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哀的《源氏物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物哀的《源氏物语》

 

 

    第一次看到《源氏物语》是在读高二的暑假,我正在家里看大哥从图书馆借来的《世界中短篇小说名著汇编》,母亲从外面回来兴冲冲地进来,如获至宝地捧着一本书—— 《源氏物语》,说是刚在新华书店买的。父亲、大哥二哥和我都凑过来看,书的封面装潢淡雅古旧,一个戴着高帽的日本男子和一位长发散落在榻榻米上的日本女子相依而坐。其实整个画面基本上看不出人物的五官表情,却能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那时的我正是为填新词强说愁的年龄,仅凭这幽婉暗哑的色调就已经足够摄住我的魂魄。

    父亲说他听说过这本书,但是从来没看过,好像是和《红楼梦》有些类似,是影响日本文学最深的一本书。还说我可以看看,了解一下日本人的第一名著。接下来的暑假,我就每天抱着这本书,看的一头雾水但又爱不释手。现在想想,当时是高二的暑假,还有一年就高考了,我的父母亲不但不督促我好好用功读书,反而鼓励我看《源氏物语》,耽误了我多少大好的前程。

    “妈!您老人家把这样的书买回家,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您反思过没有?下次回家得和她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后来上大学、工作,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欢笑流泪、孤独幸福、失落获得,在一路的远行忙碌中一度把《源氏物语》给忘了,直到1997627日在上海虹桥机场再次与它邂逅。

    九十年代的机场书店大部分都在出售文学典籍,我的很多书都是在出差时候机的空档买的。那天上海去北京的飞机延误,我有更多的时间在书店里逗留,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我看到了《源氏物语》,虽然不是丰子恺先生的译本,依然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从书店出来,我做的第一件事是给父母亲打了电话,告诉他们我买了本《源氏物语》。接下来的出差,就有了《源氏物语》的陪伴,渐渐地似乎也读懂了一些铺陈在故事以外的情绪。然而1997年的我依然年轻,年轻的日子总难免春风得意马蹄疾,走马观花终究难以看到沉淀在深处的底色。

    年前,和朋友微信谈到去日本旅行时的见闻,话题自然涉及到《源氏物语》,再次唤起我读这本书的愿望,于是第三次打开这本紫式部在一千多年前日本平安王朝时写下的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因为已经谙熟书中的故事情节,所以就不急着一目十行,而是与前两次不同,读的速度很慢。一面读书,一面对照丰子恺先生的译注,慢到有时一天读不完一个章节。就这样,我忽然领悟到我在日本时感受到的那种无处不在的、至美之极的、无所适从的幽怨,原来都来自于《源氏物语》。

    日本的文化有一个词叫物哀,这个词在我们中文中好像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句,物哀是触景生情,是离愁别绪,是镜花水月;物哀还是两情相悦,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物哀无可奈何花落去,也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在日本文化中,物哀的智慧在于对人情世事无常的理解和接受,是喜悦中的哀愁。在物我两不忘的尘凡世界里一面享受的美好,一面接受的存在,达到一种微弱的浅平衡,所以日本人几乎不会哭天抢地。

    《源氏物语》故事开篇说:话说从前某一朝天皇时代,后宫妃嫔甚多,其中有一更衣,出身并不十分高贵,却蒙皇上特别宠爱。初看简直是日本平安白话版的《长恨歌》,然而情节发展开来后营造出的氛围却是日本独有的。深受汉唐文化熏染的日本平安时代,为什么会演变出如此别具一格的文化呢?

    2001年去日本工作之前,曾经花了一点时间学习有关日本的地质地理知识,发现无论翻开哪一本介绍日本的书籍,通篇的要点都是:狭长的日本列岛由欧亚大陆板块与其他板块碰撞突起而成,四分之三以上的国土是山地和丘陵,四面环海,自然资源匮乏,多火山,多地震,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在神户市的一个书店里买了一本日本地图册,里面有一章是日本地震分布图,竟然全日本所有的地域都是地震带,而且都遭遇过强烈地震。试想在一千多年前,没有现代科技的日本人,在这样一块不着边际的岛屿上生活,火山、地震、台风和海啸随时把他们从睡梦中惊醒,肆意地扼杀他们的生命,仰天长啸时视线被高山阻隔,举头望月时怨它无情无义,登高望远时海天茫茫无所寄托,所见所闻都是生命的不确定性,所以我想日本物哀文化是由而始的。

    但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带来了难以预期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特殊的回报:火山温泉在火山休眠的时候让受过惊吓的日本人民得到温暖的抚慰,就像一位脾气暴躁的父亲在责打过孩子之后会反省自己的过错,进而用打过孩子的手紧紧拥抱惊慌失措的孩子。太平洋的海风吹拂过的地方气候温和,丰沛的海域送来肥美的鱼虾蟹蚌,慷慨的海洋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窄小的陆地上也能绿树成荫鲜花遍野,高贵的汉唐文化在他们这里也能生根开芽,甚至枝繁叶茂。初春的樱花,秋天的红枫,晨露中生机勃勃的朝颜(牵牛花),黄昏里生命短暂的夕颜(瓠花,葫芦花的一种),海浪澎湃,松涛呼啸,都让向他们昭示着生命的意义。所以,在经历了之后,日本人的灵魂安定下来,开始欣赏的给予和美好。

    想来人世间的我们,都是在物哀的循环中缓缓前行,不过日本人在乍起骤变的大自然中更早更深地领悟到了这一点,还为我们留下了《源氏物语》这样物哀美的巨著。

 
董兰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小溪姐姐好!谢谢姐姐的夸奖和偏爱。
姐姐不爱《红楼梦》恐怕和我不爱都《三国演义》是一样的,我读三国就到“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后来听了袁阔成的评书,才算对《三国演义》有了一些了解。
姐姐老初二的文笔绝对不输给当今走红的一些作家,你写的家庭往事回忆偏偏都是经典!
董兰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三俗不俗' 的评论 :

谢谢你来访。我没有读过原著,我最早读过的是丰子恺的译本,后来读的是远方出版社殷志俊的译本,但是和丰子恺的译本差别不大。
小溪姐姐 发表评论于
在文学城里,一个是住在红房子,绿风车,郁金香国度的兰丫还有个一位我金陵老乡如斯,你们俩的文章,文字之好,还有若隐若现的民国才女文风真是每读,必令我这个老初二的知青从心里惊叹和敬佩。
《源氏物语》只是早年耳边偶尔听到过家里喜欢读书,作画的姐姐和她的朋友讨论过一两句,根本不知道是一千多年前日本版《长恨歌》。。我是个红楼梦读不下去的人(下了很多次决心都读一天,又放手),《源氏物语》是不会去读的。读兰丫的物哀的《源氏物语》再读一遍,也就领悟了深度和精华。谢谢兰丫分享!
三俗不俗 发表评论于
我读丰子恺译的源氏物语时,还是一个小镇上的初中生。这本书那种浅浅的幽怨哀愁让我感伤好久。请问楼主读原著时,有没有比较两种语言表达感情的高下?
董兰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hy86' 的评论 :

谢谢小北来访!
董兰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王妃好!写博的好处是自己想到哪就说到哪。
lhy86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
黑贝王妃 发表评论于
没好好读过,兰丫的诠释有意思,再回去读过吧!物哀?学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