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官场小说《毒城》第三十章 景门铁厂

读一点儿书,说一些话,寻找聊得来的朋友,在交流中变得更快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绿星历2010年七月十七日,农历六月丙申。历书上说紫薇宿于火虎,宜祭祀、动土、行船、酿造。新成立的临江省景门铁厂老企业改造指挥部一行二十余人,在副总指挥、副省长邓惠文率领下,分乘四辆奥迪轿车,两辆丰田中巴,由省公安厅派出的先导车引导,奔赴景门市。同行的还有景门市新任代市长,原临江市文昌区副区长章威。

临行前,省长、总指挥张振东亲自接见了指挥部全体成员,勉励大家牢记“六荣六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武器,以人民群众为依托,团结一心,忘我工作,打好老企业改造翻身仗。张省长还与每位成员亲切握手,预祝大家马到成功!琅江广电传媒集团所属三家电视台,当天的《时事要闻》栏目,《临江日报》、《琅天都市报》都以头版,进行了报道。大家明白,张振东、邓惠文已经拉开架势,准备生啃景门铁厂这块硬骨头。

景门铁厂的全称叫做景门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之所以叫景门铁厂,是人们习惯性的沿用了老说法。铁厂的历史,可以追朔到前朝中兴时期的外务运动,由琅江学派大儒张香涛创办,是C国历史上第一座近代化大型工矿企业。后来在抵抗J国侵略的十几年血腥战争中,景门铁厂江阳分厂制造的7.62毫米口径步枪,作为C国士兵的主要装备,立下汗马功劳,被人称为“江阳造”。至本朝创立,以重化工业立国,景门铁厂逐步发展成为集采矿、焦化、制铁、炼钢、机械加工、兵器制造为一体的超大型国有工矿贸联合体。全盛时期有十几座分厂,分布在临江省七个城市,职工数十万人,产值利税占到全省的近十分之一。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进入革新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附近的蓝石、管庄铁矿开采殆尽,加之集团内部设备陈旧,管理松散,景门铁厂经营逐步陷入困境。这时候,C国的钢铁工业开始依赖进口铁矿砂,逐步向海运便利的沿海地区集中。景门铁厂虽然有琅江水运之利,但是上游的金陵琅江大桥通航高度只有24米,只能通行两万吨以下货船,造成景门铁厂运费居高不下,制铁主业长期亏损,职工大批下岗,技术人员外流,企业资不抵债。铁厂不行了,原本给铁厂职工配套娶媳妇的针织厂、国棉厂随之散摊子。很多年轻人无所事事,景门等地治安混乱,黑道横行。临江的娱乐场所甚至流行一句话:“破针织,烂国棉,景门来的妹子不值钱。”厂里职工不断组织上访,甚至阻断交通,围攻厂部,搞的当地政府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改造指挥部一行人轰轰烈烈离开临江市,驱车二百一十公里,来到景门地界,既没有进入铁厂厂区,更没有召开什么誓师大会、职工大会,却一头扎进景门市委常湖迎宾馆,一连几天,没有任何动静。

实际上,指挥部进驻以后,在红墙包围和绿树遮蔽之后,常湖迎宾馆一号楼会议厅的灯一直亮着,彻夜不息。常务副总指挥邓惠文坐镇于此,分别召集铁厂领导班子,以及景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有关负责人连续召开会议,调查情况,商讨对策。由省政法委、人民银行省支行,省监察厅的人组成的工作小组,连夜查封了铁厂集团以及两个主要分厂的财务处,大批卷宗在武装警察押送下,汇拢到了迎宾馆指挥部。

邓惠文此人五十来岁,中等身材,稍稍发福,一张圆脸,眉毛稀疏,两只金鱼眼,眼角往下耷拉着,眼袋很大。来了的第四天一早,他独自坐在自己一号楼二楼的临时办公室里,一支接一支的抽着黄鹤楼烟。办公室里烟雾弥漫,已经快要变成一间毒气室。邓惠文心里明白,这几天自己搞的这些事,只不过是敲山振虎。省里那么大张旗鼓成立指挥部,景门这边的牛鬼蛇神不可能没有动作,哪有可能让你这么容易抓住尾巴?要解决铁厂问题,关键的关键,还是处理好景门市委,和市人大之间目前势成水火的关系。

思忖再三,他按动电铃,叫进自己秘书,说:“去看看群众组的王小民在干什么,把他给我叫来。”

秘书出去了。不一会儿,王小民夹着文件夹走了进来,一下子被屋里的烟气呛得咳嗽了好几声。他放下捂着自己嘴的袖子,打开文件夹,向领导汇报工作:“报告副总指挥,群众组一共三人,三天一共走访特困职工31户,车间主任……”

邓惠文打断他道:“这些我都知道了,你们做的很好。”他自己站起身,推开一扇窗子。窗外一望无际的湖面上微风吹来,房间里顿时清爽了很多。邓惠文转回身,两只金鱼眼盯着王小民的眼睛,说:“张省长亲自点将叫你来的,肯定不是无的放矢。说说吧,铁厂这个鸟样子,有什么想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