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HTTP://www.daode.org/rdbook/sutra/xxj.htm
出自《大藏經·諸宗部》,乃是元代得道高僧知訥禪師所著。此經直指人心,對頓悟、漸修兩門的修行方法,及見性與神通的關係,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經云:「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聖,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塵劫燒身煉臂,敲骨出髓,刺血寫經,長坐不臥,一食卯齋,乃至轉讀一大藏教,修種種苦行,如蒸砂作飯,只益自勞耳。"
東方陽熹評注:
當今一些學佛者認為「條條大路通羅馬」,無論修習何種法門,無論頓漸,都能夠獲得成就,此是錯誤的斷見!學佛者不知自心,縱經塵劫苦行,亦難脫六道。因為心是萬法之源,也是一切貪嗔惡業、痛苦煩惱之源,學佛者不識自心,如何獲得解脫?故五祖弘忍大師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中說:「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回,經無量劫,不得真淨......。"本人對《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一文進行了精心校對,並製成了有聲書,願同學早日契悟本心,同登彼岸。
普照禪師修心訣 。高麗僧普照知訥(1158~1210)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冊。全一卷。知訥以明心修心、頓悟漸修、空寂靈知等三項,闡論修心之要訣。
(一)明心求佛之旨在證得自心即真佛、自性即真法。
(二)參透凡夫即佛,是為頓悟;法力之熏修,是為漸修;千聖悟道之軌轍,不外此二門。
(三)清靜空寂之心即是諸佛之勝淨明心、眾生之本源覺性;亦即自性之體(定)、用(慧),故常知常寂,體用不離,必達定慧雙修之境。
普照禪師,韓國曹溪宗開山祖師。高麗京西洞州鄭氏子,別號牧牛子。生於西元1158年,十八歲依宗暉禪師出家受戒,法名知訥。1182年僧選及第,駐昌坪清源寺時,閱六祖壇經有悟。1185年于駕鶴山普門寺閱藏,其後因得迎請,至八公山居祖寺,參謁高僧,切磋定慧,相互熏習,大有進益。1190年組織定會覺社,撰寫《勸修定慧結社文》,弘揚定慧雙修。1198年在智益山上駐錫潛修,于佛法玄妙深義,甚為契合。二年後,移住松廣山古祥寺,以《金剛經》、《六祖壇經》、《新華嚴經論》、《大慧禪師語錄》等之惺寂等持門、圓頓信解門、經截門之三宗旨,為指導修行之準則。煕宗即位(1205)後,改稱松廣山為曹溪山,吉祥社為修禪寺,並賜滿繡袈裟,以示尊崇。煕宗六年(1210)于登座說法之際,手執拄杖,示寂于法座之上。世壽五十三,法臘三十六,諡號佛日普照禪師,塔號甘露,遺著有《普照法語》、《戒初心學人文》、《上堂錄》、《修心訣》、《真心直說》、《圓頓成佛論》、《看話決疑論》、《念佛要門》、《法集別行錄節要》、《華嚴論節要》等傳流後世。法嗣有慧諶、正宣、守愚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