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要写批判文章, 级别高的作者是可以看得到这类书籍的,至于跟腔的豆腐干批判稿的作者, 恐怕不会让读原著的, 那文章怎么写呢?这还不容易, 抄别的大作者的啊!到了七十年代初出版的那批如《多雪的冬天》《你到底要什么》尼克松格瓦拉等“灰皮书”时,不知何故控制不那么严了,大城市里好些阿狗阿猫级别的人都得到了。-转载者
微信公众号:热读
人民出版社的老编辑张惠卿是当年直接参与"灰皮书"出版工作的负责人之一,据他回忆,1960年,中共中央成立了"反修领导小组",酝酿同苏共进行意识形态大论战。
中共中央非常重视论战前的理论准备,为了使党的高层干部对"修正主义"的历史、流派和观点有所了解,决定以"内部书"的形式出版一批"修正主义者"和西方理论家的政治著作,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灰皮书"。
因为"灰皮书"是供批判用的,故"分甲、乙、丙三类,限定发行范围;甲类最严,表示'反动性'最大,如伯恩斯坦、考茨基、托洛茨基等人的著作,购买和阅读的对象都严格控制"。有些属于"灰皮书"内容的书也采用过红色、黄色或白色封皮。在阶级斗争激烈紧张的岁月,连颜色也有阶级性,"如人民出版社的'《红旗》丛刊',白色封面,书名用红、绿两种颜色来区别其内容是'正'还是'反'"。红色当然是正的、革命的,灰色或黑色等灰暗的色调则表示是"反动"的。
张惠卿说:"出版'灰皮书'的工作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统一领导和部署,陆定一部长指定中宣部出版处处长包之静和副处长许力以具体负责,并在中宣部内专门设立了一个外国政治学术书籍编译办公室总司其职,任命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范用为该室主任。人民出版社也成立了国际政治编辑组,负责组织编译出版事宜,由我任组长。
中央编译局根据资料,编印出一份《修正主义者、机会主义者著作目录》,收入了近四十名所谓修正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的著作,包括蒲鲁东、拉萨尔、巴枯宁、伯恩斯坦、考茨基、福尔马尔、阿德勒、鲍威尔、希法亭、饶勒斯、米勒兰、王德威尔得、普列汉诺夫、托洛茨基、布哈林、季诺维也夫等人。书目列出以后,除了在国内各大图书馆找原著外,还派人到国外去寻找购买。
第一本'灰皮书'是1961年人民出版社用三联书店的名义出版的《伯恩斯坦、考茨基著作选录》。……'灰皮书'从1961年开始出版,1963年和1964年是高峰期,出版数量最多,因为中苏大论战就是在此时展开的;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断。'灰皮书'从1972年起又继续出版,到1980年,先后出版了二百多种。
其中有德国伯恩斯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今天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与实践》等五六种,考茨基的名著《无产阶级专政》及《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陷于绝境中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对抗共产主义》等近十种,俄国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多种,奥地利鲍威尔的《到社会主义之路》,德国列斐费尔的《马克思主义的当前问题》,意大利陶里亚蒂的《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比利时王德威尔得的《社会主义反对国家》,南斯拉夫弗兰尼茨基的《马克思主义史》和德热拉斯的《新阶级》、《同斯大林的谈话》,波兰沙夫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论的若干问题》,法国米勒兰的《法国的改良社会主义》、加罗蒂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等等及一批有关南斯拉夫'修正主义'的著述。
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家出版局的统一安排下,国内多家出版社又陆续选译出版了一批内容和'灰皮书'类同,但范围有所扩大的现代外国政治著作(即《现代外国政治学术著作选译》丛书),到1984年终止,出版了约一百种。这批书可以说是'灰皮书'的延伸,同样具有特殊意义。
1980年前后,人民出版社还以'现代史料编刊社'的名义,出版了多种与中共党史有关的参考书,其中包括张国焘的《我的回忆》、王明的《中共五十年》、陈公博的《苦笑录》及著名托派人物王凡西的《双山回忆录》和《郑超麟回忆录》等,印数很少(每种只印五百册),内部控制发行(近年人民出版社以其副牌东方出版社的名义、用'黑皮书'的形式重新出版这批书,也是内部发行--引者)。"
张惠卿还披露了两件与中国"托派"有关、也与"灰皮书"的出版有关的轶事:"当时托洛茨基的著作最难获得,因为苏联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把他的全部著作清除干净了。1963年,我奉中宣部之命专程到上海找公安部门联系,因为1952年12月我国曾有一次全国性的'肃托'行动,把在国内的'托派分子'一网打尽,全部逮捕。上海人数最多,也最集中,他们家中保存的托洛茨基著作都被收缴了。
几经周折,终于在公安局的一间仓库的角落里找到了这批书,已积满了灰尘,大多数是1949年之前出版的托洛茨基著作的中译本,有《十月的教训》、《俄国革命史》、《"不断革命"论》、《中国革命问题》、《被出卖的革命》等二十多种。……中共'一大'代表、曾在1929年到土耳其去拜访过被斯大林驱逐出苏联的托洛茨基的刘仁静,当时在人民出版社任特约翻译,当他得知我们正准备出版托洛茨基的著作而苦于找不到原著时,就将他保存了三十多年、托洛茨基本人赠送给他的《托洛茨基文集》原版献出来,这些十分珍贵的书后来都被用上了。……托洛茨基有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论述很多,'灰皮书'中则只字未收。"
附:部分内部读物书单:
