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陪着妈妈回到了她阔别多年的家乡,浙江东阳的一个小山村。妈妈的故乡在地理上属于丘陵地区,有限的耕地高高低低零散分布,不适合机械化大规模耕种。因为不能依赖自然的馈赠,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就以做手工和小生意而闻名。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这一带早已是城市化的富裕乡村,有名震全国的横店影视城,还有红木家具加工销售中心东阳市和南马镇。
妈妈有四个兄弟,现在,只有小弟弟也就是我的小舅舅还留在家乡。小舅舅的小女儿,我的小表妹一家和舅舅舅妈一起,住在外公留下的大宅子里。能干泼辣的小表妹,在照顾一家老小的同时,开了一家小作坊,出任老板兼职车衣工。
东阳周边的制造业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有的村子主要做木材加工;有的村子生产竹子制品,主要是竹帘竹席还有竹子容器;表妹的村子则以加工箱包为主。工厂的规模和产品的性质有很大的关联。加工红木的村子,不少厂子规模巨大,盖起了高大宽敞的厂房。做竹器和箱包的村子,则以家庭作坊为主。
家庭作坊的好处是不需要大笔资金。买几台工业缝纫机,腾出一间房,再雇几个人,就可以开张了。小本生意生存的关键,在于获得稳定的订单,如果生意时断时续,留住工人就成了问题。表妹以她的勤劳守信抓住了一个稳定的大客户,福特汽车公司。
每一辆出厂的汽车,都配有一个装着说明书和保修卡的袋子。福特汽车的这个袋子,是我表妹她们村生产的。袋子的加工被分成了多个环节,表妹的小作坊,负责其中的一道工序,也就是将一套粘帖扣缝在袋子的固定位置上。这样,完工以后,两边的粘帖扣一搭,袋子就合起来了。在福特汽车公司的产业链上,表妹的小作坊自然是排在链条的最末端了。不过,讲起蝴蝶效应来,这个浙江的小山村,也以一定的方式,影响着万里之外的巨无霸吧。
表妹的作坊是从夫妻店起家的。起初,妹夫主管进货出货,还有机器维护和缝纫机的电脑编程。表妹带着两个女工操作三台缝纫机。慢慢的,妹夫觉得小作坊没有发展空间,收入也上不去,琢磨着出去闯一闯。现在,老公跟着村里的能人去北方承包工程了,原本他负责的那部分,也压在了表妹身上。
我处在身心放松的假期中。每天,晨曦将我唤醒,用不了多久,隔壁房间的缝纫机声就响了起来。等我们一起吃早饭的时候,表妹的早班已经做完了。表妹有一部专门运货的电动三轮车,隔三差五的,表妹将满满一车做完的活送走,再换回满满一车的新货。一副搭扣的加工费是四分钱,做一万付才赚到400块。表妹说她每天至少要做满两万副,才付得起工人工资和维持机器运转。每天两万只袋子,经过三架缝纫机,想象一下那个忙碌场面。
村子里如今住着不少外地人,表妹家的两个工人就是从江西大山里来的年轻妇女。听表妹说,偏远乡村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家里,结了婚,生过孩子,把孩子交给老人,小两口就一起出门打工了。舅舅家空房子多,腾出两间来就够她们用了。两对小夫妻白天打工,下班后享受二人世界,日子过得比从早忙到晚的表妹潇洒多了。
表妹有两个上小学的女儿。每天吃完晚饭,她先拉上女儿和远在山西的老公视频,让老公感受到家的温暖。其实私下里,表妹对老公也有微词,老公把整个家扔给了她,挣到的钱大概只有她的一半。表妹外表风风火火,骨子里却是传统女人。她说,男人就是大孩子,需要鼓励和认可,不让他在外面闯一闯,永远都会不死心。
表妹对两个女儿的教育抓得很紧,每晚睡觉前亲自检查作业,经常训得两个孩子抹眼泪。想想那时候我也差不多,辛劳一天已是强弩之末,再把孩子的事情往自己身上套,如何会有好心情。我理解表妹,大多数人都有绷得紧紧的那一段,所有的能量,都用来不问西东地埋头赶路。这样的状态,当然不理想,但也许最合理。
表妹的两个女儿周末也很忙,周六一早参加跆拳道班,下午再上书法和绘画课。我和妈妈自告奋勇送她们,发现镇上有各种针对孩子的才艺班,比如舞蹈班和体操班。中国人一直把孩子教育放在第一位,有时也许有些操之过急。但是,比起某些人,只知道抱怨社会不公,教育不公,中国的父母是不是更值得被肯定。
中国制造在中国的崛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妹这样的小作坊,对改善农村家庭的财务状况,提高农村的富裕程度,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妹说,她年轻时不爱学习没考进大学,现在只能挣这样的辛苦钱。她希望女儿得到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生活。她和我开玩笑说,如果将来女儿有本事去美国上学,还要麻烦表姐呢。自助者,天助也。敬佩坚韧自强又善良的表妹,如果有机会为她做点什么,也是我的荣幸。
练跆拳道的小姑娘
我喜欢的红木椅,乡镇企业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