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行

滴一泡酽茶,品几道美食,忆旧念乡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澎湖行

 

 

來到澎湖,問起澎湖灣,當地人會說澎湖有許多灣,就是沒有一個地方叫澎湖灣,歌曲的名字讓人想當然,如同老婆餅沒有老婆的笑話,不禁莞爾。沒有澎湖灣,外婆卻是有的。抗戰勝利后,國軍接收台灣,軍隊來到澎湖,軍人与當地女子結婚,形成了全台第一個眷村。于是有了潘安邦、張雨生這樣一批眷村子弟。49年江山易幟,國軍們忙于反攻大陸,老人們幫手照顧後代,婆孫相處的點點滴滴多年後化成音符,傳唱兩岸。國軍們努力終生始終無法越過海峽半步,而他們的子弟卻憑借著優美的旋律反攻了大陸,充滿親情的音符比子彈更有穿透力。無法返回故土的還有當年山東子弟的冤魂。49年国民政府迁台,五千多名的山东流亡学生在烟台联合中学校长张敏之率领下追随投奔,因入台管制而暂轉澎湖,澎湖駐防司令強徵學生入伍,張敏之為保護學生被誣陷成匪諜入獄,並引發連串軍事冤案,受害人數約有300多人,是白色恐怖時代受害人數最多的單一事件。作家王鼎鈞在回憶錄中寫道:「國民政府能在台灣立定腳跟,靠兩件大案殺開一條血路:一件是228事件懾伏了本省人,另一件是山東煙台聯合中學冤案懾伏了外省人。」晚風輕拂的澎湖,有藍藍的海,有夕陽沙灘,有海浪仙人掌,卻見不到如烟的往事,見不到沙灘上相疊的腳印,也見不到老船長。近些年重唱「外婆的澎湖灣」,每每認為老船長是神來之筆,說不定歌詞的背後有著動人的故事。而此刻望著苍茫的海面,我更願意相信,老船長正駕駛著孤舟,在狂風惡浪中划向沉溺苦海的孤兒寡母。張敏之被槍決後,妻子王培五帶著六個孩子漂泊台灣,尋找庇護,由於不堪情治人員的騷擾,親友學生們都不敢收留,最後是導演李安的父親李昇伸出援手,禮聘王培五到其擔任教務長的屏東萬丹中學任教,開始了艱困但有尊嚴的生活。王培五出身名校、教學認真,又有愛心,在萬丹初中很快就成了名師。台灣這片純樸的土地容納了斷梗浮萍,而正是李昇、王培五這樣漂泊而來的文化人,在找到安身之所之後悉心回饋這片土地,使台灣南部的貧困子弟有了良好的教育,從而能夠出人頭地,為棟為樑,乃至成為總統。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段相容相馈的歷史,已渺如細沙,卻還有惡浪想冲涮卷走。夜幕低垂,燈火漸漸亮起,腦海裏跳出張雨生「大海」的歌詞:想要說些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