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口飞速增长压垮的帝国(五)

姗姗来迟的博客,把历史和现实联系在一起。历史是必须懂得和弄清楚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睿智如康熙、雍正、乾隆都深知人多之害。动摇国本的危机,他们非常想解决好。但是在扩大疆域、精耕细作、开放边禁之外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们的三板斧无非就是占有更多的土地、种植更多更好的粮食作物、将原来不允许庶民百姓前往的边疆也开放少许。即便如龙兴之地的东北,后来也允许百姓前往垦荒。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赶上人口超生的速度。曾有人设想,如果当时的中国采用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就可以解决当时中国的人口困境。笔者认为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根本的问题无法解决。人还是太多了。如果不将多余的人口移出中国的国境,只是会推延危机爆发的时间。要知道从1500年到1783年,已经有大约一百四十一万的欧洲人殖民其他大陆。而从1783年(乾隆48年)到1932年,大约有五千五百一十六万的欧洲人移出欧洲。也就是说欧洲用了150年时间,五千多万人口的移出,加上对北美、南美、非洲、大洋洲等地大约四千多万土著的血腥屠杀。还是没有破解欧洲人口无限增长和有限的自然资源的矛盾。一战还是爆发了,大约两千两百万人失去了生命。

梦想成为万世明君的康雍乾三代人都注重民生。治河、赈灾、推广高产作物、惩治贪官污吏、减免天下钱粮、维护科举公平、等等。越是海晏河清、和平繁荣、经济发展;百姓就越是猛生多生。于是庞大的新增人口很快就吞噬了政治、军事、经济的红利。

在乾隆四十六年,甘肃省循化厅就爆发了回族、撒拉族起义。撒拉族是甘肃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一个少数民族。而这次起义实源起回教新、旧教派冲突。当时西北的回教由于土地兼并、财富逐渐集中到大地主手中。于是本来是选聘的教长制度变成了世袭的地主教长制。或称门宦制。而既通过土地收租、又通过教权勒索牛、羊的教长们激起了广大贫苦教众的极大不满。甘肃安定马明心去中亚学经,回到家乡即创立了新教派。教徒只需诵经、交五十六文“新忏钱”即可,而不需象现存的回教那样,还要交纳牛、羊。于是普通教徒纷纷转投新教。新教教徒占了多数后,就要求更换旧的掌教韩三十八(人名)。其中一个出身查家工(循化十二个教区之一)名叫苏四十三(人名)的十分激进。率新教徒直攻旧教所在。杀死了旧掌教韩三十八。清朝的统治只能到达县治,而且并没有什么威慑力。韩三十八的儿子逃脱后到兰州陕督衙门告状。由于清朝皇帝们对回教素无好感。雍正对回教的观点是:“一无可取”,回民“率皆鄙薄之徒。”乾隆评价回经,谓:“鄙俚者多”。回族人民被称为“回子”、“回逆”、“回贼”等。平“回部”也被计入乾隆的十全武功。所以陕甘总督勒尔谨闻变,立即派兰州知府杨士机领兵平乱。而苏四十三竟然率新教徒二千,星夜袭击河州;杀掉了杨士机和一众官兵。勒尔谨于是亲自进兵河州,抓了新教精神领袖马明心;并派人押回兰州。苏四十三等人于是分兵过洮河、断黄河浮桥、包围兰州。并且要求释放马明心。 布政使王廷赞在要求马明心登城劝退义军未果后,果断地处死了马明心。

乾隆闻报后,大惊。派遣阿桂率部二千进剿。同时要西安将军伍弥泰等增援。此时的清军不似从前骁勇。于是乾隆指示“以贼杀贼。”就是让欲复仇的旧教徒攻杀新教徒。从当年四月战至八月,终于镇压了新教徒起义。乾隆四十九年五月,新教徒再次暴动。横扫千里,攻掠村庄过千。直到当年八月才被消灭。这种由于人口猛增、土地兼并,从而导致普遍贫困。由于贫困,一点外因便可激起过够了穷苦日子的百姓暴动。在此之后屡见不鲜。此次民变只是其后更多民变的序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