的时候

我写。

寂寞孤独的时候

我写。

我无端起伏的心情……

激得水花四溅的时候

我写。

我活得好累好辛苦的时候

我便垂着眼泪,说:

「我感谢我能写」。

——选自喻丽清「栏杆拍遍」自序

 

偶尔   我写诗

多半的时候   我读书

读   为了走近生命的深处

写   为了洒下些许希望的种子

在未来的花园

——选自喻丽清「未来的花园」

喻丽清在诗会上。(图: 徐敏子)

著作等身的作家

一开始就引用喻丽清的两首诗,是感到这两首诗极好地概括了她写作的初衷:“文由心生”。想到喻丽清娇小的身材、清丽的面容和隽永的文字,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她的名字、文章以及为人连在一起,“文如其名,名如其文”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

在海外、台湾和中国大陆文坛中,“喻丽清”是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自从1967年台湾光启出版社为22岁的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千山之外》后,喻丽清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于今有了著作等身的成就。

喻丽清的散文和诗作不仅是久读不厌的,而且是令人享受的。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致观察力、柔软的心和对生活的感动,写成一篇篇漂亮的文字。她的写作往往是平静地记叙一件普通的小事,一次简单的出游;云淡风轻的描述之后,是结尾处的微言大义,看似不经意的句子,却有着醍醐灌顶醒世警言的效果,令人惊叹她在驾驭写作制高点上游刃有余的功力。她书中一些隽永的句子,往往令读者情不自禁拍手叫好。

喻丽清的诗歌、散文、小品、报导文学、小说、儿童文学及其他种类着,至今已累计到六、七十种。工作之余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却还能写那么多书,她的勤奋笔耕不是简单地用“辛苦”两个字可以概括,有一次我向她说起,她笑着回应:“那时候真是拼了命,现在想来,自己也佩服自己呢!”

喻丽清祖籍浙江杭州,一九四五年生于浙江金华,三岁随父母迁居台湾。台北医学大学药学系毕业后随即赴美。一九六九年返台,任耕莘青年写作班总干事。一九七二年再度赴美,旅居纽约水牛城,在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中文。一九七八年迁居柏克莱,任职柏克莱加大脊椎动物博物馆。

喻丽清多才多艺,除了写作,还习画多年,她的国画作品曾多次参加湾区艾尔赛利度年度艺术展,其中一件作品还为时任列治文市长收藏。喻丽清不少著作的插画都是自己担纲,寥寥几笔勾画出的意境,显现她的素描功底。

喻丽清的作品极受读者欢迎,因此就有了一批粉丝。外地的粉丝必须经由书信邮件表达对她的喜爱,湾区的粉丝则是幸运的一群,因为他们可以参加喻丽清担任主角的文化活动,有机会与这位作家近距离接触,表达仰慕之情。有一位英语很好的诗友,长期听闻喻丽清的大名,却从未有机会谋面,因着参加喻丽清创办的诗社开始学写中文诗。他仰慕喻丽清的诗才,征得同意后,翻译了喻丽清的几首诗发表在英文刊物上。

旧金山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加州阅读俱乐部」(The Book Club of California)的出版社,最近刚制定了一个计划,将出版喻丽清与先生唐孟湘合着的「沿着绿线走」英文版,作为该社「加州作家写加州历史」出版计划的一部分。那本书是他们夫妇俩开车同游加州的游记,记录了各地历史和风土人情。这也将是该出版社第一次翻译出版华文作家的作品。

喻丽清(中)与纪弦(右)和潘郁琦。

奉献社区的义工

纪弦大师曾说,喻丽清天生是诗人。四十多年前喻丽清在大学创办了北极星诗社,来美国后就没有再参与,偶尔收到学弟妹们寄来的诗社通讯,总会十分高兴。所以当去年收到诗社现任社长寄来的邮件要她这位创办人再做贡献时,她很是兴奋。

但喻丽清对湾区的牡丹诗社实是感情更深,因为这是她在美国华裔诗坛中的耕耘实践。如果说北极星诗社是她青春洋溢风华正茂年代抒发浪漫情怀的管道,那牡丹诗社就是她进入人生的收获季节后将果实回馈社区的奉献。