1、列夫·托洛茨基,柴金如译《被背叛了的革命》,北京:三联书店资料室编印,1963.12
2、密洛凡·德热拉斯著,陈逸译《新阶级:对共产主义制度的分析》,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2
3、列夫·托洛茨基著,齐干译《斯大林评传》,北京:三联书店资料室编印,1963.10
4、特加·古纳瓦达纳著,齐之思译《赫鲁晓夫主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11
5、维利科·弗拉霍维奇著,林南庆译《南共纲领和思想斗争“尖锐化”》,北京,三联书店,1964.2
6、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著,石人译《斯大林时代》,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4
7、尼·谢·赫鲁晓夫著,陈世玉等译《没有武器的世界:没有战争的世界》,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4
8、拉扎尔·皮斯特腊克著,北京翻译社译《大策略家:赫鲁晓夫发家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4
9、埃德加·斯诺著,王广青等译《西行漫记》,北京:三联书店,1960.2
10、马迪厄著,杨人缏译注《法国大革命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7
11、威廉·L·夏伊勒著《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12
12、汤因比著,曹末风译《历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6
13、Adam Schaff著,林波等译《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北京:三联书店,1963.11
14、R·加罗蒂著,徐懋庸、陆达成译《人的远景:存在主义,天主教思想,马克思主义》,北京:三联书店,1965.8
15、哈晨·杜鲁门著,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北京:三联书店,1973.9;
16、F·A·哈耶克著《通向奴役之路》,北京:商务印务馆,1962.4;
17、爱伦堡著,王金陵等译《人,岁月,生活》(1-3),北京:作家出版社,1962-1964
18、爱伦堡著,沈江、钱成译《解冻》,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
19、索尔仁尼琴著,斯人译《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2
20、让-保罗·萨特著,郑家壁译《厌恶及其他》,上海:作家出版社,1965.4
21、亚尔培·加缪著,孟安译《局外人》,上海:作家出版社上海编译所,1961.12
22、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著,施咸荣译《麦田里的守望者》,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9
23、萨缪尔·贝克特著,施咸荣译《等待戈多》,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5.7
24、奥斯本著,黄雨石译《愤怒的回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5.7
25、杰克·克茹亚克(今译凯鲁亚克)著,石荣等译《在路上》,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9
26、叶甫图申科等著,苏杭等译《“娘子谷”及其他》,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9
27、瓦·阿克肖诺夫著,王平译《带星星的火车票》,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9
28、康·西蒙诺夫著,谢素台等译《生者与死者》,北京:作家出版社,1962.12
29、切·格瓦拉著《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的日记》,北京:三联书店,1971.12;
30、复旦大学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上海直属机关“五七干校”编译组编《尼克松其人其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2
31、伊凡·沙米亚金著,上海新闻出版系统“五七干校”翻译组译《多雪的冬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12
32、弗·阿·柯切托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译处译《落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9
33、弗·阿·柯切托夫著,上海新闻出版社系统“五七”干校翻译组译《你到底要什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10
34、维·李巴托夫著,上海外语学院俄语系译《普隆恰托夫经理的故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10
35、谢苗·巴巴耶夫斯基著,上海新闻出版系统“五七”干校翻译组译《人世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5
36、钦吉斯·艾特马托夫著,雷延中译《白轮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7
37、亨利·基辛格著,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室译《选择的必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