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过程
但是,英国临终关怀医生凯瑟琳·曼尼克斯(Kathryn Mannix)认为应该打破围绕死亡的禁忌。让人们知道死亡可能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怕。
最近,英国也鼓励医生在面对时日不多的病人时,与他们展开关于死亡的坦诚对话。
曼尼克斯说:“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如何谈论死亡这个字眼,所以干脆缄口不言。结果大家在面对亲人死亡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死亡到底多近多远?”
“结果是一片悲伤、忧虑和绝望的景象,”她说。
曼尼克斯表示,我们应该让大家知道死亡的真相,坦诚地探讨死亡。
现年85岁的BBC知名主持人琼·贝克维尔(Joan Bakewell)参与制作和主持了6集有关死亡的系列节目,探讨英国人对死亡的态度,试图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
那么,正常的死亡应该是什么样?是不是像电影、电视中所描绘的那样?
根据曼尼克斯的描述:“死亡就像出生一样其实就是一个过程。病人逐渐地变得更加疲倦。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睡的时候多,醒的时候少…… 有时,病人在睡眠过程中处于昏迷状态。这一变化虽然微小但却非常重要。我们叫不醒他们。但当他们醒来时会说他们睡得很香。这时我们就知道这种昏迷对病人来说并不可怕…… 最终他们会一直处于无意识状态。”
她说,“病人此时此刻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他们呼吸时不会有意识地清理喉咙聚集的粘液和唾液。这时喉咙就会发出很响的声音。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垂死挣扎’(death rattle),并认为这很恐怖。但其实,我由此会判断出我的病人处于深度放松和昏迷状态。当空气经过肺部呼出呼进时,穿过喉头粘液的气泡发出这种声响。他们自己并无知觉。在生命最后时光还会出现一段浅呼吸。最后是呼出一口气,不再有进气。有时这一切发生得非常安静,家人都没有留意到。”
曼尼克斯说,正常的死亡过程是非常平和。我们可以感知到死亡,可以为之做准备。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安慰。
英国麦克米伦临终关怀护士(Macmillan palliative care nurses)送走过无数老人。
根据她们的经历,有些老人自己离世前会有预感。例如,有位老人告诉一位护士,“再过两个星期我就80岁了,我要举办一个生日派对,之后我就可以走了”。两个星期后,果真这位老人就离世了。
还有些老人在半昏迷状态下表示,他们愿意死去。他们说自己已经看到天堂,那里非常美好。因此对死亡没有恐惧。
其实,好死(a good death)这个词不但中国文化中有,西方文化中也存在。
在家中离世,有家人亲友陪伴,安详地死去应该算是“好死”。
根据英国最新统计显示,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在家中辞世,然而现实生活中一半人死在医院里。英国去年在家中去世的人不到四分之一。
许多病人临终前饱受疼痛煎熬,特别是癌症病人。因此,病人能够用上像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物(opioids)缓解疼痛至关重要。无痛死亡关系着病人最后时光的生命质量,也成为好死的一个关键因素。
多年前,被称为英国“杀人医生”的希普曼(Harold Shipman)利用止痛镇定药物在行医期间杀死了多达200多位病人,成为震惊英国全国的丑闻。
希普曼事件也让医生在给临终病人使用吗啡等镇痛药物方面带来顾忌。
现实中,医生们往往使用镇痛剂时为时过晚,或是药量太轻,使病人无法在临终前完全避免肉体病痛。
贝克维尔在其死亡系列节目中针对亲人在家去世的家属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
听力是人临死前最后消失的一个感知功能。因此,给即将离世的亲人播放他们喜爱的音乐以及对他们耳语十分有意。
贝克维尔在她父亲弥留之际曾告诉他,“你可以放心地走了”。
贝克维尔在其死亡系列节目中针对亲人在家去世的家属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
听力是人临死前最后消失的一个感知功能。因此,给即将离世的亲人播放他们喜爱的音乐以及对他们耳语十分有意。
贝克维尔在她父亲弥留之际曾告诉他,“你可以放心地走了”。
“人们辛苦地工作,好不容易盼到了退休却发现身体不好了,不能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诺贝尔奖得主江崎玲於奈博士的一篇研究论文,谈及退休年龄与寿命之间的关系,引发热议。论文中曾提到,一个人55岁之后,每工作一年,平均寿命就会减少两年。
至于这种说法是否科学,是否太绝对,无从考证。因为毕竟每个人情况不同。寿命长短与退休年龄是否成正比,也不能一概而论。
但它所传达的信息是:如果有条件早退休,应该对人体健康和老年生活大有裨益。毕竟职场像“高压锅”,压力大,更适合年轻人打拼。
退休后精神放松,可以任意支配自由时间,肯定不是坏事。
人到老年,关键是生活质量。联合国几年前就提出健康老年的理念,因为一旦人失去健康和独立性,即使寿命再长可能也无法享受。
人类世世代代寻找生命的真谛,或许死亡正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正因为有一个终点,人们才会不懈努力在到达终点前完成自己人生目标。
没有人知道是否真有“来世”。但至少我们要善待现世的每一天光阴,保持开放的心态。
与此同时,以下人们对死亡总结出的一些经典描述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和借鉴:
“我们知道,其实人活着,就是等待最后的死亡,但是结果,并不是活着的目的,我们最终在意的是过程,从生到死的距离,也许需要很长一段路,可是死亡,是永远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很久。”
“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死亡时,我们已不存在了。”
“死亡,不过是从一个世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的一次旅行。”
“所有的恐惧都将随着死亡消失,包括恐惧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