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秋,想起早年的徐悲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艺术之秋,食欲之秋,说法很多。但是树叶未红,无法真正体会到秋天的景色。

 东京都内的公园

 

    日前,参加了一个一年一度的日本美术公募展,托朋友把大幅作品开车送到美术馆。在美术馆门口,陆续见到一些作者开着车把作品送来的场面,因为今天是规定的作品搬入日期(仅此一天),让我看到了几个高龄老人亲自送作品来的场面。

 

 

 

 

 

    他们(她们)的画都不大,用布袋子包裹,背着来的,画作大概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幅度,这场面十分感人。因为凭他们的资历,都应该是美术协会或团体的老会员,按理,他们已经没有必要一把年纪自己还亲自送作品参选,参展。他们还是因为心里真正喜欢艺术,参加是为了交流。

   对比国内,国内的美术展不是为了交流,而是一些画家利用它进行炒作的场所。

   一些人很会利用媒体宣扬自己,走玩上层路线。自己的作品其实很一般,却利用舆论把自己吹的神乎其神。动不动就是什么"著名画家""著名书法家"之类的,有些不知廉耻。

  不过,翻翻美术史你会发现,中国近代不少名家都是这么玩出来的,徐悲鸿尽管后来名气出来了,但是他早年水平也一般,看过当时著名杂志《良友》登的徐悲鸿作品,素描头大身子小,比例结构没把握准确,但是他很会玩上层路线,当年从江苏宜兴乡下跑到上海滩混,如果不结识名流康有为,恐怕没有后来的"大名人徐悲鸿"。看徐悲鸿年表,抗战期间,徐悲鸿从南洋回国,他开始是去找国民党宣传部长张道藩,想捞个一官半职的,没料到人家没搭理他,徐悲鸿吃了个闭门羹,这才有转向中共的想法。

   徐悲鸿早年上过刘海粟办的"上海美专",后来因为留法,觉得自己的过去上的"上海美专"太丢人(大概他以为大名人不应该去这种地方学画),刘海粟可能"指导"过徐悲鸿,成名后的徐悲鸿觉得这段历史很丢人,和刘海粟展开舌战,徐悲鸿把"上海美专"骂作"野鸡学校",而刘海粟偏偏不依不饶,说你徐悲鸿跟我做过学生,不能忘恩负义,没有师生情义,徐悲鸿后来一直不肯承认这段历史。

   客观上说,"上海美专"尽管属私人的美术学校,但是为中国近代也培养了一批美术家。只是该有些不太正规,任教的老师有的并没有什么学历,包括刘海粟自己(刘任"上海美专"校长)。今天看来不少名家都没有学历。但是当年中国处在大兴留洋的年代。

究竟徐悲鸿有没有就读"上海美专"?  事实上,我们在早年刘海粟办的"上海美专"师生名簿里发现了徐悲鸿的名字。

   新中国以后,徐悲鸿和他的学生利用一切机会要把刘海粟整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刘海粟套上"汉奸"的帽子,说徐悲鸿如何如何爱国。

   相信100年后历史会对徐悲鸿和刘海粟有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现在,到了海外,有些人也玩这手,玩上层路线,和政治家打的火热,什么都要挂个"日中友好xx周年作品展",因为这样可以加上一个"爱国"的荣誉。你一个搞艺术的,为什么要往这上面扯?没有"日中友好"你的作品什么都不是?

 

 

lio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您说得有道理,谢谢。
土豆-禾苗 发表评论于
"对比国内,国内的美术展不是为了交流,而是一些画家利用它进行炒作的场所。一些人很会利用媒体宣扬自己,走玩上层路线",

在我看来这是华夏文化的特点,在各个方面只有“为了上层,提供给上层”的平台,而没有可以共享/平等交流的平台。全国人大的也是这么回事儿。占着公共资源不害臊的人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