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务实开始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五月十日,大马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五、十谐音“务实”,事实上,新政府上台后,应该带领国人,捐弃前嫌,和衷共济,从务实出发,重建国家。

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建设家国。它既是一种态度,也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相信新政府会有这种态度、精神与能力。

中国之所以成为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该国40年前强势推进“改革开放、求真务实”政策,一系相传,密切相关,值得我们借鉴。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心议题是要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用通俗的话来说,从那次会议开始,中国不再搞所谓的“阶级斗争”与政治运动,一门心思拼经济,举国上下奔小康,让民众富裕起来,让国家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过“文革”十年浩劫,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国库空虚,要重振旗鼓,必须“杀出一条血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果断摈弃意识形态旧思想旧观念,打开国门,建立经济特区,大量引进资本主义社会的资金,俗称“引进外资”。

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从引进香港等地的资金开始,一时间成为海外商人的投资天堂,也成为改革开放的象征和榜样。“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等这些深圳话语,如晴天霹雳在中国炸响,充满了正能量。那时的深圳,很像大开发时期的美国西部,允许你胆大妄为,允许你跑马圈地,只要你能带来经济效益。不少中共老干部来到深圳,看到深圳的种种“乱象”,痛心疾首:“深圳除了一面五星红旗以外,其他的都是资本主义了。”有些老干部,干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死不肯踏足深圳这个“资本主义城市”半步。

40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不但深圳快速崛起为中国经济重镇,整个中国都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示范带动下,增强了经济实力,分享到求真务实的丰硕成果。历史没有假如,假如当年中国不肯大量引进外资,不借鸡生蛋,很难说会有今天的财大气粗;假如当年中国不是果断放弃姓“社”姓“资”的争论,还沉湎于政治斗争与意识形态执拗,今天的中国可能还与朝鲜差不多。

今日大马,江山易帜,这为全体国人带来新的希望。然而必须看到,我国的经济总量与实力,还相对落后,国力并不雄厚,国库并不殷实。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需要强势推进大马版的“改革开放”。果断停止族群政治、派系争锋,以及各种意识形态恶斗,开放门户,引进外资包括中国的资金来搞经济建设。好风凭借力,借风使船,借水行舟。

那些对中资(也包括其他外资)不怀好意的人,无疑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些至死不肯去深圳看看的老干部,历史已经证明他们思想的落伍。我们也许无法照搬改革开放的“中国经验”,只是,像中国那样从务实开始,从实际出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比什么都好。

见刊《中国报》2018年5月21日C11版头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