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ZT)

《了凡四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宰相吕文懿辞官还乡,那时全国人民都很敬重他公正廉洁,把他当做泰山北斗。有一个乡亲在外喝醉的时候却对吕文公破口大骂,有人告发了这个乡亲,吕公却发了善心,不予追究。
但是一年后,这个人犯了更大的错,被关进监狱,判了死刑。
吕公心中愧疚,当时只是觉得要宽容一点,但是没想到却是在纵容他,以至于让他的性子越来越坏。
如果当初跟他计较一下,把他扭送官府治理,对他有一点小小的惩罚,也许就不会造成今天这样的结局。一时的善心,却葬送了这个人的性命。
为人处世,要秉持一颗善心,但并不是所有的好心都能带来好的结果,很多的“小善”反而会酿成大祸。
什么叫“小善”?就是心中不忍之后,一念仁慈,不经过深思熟虑,顺手为之,这就叫小善。
在中国,人们看到街上的的残疾小孩难免善心发作,施舍一些银钱,这是举手之劳,但是却不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些小孩儿的生计问题,而且,更糟糕的是,很多犯罪团伙利用人们的善心,去伤害一些健康的孩子,让他们变成残疾,然后逼迫他们上街去乞讨。这一点“举手之劳”的善良,反而造成了更多孩子的悲剧。
有很多的人有购买动物然后放生的习惯,目的是为了救助那些将要被杀或濒死的动物。但是实际上,正是因为他们的购买,反而带来了更多的捕猎和杀戮。正是这些人的做法,进一步促进了非法捕猎的发展,造成了那些动物的灾难。
人有感性与理性,善念属于感性,但是行善却一定要理性。
只凭着感性去行善,却完全不顾及这样的善良到底会给对方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样的善良就只是在满足自己的私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善如大恶”。
那么为什么又说大善最无情呢?
《道德经》第五章里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善与不善,天地孕育了万物,但是天地对待万物却像对待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
通俗点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造化,与天地无关,天还是干天的事,地还是干地的事。
这就是所谓的“大善最无情”。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人怜悯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的4000头野鹿,希望它们能够免受野狼的捕杀,于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下令,捕杀森林中的野狼。
很快,野狼被捕杀殆尽,野鹿的数量开始直线上升。十多年后,野鹿增长到10万余头。但是鹿群太多,吃光了野草林木,自身也开始大批饿死倒毙。
眼看野鹿就要灭绝,美国被迫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他们从加拿大运来一批野狼重新放归凯巴伯森林,鹿群终于重新焕发了生机。
天地万物的关系环环相扣,错综复杂,就拿生物链来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低级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高级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和低级食肉动物为食,高级食肉动物死亡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后又重归于尘土,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这个链条中,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假如老天爷对某种生物特别照顾,那么处于它食物链上游的生物吃什么?天道规则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一张网中,只要一个结点断了,整张网就会崩溃。
正因为天道不讲人情,所以天道规则才能做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整个世界才会如此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新陈代谢,循环演变。如果老天爷讲感情的话,为照顾某些个别生物而屡屡违反规则、突破规则,那整个世界早就乱套了。
所以孔子也曾经说,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天地不会去表达什么,也不会去干涉什么。看似无情,其实却是天地的大善。
每个人心里都有善良,在别人遇到危难的时候,都会心存不忍,想要去帮一把,但是如果你的善行只是为了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忍,而不是去真正的改善别人的处境,那就是“小善”,这样的善行,还是不做的好,不然反而容易让对方陷入新的危险之中。
真正的善良,一定要匹配以智慧,人们既要洞悉世相人心,也需明白自然天地法则,只有这样,他的善行才能合乎天道,不违背自然而又能帮助别人摆脱困境,这样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良。

(周易文摘博客,来自:博爱慎行之博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