成立于2004年的牡丹诗社缘起于喻丽清与中华文武学院刘惠如老师的情缘。喻丽清与学院是2分钟路程的邻居,她跟随刘惠如学大雁气功,也学国画,俩人亦师亦友非常投缘。喻丽清后来回忆说,世上大概有许多伟大的计划都始于聊天。牡丹诗社雏形就是在她与刘惠如的聊天中产生,而湾区诗友们也因此得以近距离与这位诗人接触,并在第一时间欣赏到她的新作。

喻丽清的诗我都喜欢,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她怀念父母的两首诗,那寄托着对父母深沉的爱、不舍和怀念的诗句,力透纸背,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她在母亲逝世20周年返台扫墓后所作的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泪在风里变成了雨,雨在心里化成了泪”;“从前,我在你怀里;如今,你在我心中”。尽管母亲去世已经二十多年,喻丽清前几年在诗社主题为“人间情”的诗会上念这首诗,仍是饮泣不已,听得台下诗友都红了眼眶。 2013年喻丽清父亲去世,她很长时间走不出丧父的悲痛,在〈父亲树〉这首诗中,有这样的诗句:“父亲走时是冬天, 我到春天才悲从中来;如春雨般纷纷落下,拥抱着树根哭泣着,哭泣着匍匐到树下”。

喻丽清在文坛的号召力也在筹办牡丹诗会中强烈地显现出来,她当时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短短两三天内,著名诗人纪弦、沉达夫、王性初、潘郁琦等都欣然回应,并亲临诗会献诗赋词。第一届牡丹诗会在刘惠如家后院小桥流水、楼台亭阁、牡丹环抱、阳光和煦的“世外桃源”中举行,气氛热烈,创下湾区华人社区第一个同类文化活动创举,喻丽清心中的欢喜与成就感,可与当年创办北极星诗社时媲美。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在文学创作中成就极高的作家,喻丽清甘愿放下身段,与社区诗歌爱好者同乐,以自己的影响力为繁荣社区文化生活奉献一己之力。她曾说,牡丹诗会是迄今湾区华人社区唯一的年度诗会,多年来社区涌现一大批诗人,虽然诗会上的作品对真正写诗的人来说浅白了些,但对以写诗为乐的人来说,却显得很有内涵,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喻丽清的奉献精神还体现在她对其他社区事务的投入。除了多年来身兼文坛组织各种职务,喻丽清还是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共同创办人暨基金会副主席。青树教育基金会于2001 年由旧金山金门大学教授赵耀渝创办,喻丽清与赵耀渝是好姊妹,于是被拉去“共襄盛举”,并因为出钱出力、对基金会忠心不二的表现,被朋友们戏称为名列“大傻”赵耀渝之后的“二傻”。

半个多世纪以来,写作已成为喻丽清生命的一部分,以至于当有时被问及为何写作时,她就会露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情:写作需要理由吗?对博览古今中外诗书、用心观察和体验生活的喻丽清来说,如果硬是要为自己的写作找出一个原因,那原因就是“感动”—不论来自生活还是来自书本,有它就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就有文章,就有诗。对于写诗,喻丽清认为,诗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有就永远有,没有在哪儿都不会有,难怪纪弦说她天生是诗人,也难怪无论是身在台湾还是移民至美国的时空变换,都不能改变她对写作(诗)的痴迷,使她的创作像清泉,汩汩流出,绵延不断。尽管2005年时她戏称自己终于“戒了写作的瘾”,但几十年累积而成的“瘾”岂是说戒就戒的了得的?喻丽清的心中,时刻在写着一篇更优美的散文,一首更隽永的诗篇。

美华备注: 本文原载于北美华人作家协会网站。

---------------------------------------------------------------------------------------

本文作者简介:

徐敏子,资深媒体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上海文汇报记者及文汇出版社编辑。来美后在北美世界日报担任资深记者。

 ---------------------------------------------------------------------------------------

认识美华:

我们的Weee:http://www.sayweee.com/article/view/zvi07?from=related_article

我们的文学天地:https://meihualiteratiworld.blogspot.com/

我们的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Meihua-Club-1582261521848880/

我们的文学城:http://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7292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