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猫与舌尖上的辣椒:旧文重贴,回复近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到近兄的思考。俺想说的是,近兄你没有走火,问的非常好,思路也非常好。但是在俺看来还不到位,可以顺着这个思路一直问下去。直到问到"世界是什么","悟是什么","心是什么"这类问题是怎么存在的,才算是问到了根本,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理解之外”的答案。

道理是这样:按照日常思维逻辑得出的结论,注定只是思维与逻辑中的东西。如果我们假设有一种东西叫真实,那么这种东西的存在一定不依赖任何东西。所以,逻辑推导出来,思维可以确定,语言可以描述的东西一定不是“真实”。

因此,要求证这个假设的真实存在与否,首先要看能不能摆脱思维与逻辑的控制(不是消灭掉,只是不被迷惑)。

因此,如果希望以思考的方式来实现“悟”,就先要反思我们的知觉与思维到底是什么。不然,明白什么道理都没有用。

那么,我们的知觉与思维到底是什么呢?

请看俺的旧贴(略有修改):)

 

百度关于薛定谔的猫的解释: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 [1]  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2]  。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假设这段解释是准确的,那么经典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的差异之一就是对物质存在形态的认识。经典物理确认一种形态,而量子力学则认为没有确定形态。结果薛定谔的可怜的猫就出现了。
物质学家对世界的认识当然是科(复)学(杂)的。但普通人如果没有真的理解什么塌缩叠加之类的东西,不必把猫入到那么可怜又莫名其妙的处境下,也可以直观地理解同样的问题:在你吃到辣椒以前,辣椒是“辣”的还是“不辣”的?
套用量子力学的观点,辣椒的味道就是以辣与不辣叠加的方式存在的。
产生辣味的分子在与感知辣味的神经发生接触与反应之前,”辣“这种东西根本不存在。反应发生之后,辣这种东西依然不独立存在-----它只是某种味觉反应,没有独立的体性,既不在舌头上,也不在辣椒里,只存在于辣椒与味觉的综合作用之中。
有人会说,如果是一种必然会辣的辣椒呢?其实啥辣椒都一样,会喷火的辣椒也一样。无论它有多辣,在被味觉接受之前,都是”辣与不不辣叠加“的。甚至连辣椒存在的本身,也是视觉知觉确认的结果,在视觉与知觉感知辣椒之前,辣椒的存在本身都是一个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薛定谔的猫对物理学家的困扰,其实是一个哲学问题的物理化。在我看到一朵花之前,这朵花存在不存在?在我不知道树林中的一棵树倒了,那么这棵树倒没倒?一般人会追求“客观真实”,所以答案是花存在,树倒了。但这样的回答其实依然是主观的----拿其他人临场的验证来替换观察不在场的状态。而替换过的答案与替换之前的答案能相等吗?
易言之,这个物理学问题的哲学形式早就存在了:在物理学家们明白在讨论猫的生死之前,猫本身存在不存在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了(“我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存在不存在?”“我没有感知到的世界存在不存在?”可以视为哲学版)。如果猫这种东西存在不存在都成了问题,他们也就不用费神去虐猫而自虐了-----世界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样子,世界之为世界,规律之为规律,都是人的头脑在做怪。而这种怪,也只对人自身有意义,世界本身也不需要明白,也不需要去认识,更不需要搞出什么规律,发现什么差别。非要在里边搞出差别来,就是人的头脑要搞事。
要搞事又搞不清,就在想象中虐猫。实在讲,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是“存在与不存在的叠加”,再严格一点儿,其实也不是叠加,因为“存在”与“不存在”本身都是问题。物理学家们只是把一个哲学问题物理化了。而哲学家们讨论存在,又把一个现实的问题语言化游戏化了。
这个真正的问题是:“存在”本身是怎么存在的?
------必定是依知觉而存在。一切问题与答案的存在都是依知觉而存在。
但是知觉又是什么呢?
知觉又是什么呢?
知觉又是什么呢?
。。。。。。
重要的问题问三遍,这个问题值得问一百遍,一千遍,问到自己想说却无处开口,想停又停不下来,在那里卡上一段时间,看看会发生什么。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